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札

藩札(hansatsu)是日本江戶時代明治時代各獨自發行的紙幣,類似於中國的錢莊票。

基本介紹

版式,發行,

版式

藩札的形狀,粗略來分,可以分成三種:印刷體、手寫體、兩者並用體。印刷體的藩札大多印有圖畫,票面正面一般分為三或四個部分,即面額、發行地、發行的年份、銘文及發行人兌換人的姓名,背面分成二或三個部分,也標有面額、銘文和發行及兌換者的姓名。手寫體的藩札,大多是在印刷好的票面上用手寫上面額、發行和兌換著的姓名,並加蓋黑或朱紅色的印章,第三種則為兩種的混合。這些紙幣上多用漢字,也有日本的假名,而且形式均與中國古代紙幣相同,多是豎式的,上面也像中國古代紙幣一樣有許多諸如錢紋類的吉祥圖案。
藩札

發行

由於日本與中國一樣,曾經均使用銀和銅為貨幣,因而紙幣也多為銀、銅的價值符號。日本備後國的福山藩於寬永七年(1630年)發行藩札,而日本的越前國並藩寬文元年(1661年)發行銀札,一直到寶永四年(1707年)時幕府將軍下令禁止藩札特別是銀札的發行,享保四年(1719年),幕府又實行了申報制度,規定一些藩可以發行藩札,還規定了流通期限,這實際上是解除了原來的禁止命令。
明治二年(1869年),為了統一幣制,日本公布了禁止藩札增印令,並停止流通以前發行的藩札,明治四年(1871年)政府又一次下令,藩札必須兌換成新發行的紙幣,並於明治五年(1872年)開始實施,到明治十二年(1880年)的時候,藩札的收兌工作才告以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