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緙絲

蘇州緙絲

蘇州緙絲:修補清乾隆緙金龍袍的思維與技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州緙絲
  • 地理標誌:主要存在於江蘇蘇州及其周邊地區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體織補方法:
1.採用細長而又彈性好的鋼針為穿經補緯的主要工具。這很重要。俗言“三分技術,七分工具”,由於針細長,在穿經緯時就不容易碰到其旁邊的經線或緯線。
2.對破損面積較大的部位,先用長線條將其周圍固定,然後按照上下左右的順序挑經穿緯,以針代梭進行織補。對隆起斷裂經緯,先進行銜接,然後用針輕撥與周圍織面一致。要注意添經緯時絲流平行。忌歪斜彎曲,修補後要與原作織面相平。
3.輪廓線在龍袍中損壞斷缺甚多,這就影響了龍袍紋樣的完整優美。修補時,首先選用相同規格、相同色澤的真絲線,然後運用緙絲勾梭法進行勾勒,而不是打結連線。這樣就能使輪廓線力臻完美。
4.由於經線脆裂,造成龍袍中大、小豎縫甚多,開裂處最長達3~4cm左右。為了保證龍袍平整懸垂效果,採用緙絲“對搭梭”破豎縫法,把百餘處豎縫整修得天衣無縫。
5.修補龍袍是在常態下進行的,這與傳統緙絲生產方式要捎緊經面後才能飛梭走緯是完全不同的。過去修復時從來嘗試過。這次修補龍袍,要在絲毫不拆動龍袍夾里的條件下,只能在龍袍面子上添經加緯。又因龍袍歷經風化、十分脆裂,經不起緊繃,而只能稍為繃緊些就修補,且只能在鬆軟的龍袍表面走針引緯。龍袍上面的嚴重斷裂處單補經線就達90多根,由此可見其難度了。如此穿的緯線必然是畢直光亮,與原物質感完全不一樣。因此,每穿一經一緯都需特別加工,即:以細針輕撥經緯,撥正後再以壓緯法使每根緯呈曲緯狀(這是緙絲織物風格),與原龍袍經緯密度相符,又達到了經緯分明的效果。
6.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大量使用金銀線織造,真絲花線在龍袍上用得很少,而且金線又分淡、中、深三色,加上銀線,共有四色。這在歷代封建帝王龍袍中實為罕見。這就給修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整個修補工作最大的難點也在於此。緙金龍袍由於年代久遠顯得陳舊古樸,而其破損部位的修補,卻只能用現代原材料進行添補。這樣,就造成現代材料的色澤(色光)與陳舊龍袍的差異,再說,金銀線色不像真絲花線,真絲花線色彩有差異可以抽絲相併,甚至可以染做舊。而金銀線則不能抽絲相併,也不能加染做舊。我們隨身帶有幾十種金銀線,然通過比較線的色澤,都與龍袍上的金銀錢色澤不同。雖然其中有一、二種線與舊的相似,但一做上去就顯出差異了。為此,我們反覆深入研究。通過無數次小樣試製和對現代金銀線進行工藝加工,並採取新(現代材料)老(原作上的材料)相夾相鑲相壓(呈現曲緯狀)的方法,使得織補進去的金銀線斷續不成塊面狀,從而使現在加入的金銀線與原作隱隱約約混同一體。
通過整整一個月的修補。我們終於完成了首都博物館清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的修復任務。修復後的龍袍,不僅形似,而且神似。經首都博物館領導和主管部門各方專家驗收合格並給予高度評價。《北京晚報》於2004年11月5日作了題為《頂尖專家手補乾隆龍袍》的報導。中央二台國際頻道還進行了轉播。
清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的成功修復,為我們修復國家級緙絲珍品積累了經驗,同時也開拓了今後緙絲修復工作的廣闊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