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交響曲

蘇格蘭交響曲

《蘇格蘭交響曲》是一首交響樂,作者孟德爾頌a小調,作於1830—1842年間,而其創作靈感始於1829年5月,應倫敦愛樂協會之約首赴英倫之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格蘭交響曲
  • 所屬專輯:《“蘇格蘭”交響曲》
  • 譜曲:孟德爾頌
  • 音樂風格:管弦樂,交響曲
創作背景,交響曲欣賞,

創作背景

此年7月,孟德爾頌到蘇格蘭,在愛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遺蹟誕生了創作此曲的靈感。他在信札上曾寫道:“日近黃昏時,我們來到霍里路德堡,瑪麗女王居住、戀愛的地方。那裡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迴的樓梯後,可看到一間小屋。當年追蹤者爬上樓梯,在這裡發現李吉奧,硬將他從屋裡拖出,在隔了3個房間的拐角處將他殺死。四周的東西已經朽壞了,從中還可以望見藍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這間古老的房子裡,找到了《蘇格蘭交響曲》的靈感。”孟德爾頌所說的古堡典故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寵、被稱為“外交顧問”的義大利樂手維多?李吉奧被一群貴族所殺。這首作品呈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第九代孫女,1842年3月3日,由孟德爾頌自己指揮愛樂樂團首演。

交響曲欣賞

之所以將這首交響曲稱為“陰鬱的”,是由於它的音樂本身給人的總體印象,還有內容所涉及的那些古老的往昔。當我聽這首作品時,在某些段落會聯想到《呼嘯山莊》的色調,和書中主人公希弗克利夫所面對的鋪天蓋地的冰冷雨水。
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變化很多,表情標記也用了較多文字:“流動的行板-稍激動的快板-非常活潑的-返回最初的行板”。
具有冥思特點的引子,就是孟德爾頌參觀瑪麗女王加冕的小聖堂廢墟時,腦海中閃現的那句樂句。它第一次出現顯示出蒼涼的感受,中提琴和雙簧管以悽然的音色奏出,然後再由大提琴唱出,略微增添了一抹暖色。音樂帶出一種面對荒蕪景象所生出的神秘情調,在此刻,即使陽光的照射,也會更加增添荒涼的感受。
最初的那個靈感,在進入第一樂章中激動和活潑的“快板”的主要段落時,變得比較靈巧和伸展,主要由第一小提琴來演奏,儘管隨後新的樂思出現,但這最初的靈感仍然以另一種變化的形式閃現。事實上,整個樂章就是受這一中心主題及其衍生樂思支配的。
樂章的結尾是疾風暴雨式的,這是在浪漫主義時期十分盛行的音樂類型,我們在同時期華格納創作的《漂泊的荷蘭人》中,也可以聽到同樣的暴風雨般的音樂,或許這正是當時的作曲家們所追求的一種浪漫氣質吧。
在這個結尾的高潮處,滂沱大雨仿佛是急速傾瀉而下的,雖然管弦樂隊在盤旋轟鳴,但卻給人以冷徹心扉的感受。最後,是樂章開始那個“流動的行板”的簡單重複,以此為銜接,直接進入第二樂章“不過分活潑”的諧謔曲。
這是整首交響曲中篇幅最短小的樂章,採用傳統的奏鳴曲快板曲式,但同時又顯得十分自由,音樂帶著一股清新的味道。有人將它稱之為一幅蘇格蘭風俗畫,雖然並無不可,但似乎樂曲本身沒有這么具象。
諧謔曲的主題是活潑的,與第一樂章基本樂思相關聯,據說取自一首古老的五聲音階的風笛曲調,在這裡以一支單簧管單獨吹奏出,背景是小提琴和中提琴的碎弓方式的演奏,很像是在竊竊私語。
這一樂章就像是偶爾刺破重重烏雲的一道陽光,然而轉瞬即逝,很快就進入到一個漫長的“柔板”樂章之中,儘管這個第三樂章不像第一樂章那樣陰冷,但卻充滿了若有若無的憂傷情調;二者之間,前者是懷古情緒的引發,後者則是這種情緒的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