蘇溪鎮第一國小

義烏市蘇溪鎮第一國小位於蘇溪鎮胡宅村,地處蘇溪鎮中心,是一所百年老校,經濟比較發達。學校占地6091.5平方米,建築面積376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溪鎮第一國小
  • 簡稱:蘇溪一小
  • 校訓:崇德善學
  • 所屬地區義烏市蘇溪鎮
  • 學校類型:綜合
  • 現任校長:樓向東
  • 校風:文明、活潑、勤學、創新
  • 學風:樂學善思 志存高遠
簡介,方位,歷史沿革,辦學思想,

簡介

學校共有班級22個,總共一千餘名學生;全校教職工64人;國小高級教師23人,省春蠶獎2人,全國優質課獲得者2人,浙江省優質課獲得者1人,金華市優質課一等獎2人,獲得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的教師有16人,市優質課獲得者有12人次,學歷達標100%。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學校硬體設備齊全。圖書室、檔案室、實驗室、儀器室、音樂室、體育室、美術室、醫務室、舞蹈室、音樂器材室等設施完善;擁有多媒體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演示教學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方位

歷史沿革

民國2年(1913),在蔣宅村蔣大宗祠創辦義烏縣立第五高等國小校。
民國5年(1916),由前店森屋人王棟改縣立第五高等國小校為縣立乙種職業學校,簡稱蘇溪農校,開設“農科”、“商科”兩個專業,學制兩年。此為義烏最早出現的初等職業學校,先後四屆學生畢業。
民國13年(1924)蘇溪農校停辦,重設義烏縣第五區中心國小校,有一至四年級複式2個班,五、六年級4個班,學生近300名。有教員10名。學校重視自然、生物、勞動和實驗,有液浸嬰兒、喜鵲和八哥鳥等標本;有勞動基地;有花壇和桃、梨、梅等果樹。
民國26年(1937),改名為義烏縣蘇溪鎮中心國小校。
民國30年(1941),日寇入侵,校址暫遷後山塢村。
民國31年(1942),校舍蔣大宗祠被日軍飛機炸毀。
民國34年(1945)9月,抗日勝利後學校重建。校址遷到胡宅村樟樹下,定名為蘇溪區中心國民國小校。全校共有6個班級,300餘名學生,教職工7名。
當時,齊山樓村何慶瑞籌辦學校設施,向李塘村農戶租用22間樓房一幢(俗稱“三層樓”)作校舍。學校課桌凳、辦公桌、藍球架等,均由何捐款置辦。教師每月工資為100市斤大米,何慶瑞一年約捐助大米100市擔。第二年開始,部分大米由各村村民捐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改名為義烏縣蘇溪區中心學校,至1951年,學校校長和教員,均由何慶瑞委聘。
1952年下半年,學校由縣人民政府接辦。縣府文教科任命吳子光為校長,何慶瑞任名譽校長,至1956年止。
是年2月,附設國中班1個,招收學生50人。下半年併入義烏中學。
是年,入學兒童增多,校舍緊缺。由何慶瑞捐獻全部造房杉木,在學校南側擴建樓房12間,增設了教室3個,教師寢室6個。同時,添置籃球架一幅。是年開始,本輔導區內的村校四年級學生,通過考試,錄取在本校五、六年級就學。這樣,班級由原來6個擴至8個,學生達400餘人,教職工18人。
1956年,開辦國中2個班,招收學生100人,至1957年學生併入蘇溪中學。
1958年,為適應大躍進形勢,強調“生活集體化,行動軍事化”,將本輔導區村校三、四年級學生合併到本校,成為住校生。不久,又恢復原狀。1959年下半年,由蔣烈興接任蔣倫土任校長。
1962年,學校規模擴大。師生勤工儉學,在操場南邊建造了教室2個。
1964年,為了普及國小教育,本校附設耕讀國小(班),有學生40餘人。
1966年,“文革”開始,耕讀國小(班)停辦。下半年,學校停課,部分教師外出步行串連,學校主要領導“靠邊站”,學生學業荒廢,教師深受其害。次年3月,學校複課。1968年,國小學制由六年制改為五年制,不再招收村校四年級學生來校讀五年級。
1969年,學校校下放生產大隊辦,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有6名教師下放,150副課桌凳和一些教學設備隨教師下放給村校。由於外地教師紛紛回原籍任教,造成教師不足,於是,由“貧管會”推薦、批准,在本社或本村吸收“文革”中的高中或國中生充當教師。原公辦教師的糧食由生產大隊供給,以工分加補貼作為工資。與此同時,蘇溪中學停辦,各公社興辦國中。學校附設戴帽子國中2個班,秋季招生106人,以後逐年擴大,至1979年,共有5人班,學生260餘人。
1971年,學校恢復為公辦,改校名為蘇溪公社五·七學校,負責人張友興。
1972年9月,為培養農村財會人員,增設了會計班1個,招收國中畢業生60人,主要學習農村記賬等財會業務珠算、寫作,培訓一期後停辦。
1973年,要求讀國中的學生增多,在北邊西側擴建教室2個。
是年,根據農村科學種田的需要因陋就簡辦起了“5406”菌肥廠,上級撥款建設廠房3間,增添了一套“土洋結合”的設備,學生按班定期輸流參加工廠勞動,所生產的孢子粉,可供本社一百多個生產隊使用。以後,逐漸推廣到全區。同時,學生中還成立了養鵝、養兔、養羊等飼養小組,至1975年停止。
1974年9月,開設社辦高中班1個,有學生60餘人,至1977年,共有高中班5個,240名學生,畢業了兩屆,計150餘人。1978年在教育調整中停辦。
1975年,創辦電機修理廠,有生產資料,計人民幣2000餘元。1978年,改為學校電機修理處,對外營業。
1977年,在校東南側擴建教室2個,電化室1個,並由上級撥下一些電化教學設備。
1979年,改為蘇溪區中心學校。為提高教育質量,區教辦對本校國小教師進行了調整,調進了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多名,成為全區教學改革的示範性學校和進行教學研究活動的中心。
為加強對中、國小的管理,從1979年9月起,學校分設國小、國中二部。國中部共有7個班級,362名學生。設在蔣宅村蘇溪下橋頭,利用原紅衛國小校舍五個教室,新建六個教室和六個教師寢室。國小部共有12個班級,636名學生。兩部統一領導,分部負責,由蔣烈興任教育支部書記,王榮文任校長,負責全社學校行政工作。
1983年9月,縣教育局在學校建立“農村中學實驗中心”,設有實驗室,儀器保管室,實驗桌等,擁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儀器,計價值1.5萬餘元。配有專職、兼職實驗教師,並承擔新新、巧溪兩所國中學生來校實驗或送去儀器進行實驗的任務。
是年12月,在國小部東面動工興建三層教師宿舍一幢,共33間,於翌年完工。
1984年,本校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5月,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由蔣守梁任黨支書,徐才泳任校長。
秋季,為使更多國小畢業生能上國中,將教師寢室改為教室,增招了國中兩個班。自籌資金,創辦了印刷廠。同時與外單位合辦了瓶蓋廠,利用兩間新宿舍,開設招待所,年利潤超千元;還設有電機修理處和小賣部。辦廠和開設服務性行業,不僅增加了學校經濟收入,而且又解決了部分教師家屬的就業問題。
1985年,本校被縣府命名為“文明學校惠贈橫匾一塊。創辦了印刷廠,5月公布新的領導班子,6月實行分級辦學,由蘇溪鄉管理。11月,改蘇溪區校為蘇溪鄉校,國小部有12班,589年學生,教職工27人。
1987年,蘇溪鄉校改名為蘇溪鎮校。
1988年4月,國中、國小行政分開,各自使用新印章,14個班,700餘名學生,24名教職工。
1990年,全校13個班級,學生644人,教職工27人。
1991年度,全校共有13個班,668名學生,教師27人。由張至真任校長。拆除兩個破舊廁所,在學校西南角新建廁所60餘平方米,在北面教室蹭原廁所位置新建教室一個,建立了校史陳列室,組織學生開展藝術教育,成立了二胡、笛子、小提琴、月琴、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
1992年,全校共14個班,668餘位學生,教師28人,學校北面八個舊教室拆除,建造新教學樓,工程建築面積2141平方米。
1993年,全校共15個班,766名學生,教師31人,校園北面舊教室於93年2月3日開始拆除,建教學樓,建築面積2053.63平方米。
1994年,全校共15個班,808名學生,教師34人,拆除鎮中印刷廠,整體規劃操場,建造校門,做了花壇,開水溝,水泥籃球場。
1995年,全校共16個班,833名學生,教師37人,學校成立了正規的圖書室、儀器室,建立了電腦室和傳達室,由張至真作詞,孔迪譜曲編寫了《蘇溪鎮中心國小校歌》。
1996年,全校共16個班,857名學生,教師36人,新教師宿舍樓於8月底交付使用,建立階梯教室,共108個座位,增加凳腳27條。
1997年,全校共16個班,849名學生,教師35人。由邵健勝任校長。
1998年,全校共16個班,856名學生,教師37人,改造學校操場,除跑道外,全部種植了草坪和鋪上了水泥地,並對教學樓後空地進行了清理,鋪上水泥地等。學校購買了一套電聲樂器,成立了師生電聲樂隊。
2000年,“蘇溪鎮小”更名為“蘇溪鎮第一國小”,在原蘇溪鎮中校址創辦“蘇溪鎮第二國小”。撤併徐豐村小、新院村小,學生併入蘇溪一小,楊梅崗完小劃歸蘇溪一小管理。撤併了齊山婁完小、立塘完小、邢宅村小、莘樂村小,學生併入蘇溪二小,原蔣宅村的學生劃到二小就讀。蘇溪一小共有班級20個,學生952人,有正式教職工37人。
2001年,學校共有班級20個,學生988人,有正式教職工37人。創辦了學校食堂,向學生提供中餐。由於鄉鎮撤併,上西陶村小劃歸蘇溪一小管理。
2002年,學校共有班級20個,學生1071人,有正式教職工38人。
2003年,學校共有班級20個,學生1090人,有正式教職工38人。
2004年,胡躍龍任書記、校長,朱文海副校長,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490人,有正式教職工46人。
2005年,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396人,有正式教職工50人。
2006年,樓忠才副校長,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490人,有正式教職工50人。
2007年,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326人,有正式教職工52人。
2008年,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224人,有正式教職工53人。
2009年,蔣天航副校長,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200人,有正式教職工52人。
2010年,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199人,有正式教職工52人。
2011年,學校共有班級28個,學生1229人,有教職工72人。
2012年,學校共有班級22個,學生1023人,有教職工59人。楊梅崗完小成立為蘇溪四小(原旅遊學校)。
2013年,樓向東任蘇溪一小校長、總支書記,胡躍龍任一小書記,毛明軍副校長,學校共有班級22個,學生一千餘人,有正式教職工53人。
2014年,學校共有班級22個,學生一千餘人,有正式教職工53人。
2015年,學校共有班級22個,學生近千人,有正式教職工52人。

辦學思想

學校以“育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這一辦學思想,初步確立了“育有特長的學生,塑有理想的教師,辦有特色的學校”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發展學生個性,努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學校以“崇德善學”為校訓,形成“文明、活潑、勤學、創新”的校風、“敬業勤勉”的教風、“樂學善思志存高遠”的學風,為社會所稱頌。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做足功夫,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藝術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已連續獲得了義烏市課程改革綜合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浙江省教師培訓特色學校”“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省體育達標單位”“金華市文明單位”“金華市先進學校”“金華市示範性國小”“金華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金華市校本研訓先進單位”“金華市語言規範特色學校”“金華市綜合實踐活動示範性基地”“義烏市高效課堂樣板學校”“義烏市教科研先進集體”“義烏市藝術工作先進集體” 和“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學校的特色品牌正在向全國示範性學校邁進。
學校歷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現有一大批具備大專、本科及碩士學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在活動課程上老師團隊實力雄厚,有一支師德優良,師風端正,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多名校長,教學骨幹,被譽為校長成長的搖籃、教師成才的沃土。良好的幹部使用制度,成就了一大批管理者;濃郁的師資培訓機制,造就了學校高度的凝聚力、奮發的進取氛圍及濃郁的精神和文化底蘊。
學校教育教學理念先進,以“生本教育”理念支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創設“生本課堂”,成立“學科診斷室”,為廣大教師服務,連續6年被評為課改綜合先進單位,同時又是義烏市“高效課堂建設”的樣板學校,其教學水平在農村國小中處於領頭雁的地位。
藝術教育活動通過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全體師生的努力,已是卓有成效。多次獲得省、市大獎。學校民樂成為我校一大特色,2008年11月被義烏市教育局授予“義烏市藝術特色學校”。2011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民樂特色學校”,在藝術教育這塊領地上,不僅抓好特色項目的建設,並做到了以點帶面的普及工作,使學校充滿藝術的氛圍,使每個學生獲得了藝術的薰陶。
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從“動起來”、“常態化”、“七小研”、“小課題”、“十小”、“小課題序列”到現在的“快樂拓展日”微課程活動,已經歷了七個發展階段,經歷了七次質的提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不僅是全市的排頭兵,甚至也擠在了全國的前列。學校先後被評為金華市綜合實踐活動先進教研學校、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先進實驗學校,被全國教師教育學會評為“課題研究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