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蘇四十三反清起義,清代甘肅回族、撤拉族聯合起義,反抗清廷的武裝鬥爭。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甘肅安定(今定西縣)回民馬明心適應回民反對門宦制度的要求,創立新教,反對老教的多收布施、斂錢惑眾,遭狄道(今臨洮)河州一帶門宦勢力強烈反對。馬明心到循化撒拉族中傳播新教,被撒拉族所信奉,為此新老教徒間多次發生械鬥。清朝偏袒老教,盡洗新教的政策,使新老教派鬥爭轉為反清起義。四十六年正月,新教領袖蘇四十三等率教徒千餘人,殺老教總頭人韓三十八, 自稱“回王”,立旗號,領導撒拉族人武裝抗清。陝甘總督勒爾謹聞訊後,派蘭州知府楊士璣、河州協副將新柱前往鎮壓,被反清義軍全殲。蘇四十三乘勝攻破河州,直趨蘭州欲救被擒馬明心。清守軍將馬明心擁上城頭,迫勸義軍撤圍, 馬明心堅不從敵。清廷急調固原、西寧、涼州等地清軍2萬餘來蘭州救援,而義軍僅2000餘人,遂主動撤圍至蘭州附近華林山一帶抗清。五月中,和珅率京兵抵蘭,進犯華林山,義軍與戰,殲清兵近千人。清又命阿桂為欽差大臣,並調京師火器營兵和善戰的四川藏兵與蒙古兵,採用斷水的方法圍困義軍。八月初,清軍攻破義軍寨堡,起義領袖蘇四十三戰死,餘部退入華林寺固守。清軍火焚華林寺,義軍全部犧牲,無一人乞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