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人生(陳文忠所著作品)

藝術與人生(陳文忠所著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從形態學角度對精英文藝與大眾文化、悲劇藝術與喜劇藝術、古典詩歌與人生智慧等專題作了多層次的論析,最後從功能論角度對藝術欣賞的審美規律和人生意義提出了富於啟發性的見解,對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評論寫作的方法作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論述。本書關於“藝術門類是人生的審美延伸”、“文學在大眾傳播時代仍是一切藝術之母”以及對悲劇性的獨到分析和古典詩歌智慧形態的深入探討,富於學術創新性

基本介紹

  • 書名:藝術與人生
  • 作者陳文忠
  • ISBN:9787212027667
  • 頁數:273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2-1
  • 裝幀:平裝
  • 字數:260000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藝術與人生的內在聯繫,首先探詢人類為什麼需要藝術,接著從本體論角度闡述藝術誕生的人生根源、藝術創造的人性本質以及藝術活動與人類文化的相互關係,進而從形態學角度對精英文藝與大眾文化、悲劇藝術與喜劇藝術、古典詩歌與人生智慧等專題作了多層次的論析,最後從功能論角度對藝術欣賞的審美規律和人生意義提出了富於啟發性的見解,對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評論寫作的方法作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論述。本書關於“藝術門類是人生的審美延伸”、“文學在大眾傳播時代仍是一切藝術之母”以及對悲劇性的獨到分析和古典詩歌智慧形態的深入探討,富於學術創新性。本書可作為高校學生人文修養選修課教材,可作為中學教師開設同類課程的教學參考書,也有助於一般讀者提高人文藝術修養。

作者簡介

陳文忠,(1952.11- )男,漢族,上海人。1977年畢業於安徽師大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82~1983學年和1996~1997學年,曾先後赴復旦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訪學。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美學、文藝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安徽師大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1995年為安徽師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7年為安徽省首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5年,論文《論古代哲理詩的智慧形態》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年,專著《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獲安徽省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美學領域中的中國學人》獲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有關“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的系列論文和專著在大陸和海外產生較大影響。如今從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唐詩接受史》及相關課題的研究。
著作有《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古代十大文學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美學領域中的中國學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文學概論》(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修訂再版。);主編教材《文學理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另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藝術創造的人生本質
第一節 藝術誕生的人生根源
第二節 藝術是人性的審美顯現
第三節 藝術創造與審美理想
第二章 藝術門類的人生淵源
第一節 藝術門類的區分
第二節 各門藝術的特徵
第三節 文學在大眾傳播時代的命運
第三章 藝術活動與人類文化
第一節 藝術在文化系統中的地位
第二節 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
第三節 藝術活動與社會政治
第四節 藝術活動與精神文化
第五節 藝術活動與科學活動
第四章 精英文藝與大眾文化
第一節 文學藝術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精英文藝的傳統
第三節 大眾文化的興盛
第五章 悲劇藝術與喜劇藝術
第一節 兩種意義的人生態度
第二節 悲劇性與悲劇藝術
第三節 喜劇性與喜劇藝術
第六章 古典詩歌與人生智慧
第一節 哲理詩的智慧形態
第二節 智慧詩
第三節 教誨詩
第四節 哲學詩
第五節 哲理詩的美學層次
第七章 藝術鑑賞的人生意義
第一節 藝術鑑賞是審美再創造
第二節 審美與人生藝術化
第八章 藝術批評與評論寫作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