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渙(北宋太中大夫、蘇軾伯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渙(1000—1062)初字公群,後改字文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兄、蘇軾伯父。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聖二年)進士,為寶雞主簿,以能選開寶監,調鳳州司法。為永康軍錄事參軍,擢開封府士曹參軍。通判閬州,歷知祥符、衡州。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公元1062年(嘉祐七年)卒,年六十二,後累贈太中大夫。善為詩,有詩千餘篇,題曰《南麾退翁》;又有雜文、書啟、章奏若干卷;並有《蘇氏懷章記》一卷,記平生所歷仕宦,今俱失傳。《全宋詩》卷二三一錄其詩一首。事跡見蘇轍《伯父墓表》(《欒城集》卷二五)。

蘇渙妻子楊氏(?—1063),累封王城、同安縣君,1063年六月卒。

基本介紹

  • 本名:蘇渙
  • 字號:文父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四川
  • 出生時間:1000
  • 去世時間:1062
  • 主要作品:《蘇氏懷章記》
生平事跡,存世詩作,軼事典故,眉山五蘇,

生平事跡

蘇轍《伯父墓表》中有關於蘇渙生平的詳細記載,全文如下:
“蘇氏自唐始家於眉,閱五季皆不出仕。蓋非獨蘇氏也,凡眉之士大夫,修身於家,為政於鄉,皆莫肯仕者。天禧中,孫君堪始以進士舉,未顯而亡,士猶安其故,莫利進取。公於是時獨勤奮問學,既冠,中進士乙科。及其為吏,能據法以左右民,所至號稱循良。一鄉之人欣而慕之,學者自是相繼輩出。至於今,仕者常數十百人,處者常千數百人,皆以公為稱首。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曾大父諱祜,妣李氏。大父諱杲,妣宋氏。考諱序,以公登朝,授大理評事,累贈尚書職方員外郎。妣史氏,追封仙遊、蓬萊縣太君。公少穎悟,職方君自總以家事,使公得篤志於學,其勤至手書司馬氏《史記》、班氏《漢書》。公雖少年,而所與交遊,皆一時長老,文詞與之相上下。天聖元年,始就鄉試,通判州事蔣公堂就閱所為文,嘆其工,曰:“子第一人矣。”公曰:“有父兄在,楊異、宋輔與吾游,不願先之。”蔣公益以此賢公曰:“以子為第三人,以成子美名。”明年登科,鄉人皆喜之,迓者百里不絕。為鳳翔寶雞主簿,以能選開寶監,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蒙正嘗薦公於朝,復以書抵要官,論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書。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罷為永康錄事參軍,歲飢,掌發廩粟,民稱其均。以太夫人憂去官。起為開封士曹。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閱數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邊,府當市民馬以益騎士,尹以諉公,馬盡得而民不擾。以薦知鄢陵。始至,散蠶鹽,吏不敢為奸,遂得其民。歲大荒,賊盜蜂起剽略,父老驚怖,相率請公自救,公慰諭遣之,而陰督吏士,數日盡獲。有兄殺弟而取其衣者,弟偶不死,與父皆訴之。捕得,公閔其窮而為奸,問之曰:“汝殺而弟,知其不死而舍之者何?”兄喻公意,曰:“弟死復生,適有見者,不敢再也。”由此得不死,父子皆感泣。及公去,負任從之數千里。通判閬州,州苦衙前法壞,爭者日至。公為立規約,訟遂止。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吏民畏而安之。閬人鮮于侁,少而好學篤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舉,侁以獲仕進。其始為吏,公復以循吏許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職方君自眉視公治,喜其能,留數月而歸。會金、洋兵亂,閬人洶懼。時方闕守,公領州事,陰為之備,而時率寮吏,登城縱酒,民遂以安。亂兵適亦敗散,不及境。還朝,監裁造務。未幾,而職方君沒,葬逾月,芝生於墓木,鄉人異焉。服除,選知祥符。祥符多富貴家,公均其繇賦而平其爭訟,民便安之。鄉書手張宗久為奸利,畏公,託疾滿百日去,而引其子為代。公曰:“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權貴,訴於府。府為符縣,公杖之。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法不奉詔。復一中貴人至曰:“必於法外與之。”公謂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曰:“此非吾意。誰為祥符令者?”絢以公對,上稱善,命內侍省推之。蓋宗以賂請於溫成之族,不復窮治,杖矯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肅公拯見公,嘆曰:“君以一縣令能此,賢於言事官遠矣!”公嘗出,見一婦人敝衣負米,顧曰:“此蘇士曹也。”公怪,使人問之,曰:“嘻!我廖戶曹女,流落為人婢。”因泣下,公惻然,訪其主,以錢贖之,迎置縣空屋中,擇婦人謹厚者視之。廖君昔與公同為府中掾,公帥寮舊嫁之。罷知衡州,耒陽民為盜所殺,而盜不獲。尉執一人指為盜,公察而疑之,問尉所從得,曰:“弓手見血衣草中,呼其儕視之,得其居人以獻。”公曰:“弓手見血衣,當自取之以為功,尚何待他人,必此為奸。”訊之而伏。他日果得真盜,衡人以公為神。還知漣水軍,未行,會樞密副使孫公抃薦公,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嘗行部至閬中,民觀者如堵牆,其童子皆相率環公,揮之不去。公謂之曰:“吾去此二十年矣,爾何自識予?”皆對曰:“聞父祖道公為政,家有公像,祝公復來,故爾。”公笑曰:“何至是。”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嘉祐七年八月乙亥,無疾暴卒。吏民哭者皆失聲,閬人聞之,罷市,相率為佛事市中以報。享年六十有二,官都郎中,階朝奉郎,勛上輕車都尉。後以二子登朝,累贈太中大夫。夫人楊氏,累封王城、同安縣君,公沒之明年六月庚辰卒。治平二年二月戊申,合葬於眉山永壽鄉高遷里。生子三人:不欺,太子中舍,監成都糧料;不疑,承議郎,通判嘉州,公既沒,相繼而亡;季曰不危,家居不求祿仕。女四人:長適進士楊薦,次適進士王東美,次適遂州節度推官任更,季適宣德郎柳子文。孫男十二人:千乘、千運、千之、千能、千里、千秋、千經、千傑、千尋、千億、時、暉。女子十人。曾孫男女十二人。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好讀書,老而不衰。平居不治產業,既沒,無以葬。善為詩,得千餘篇,題其編曰《南麾退翁》。雜文、書啟、章奏若干卷。記平生所蒞歲月爵士一卷,曰《蘇氏懷章記》。其為吏,長於律令,而以仁愛為主,故所至必治,一時稱為吏師。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公之從子轍曰:“先君既沒,而二兄不淑,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轍生九年,始識公於鄉。其後見公於杞,聞公之言,記公之遺烈,僅識其一二,謹拜手稽首書於墓之碑曰:轍幼與兄軾皆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師不煩。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遊於塗,行中規矩。入居室,無惰容。非獨吾爾也,凡與吾游者舉然。不然,輒為鄉所擯曰:‘是何名為儒?’故當是時,學者雖寡,而不聞有過行。自吾之東,今將三十年,歸視吾里,弦歌之聲相聞,儒服者於他州為多,善矣。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皆再拜曰:“謹受教。”及長,觀公行事循循若無所為,動以律令為師,而見義輒發,未嘗處人後。政事審可為者,力為之不疑。鄭子產有言:“政如農功,日夜思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公為政近之,故其所至必有功,其去必見思。自諸父沒,後生不聞老成之言,無所師法,而流於俗。轍懼子弟之日怠也,故記其所聞以警焉。元祐三年歲次戊辰十二月朔日癸酉,從子朝奉郎、試尚書戶部侍郎、上騎都尉、賜紫金魚袋轍表。”

存世詩作

《全宋詩》卷二三一存蘇渙詩一首,另有殘詩一句。
1、殘句
雲台勝景壓蒼溪,東漢遺名冠蜀西。
2、贈劉諷
林下人歸少,君歸不待年。
能令兩蜀士,嘆甚二疏賢。

軼事典故

1、謙遜禮讓
蘇渙(1000—1062)字公群,晚字文父,蘇洵二哥。二十四歲進士及第,官至鳳翔寶雞主簿,鳳州司法,後通判閬州、知祥符縣,後升為提點利州路刑獄(相當於省檢查院院長),是一位清廉的好官。蘇渙去世後,安葬於眉山縣永壽鄉高遷里。著有《南麾退翁》、《蘇氏懷章記》。
蘇渙是蘇洵的二哥,蘇軾、蘇轍的二伯父,也是兄弟二人的偶像之一。蘇渙從小進入鄉校讀書,沒有讓父母、老師煩心過。蘇渙聰慧過人,更重要的是他勤奮而專一的學習態度。他讀書的秘訣之一是抄書。抄書是增強記憶的好方法。他先後抄寫了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蘇軾可能就是仿效了伯父抄書的方法,也曾抄寫過《漢書》三遍。今天的某些人指責這是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可取。但實際上,小孩的記憶力強,理解力差,正是揚長避短髮揮其長處的最佳時機。少年不但應抄書,還要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將來長大了,收穫是非常大的,這也被歷史上許多人所證實。蘇渙雖然年少,但與他交遊的學友都比他年長,學識都名列鄉校前茅。蘇渙能夠同這些學友密切交往,他的學識自然也與他們不相上下。
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蘇渙被推舉為進士,赴成都參加鄉試(省會考)。當年鄉試時,考生試卷還未施行糊名制。通判蔣公在堂上翻閱到蘇渙的試卷,被蘇渙的妙文所折服,忍不著對蘇渙說,本場考試“子為第一”。蘇渙謙虛地回答說,楊異、宋輔與我為友,他倆像我的父兄,我不願意名列在他倆之上。蔣公聽後,對蘇渙的謙卑禮讓越發喜愛,說,好吧,假如他二人的試題做得好,就按你的要求,將你的名次列在第三,成就你的美名。第二年,蘇渙便考中禮部進士,回鄉的時候,許多鄉人聽說,出迎一百多里。
尊敬父兄、謙虛禮讓,這在當今社會也應該成為提倡的一種美德。
2、蘇渙疑奸
蘇渙郎中知衡州時,耒陽民為盜所殺,而盜不獲。尉執一人,指為盜。渙察而疑之,問所從得,日:“弓手見血衣草中,呼其儕視之,得其人以獻。”渙日:“弓手見血衣,當自取之以為功,尚何呼他人?此必為奸。”訊之而服。他日,果得真盜。(南宋·鄭克:《折獄龜鑑》卷三《辨誣》)
譯文:蘇渙任衡州(在今湖南衡陽)知州時,耒陽地方有個平民被強盜殺了,但兇手沒有捉到。一天,一個軍尉抓來一個人,說他就是兇手。蘇渙仔細觀察這個人,覺得可疑,就問軍尉是從哪兒找到他的,軍尉回答道:“弓箭手發現草堆里有件血衣,就招呼同伴去看,後來就找到了這個人,把他送來了。”蘇渙說:“弓箭手發現血衣,照理說應當自己按線索去找到這個人,以便請功的,還肯叫上其他人嗎?這件事必定有詐。”於是就把弓箭手找來審問,他只好承認兇手是假的了。後來,果然抓到了真正的強盜。

眉山五蘇

蘇渙與父親蘇序(973—1047)、胞弟蘇洵(1009—1066)、侄子蘇軾(1037—1101)、蘇轍(1039—1112)共稱“眉山五蘇”。
眉山蘇氏祠堂眉山蘇氏祠堂
蘇序生於公元973年(開寶六年)。從小性格比較頑皮,不喜讀書,略知大意而已。長大後容貌英偉,為人慷慨,樂善好施。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蘇渙胞弟。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蘇渙之侄,蘇轍之兄。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父親,胞弟蘇轍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是文學藝術方面的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蘇轍,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蘇渙之侄,蘇軾胞弟。與父兄合稱“三蘇”,且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