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綽

蘇木綽

蘇木綽(sūmùchuò )是土家語“祖源之地”音譯,是指武陵山區土家族居住之源、文化傳承和鼎盛之源,是一個泛文化區域概念。現在人們習慣將“蘇木綽”代指以石堰坪村、馬頭溪村為中心的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沅古坪鎮等土家族人聚居區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木綽
  • 外文名:su mu chuo
  • 地理位置: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
  • 著名景點:石堰坪村古建築群
名詞解釋,主要景點,民俗文化,實用信息,地形地貌,山脈,河流,氣象,水文,特色飲食,旅遊工藝產品,交通與住宿,獲得的榮譽,

名詞解釋

蘇木綽:土家語“祖源之地”。蘇:甦醒,復甦;木:土生木,木有根,漢字的意思與根源有關;綽:舒緩柔美,寬裕的意思。

主要景點

石堰坪古建築群
土家生態博物館石堰坪,其明清古建築群已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景區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與桃源縣瓦兒崗上伏溪交匯處。這裡的居民土家族占90%以上,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全村面積1700公頃,現居住有土家族982人,182棟吊腳樓,核心保護區85棟,這裡古木參天,植被完好,村落建築古樸原始,人文歷史源遠流長,民俗文化燦爛悠久。石堰坪傳統古建築群集中在團龍崗、石堰坪、樓屋三個村民小組,其建築風格以雙手推車,丁字形轉角樓,一字形跑馬樓居多,建築年代大多以清末及民國初年為主,最年輕的吊腳樓民居也有七十年以上歷史,堪稱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態吊腳樓古老村寨。據史料記載,殷商時期土家先祖巴人生活在漢小中游一帶,西周初年周王分封天下建立巴國,春秋戰國時期遷至長江幹流。公元316年,巴國被秦國滅掉,巴人開始大規模的遷徙,一部分從南方進入湖南湘西北一帶,並開發居住在王家坪石堰坪一帶。石堰坪自然風光秀麗,古木參天,植被完好,景色秀麗,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僰人族先輩遺蹟懸棺葬“箱子眼”景觀,桃源勝景二天門“穿心岩”,上伏溪萬株古柳群,懸崖銀帶木榔溝瀑布,僰人先祖居住地金雞洞,四川式盆地石堰坪,大寨式梯田賈家坪,原始次森林大崗嶺、王古界。
千畝油菜花生態走廊
起自民俗文化村馬頭溪,經土家山歌婚俗之村關水坪,進士之村、儺技之村兩河口,再溯溪而上經土家民居博物館紫荊塔至草龍燈之村、剁辣椒生產加工基地之村砂子埡,達王家坪土家風情集鎮。在每年3中旬至4中旬,兩溪5村千畝近百里油菜花生態長廊在環溪兩岸、土家吊腳樓屋前迎春綻放,吸引海內外攝影、繪畫等藝術家,遊客攝影繪畫農業觀光旅遊,年均遊客在8至10萬人次。
羅峰山萬畝映山紅景區
起自古祠之村歐古洞,經千年古寨,映山紅核心景區蔡家坪,土家原始部落德修溪,達土家風情城鎮王家坪。
中國傳統村落馬頭溪村
蘇木綽地區有四十八座平行排列的山,其山形酷似馬頭,當地人稱為馬頭山。馬頭山成南北走向,兩山夾一溪,當地人稱為大溪。大溪的上游,便是馬頭溪村。馬頭溪村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自然風景的亮點要數雙層自生橋。自生橋顧名思義就是自然生成的石橋,有鬼斧神工之妙。人文風景亮點便是風雨橋,溪水在橋下靜靜流淌,布滿青苔的橋墩,略見腐朽的木柱、木板、木條凳,翹角的青瓦飛檐,見證歲月悠悠,土家山民牽牛荷鋤走過時那吱吱呀呀的聲響,將你帶進古老的土家田園時光。馬頭溪村還是中國傳統古村落、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飛潭瀑布
飛潭瀑布是張家界最大的瀑布,位於永定區沅古坪鎮境內。主瀑高約71米,寬37米,懸掛與峭壁,蔚為奇觀,尤其是春夏雨季,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水聲澎湃,如萬馬奔嘶而來。及至近處,煙霧繚繞,濕氣瀰漫,頓感心曠神怡,令人神往。
雷公溪
全長7公里,平均溪寬5米,常年水清至見底,枯水期溪水潺潺而流,落葉飄舞,豐水期溪水奔騰不息,水花四濺。兩側峽谷均寬100米,遍布各類景點20餘處,過往遊客無不稱奇,因此,被譽為“世外桃源”。其旁有一叉溪,名曰隴上溪,全長1000米,因其水引自深山,常年水溫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十分清爽。雷公溪最終匯入紅土坪和栗子坪村,經常年水流沖刷而成的千畝良田盡收眼底。溪流末端更有成片野生柳樹林和張家界市最大的土家吊腳樓建築群相映成趣,集中展現了沅古坪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土家吊腳樓群
土家吊腳樓是傳承千年的土家民居建築文化遺產和珍貴的旅遊資源。土家吊腳樓以其冬暖夏涼通風乾燥的實用價值,多姿多彩的繪畫雕刻工藝,封檐垛脊,扳爪翹角,掛私檐的建築風格,順其地勢之自然,融入地勢之自然的生態民居建築特徵,被世界文化遺產開發公司總裁麥可博士稱之“世界民居建築的經典”。這裡兩千多棟土家吊腳樓大多是分散,單體獨處的,它不追求熱鬧繁華,不講究街巷布局,一切順其自然、地勢之自然、景觀之自然、造型之自然、心態之自然,兩千多棟土家吊腳樓就有兩千多種樣式。這裡是一方自由、恬淡、平靜的人間樂土,是一曲古樸、悠閒、和諧的田園牧歌。少有的社會民居建築特徵,既體現了一方民族的內在精神,也反映了一方特殊的生存環境。這裡是湘鄂邊區,大湘西的腹地,歷史上的四縣結合部,天高皇帝遠,造成了一方水土相對穩定。使其土家民居特有建築風格,建築樣式,建築特徵傳承千年,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活化石”。
蘇木綽民歌
《永定縣誌》載:“農家力作,鼓歌竟出,有擊比之風”。蘇木綽土家民族不僅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而且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來,土家哭嫁歌、放排歌、薅草歌、打夯歌等蘇木綽民歌世代傳唱,生生不息。蘇木綽民歌沒有固定的台詞唱本,即興演唱,因人、因事、因境,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因是口頭流傳,有很多經典的歌謠遺落民間,蘇木綽民歌多七言四句,句句押韻,語言生動詼諧,有時完全照搬民間生產生活語言,俗語俚句,唱腔古樸清麗,形神合璧,聲情並茂,情到深處,如歌如泣,大喜大悲,淋漓盡致,被專家學者稱之“沅澧一絕,三湘奇葩”。
蘇木綽舞蹈
蘇木綽地區不但有歷史悠久的土家歌謠,而且還傳承著許許多多的民俗風情濃郁的揚叉舞、存龍舞、簸箕舞、草龍燈、獅子燈、穿花舞等多達數十種土家民間舞蹈。其中“糊倉”、“揚叉舞”是村民每年都開展的民眾性農耕文化活動,“糊倉”已成功申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木綽戲劇
蘇木綽地區土家族民間戲劇曲藝根基深厚榮,多姿多彩,源遠流長。有漢戲、陽戲、土地戲、儺戲、三棒鼓、蓮花燈鬧等多達幾十種。土地戲是蘇木綽土家民族民間最古老的戲劇,也是最受民間喜愛的戲劇之一,傳承千年來,經久不衰,廣為流傳。《沅陵縣誌》載:“鼓樂齊作,月懸當空,觀者捧腹”,是土地戲演出盛況和繁榮之寫照。
蘇木綽民間工藝
蘇木綽土家民族民間工藝囊括了“金 、銀、銅、鐵、錫;繡、畫、雕、木、漆;瓦、罐、彈、織、染;外加鼓、篾、皮”等土家民族民間十八匠工藝。至今還保存保留著生產古老皮紙、土紙等工藝作坊;製作土家民族民間祭祀用品古香粉磨製作坊和香燭成品製作作坊;製造各種農具的鐵匠工藝作坊,製作各種木器生產生活用品的木匠工藝作坊;製作各種生產生活的篾製品作坊,有打造各種銀飾、金飾的金、銀飾的行當,彈棉花的彈坊,紡紗、織布、織錦、刺繡、挑花民族工藝作坊。
蘇木綽儀式
蘇木綽儀式在土家民族千年遷徙過程不斷豐富,達兩百餘種儀式,常進行的儀式有升神匾、升號匾儀式、告祖儀式、祭祖儀式、攔門下馬儀式、辭香火儀式等婚慶禮儀式;有起扇儀式、上樑儀式、祭魯班儀式、伐梁木樹儀式、做梁木儀式、畫梁木儀式等建房儀式;還有祝壽儀式、上墳儀式、生死儀式等等。
蘇木綽燦爛的非遺文化
蘇木綽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遍及城鄉,非遺項目共有100多個,其中區級保護項目47個,市級保護項目5個,省級保護項目6個,國家級保護項目1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個,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1個,區級代表性傳承人52個。
國家級非遺張家界陽戲:又稱大庸陽戲、北河陽戲或北路陽戲。它發祥於湖南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土家族聚居地,創始人是土家族覃氏先祖,迄今近三百年。張家界陽戲以豐富多彩的曲調,悠揚婉轉的旋律,細利傳神的表演和淳樸真摯的情感而自成一派,在中國戲曲的百花園裡獨放異彩。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省級非遺“糊倉”習俗:永定土家習俗“糊倉”,主要流傳在張家界市永定區以農事耕作為主的鄉鎮農村,是古代農耕文化延續的產物。“糊倉”的過程分為開秧門、吃蓋碗肉和糊倉三部分。
省級非遺土家族刺繡:永定土家族刺繡與土家織錦、土家挑花並稱“土家婦女的三大手工絕技”。土家刺繡在新時期旅遊經濟的帶動下,開始慢慢復甦。
省級非遺高花燈:高花燈的燈代表著光明幸福,十二個燈表示十二個月,月月平安。每年春節,每個村寨都要操練一班高花燈,辭舊迎新。永定土家刺繡歷史久遠,很多傳統針法和圖案幾近失傳,急需要去保護和整理、挖掘,不失為一項有價值的傳統手工技藝。高花燈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邊舞邊組成“太極圖”、“單八字”、“雙八字”、“連八字”、“六耳節”、“四耳節”、“正反推骨牌”、“雙龍出洞”、“螺絲轉頂”、“二龍戲珠”、“荷花出水”、“烈馬回頭”、“滾柱頭”、“織籬巴”、“半邊月”、“九連環”、“踩棋盤”等幾十種隊形2016年被評為省級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省級非遺潑水龍習俗: “潑水龍”又叫“澆水龍”,在蘇木綽地區十分盛行,是當地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在天熱乾旱時求雨祈福的一種習俗。它用鮮粽葉作龍鬚,用葛藤、黃荊條、松樹枝作龍身,分9節、11節、13節、15節等不同長度,一節一個人參加舞龍。伴著鑼鼓、嗩吶的鏗鏘樂曲,一人持“寶”在前,龍舞歡騰時有《二龍搶寶》、《蛇脫皮》、《烏龍絞柱,時而《蛇鑽洞》、《水戲珠》、,龍戲水》共50多種動作玩法。與此同時,身著民族服裝的民眾用臉盆、水瓢、銻桶等容器端水圍繞著龍澆潑,這樣邊舞邊潑水、越潑水龍舞得越歡。

實用信息

地形地貌

蘇木綽地區位於雲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受雲貴高原隆起的影響,又受洞庭湖沉降區的牽制,加上地表水切割和強烈岩溶極其發育形成境內山脈高低懸殊,奇峰林立,河谷縱橫的喀斯特地貌形態。

山脈

“四十八座馬頭山,頭在澧水尾在沅,惟有兩座跑得快,而今屹立在桃源”。這是在大湘西蘇木綽地區廣為傳唱的土家民謠。蘇木綽地處武陵山系余脈,馬頭群山腹地,境內馬頭群山東起常德桃源,西迄湘西永順,四十八座馬頭山一字排開,形似昂天長嘯奮蹄待發的戰馬,境內有馬頭垴、蠻子界、太陽山、南武當、三泰山、羅峰山等山脈,山勢北高南低。

河流

境內有五條河流,其中三條河流發源於境內羅峰山脈,呈扇形網狀分布全鎮,水資源較為豐富。因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水道自北向南注入沅江。

氣象

蘇木綽地區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8.9℃,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3℃,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5.6℃,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發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濕度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為1670小時。

水文

蘇木綽境內溪河縱橫,屬沅水水系,水資源相對豐富,五條河流成網狀分布境內。境內無工業,土家居民仍然保持農耕文化習俗,沒有環境污染,水質優良,是國家級中華大鯢生態保護區。

特色飲食

最有特色的飲食類有土家臘肉、香腸、血豆腐、乾豆腐、臘牛肉、臘羊肉、臘豬腳、鮮河魚、乾河魚、醃河魚、山菜、山蘑菇、各種乾菜、醃菜、蕃暑冬粉、老糖乾、苞谷、高梁燒酒、甜酒;野葛根粉、剁辣椒、水碾米、木榨油、苞谷、高粱燒酒、老糖乾、土雞蛋最受歡迎的旅遊食品;剁辣椒已成為張家界市的龍頭旅遊食品之一,銷往全國各地,東南亞一帶。至2014年末,王家坪鎮已建成張家界市最大七星椒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湘西北最大的七星椒交易市場。

旅遊工藝產品

土家織綿、刺繡、挑花、鞋墊、布鞋、竹藝、木藝、鐵藝、雕刻等產品。

交通與住宿

王家坪鎮石堰坪村距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65公里,距桃花源70公里,距沅陵五強溪50公里。從張家界市城區可乘坐城區-王家坪的班車,票價18元,到達王家坪鎮後可選擇乘坐包車直達石堰坪村。石堰坪有較為完善的接待設施,當地客棧和民居日接待遊客在200人次左右,需提前預定。

獲得的榮譽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王家坪鎮(文化部)石堰坪村所獲主要榮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國務院)
中國傳統村落(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民委)
全國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示範村(住建部、文物局)
國家首批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
“美麗鄉村”創建試點(農業部)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湖南省政府)
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湖南省旅遊局)
湖南省生態村(湖南省環保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