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

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

《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內容簡介:也許你期待孩子對拉斐爾、達·文西、畢卡索、梵谷、弗里達、德加等藝術大師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並有一些初步的個人感受,但苦於不知如何引導孩子“看”藝術,那么“藝術眼”系列書將會帶你和孩子近距離感受藝術大師的魅力!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卡羅的一生不同凡響。儘管飽受痛苦折磨,她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極度渴望,創造了讓人心碎而又難以將其歸類的藝術作品。《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第一部分介紹了弗里達的藝術生涯、性格特點以及不同時期的藝術特點。第二部分介紹了10幅弗里達的藝術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語言對經典藝術作品發問,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孩子理解藝術作品。第三部分介紹了一些繪畫技法、繪畫流派等專業辭彙,以及在哪些博物館可以看到弗里達的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
  • 作者:桑德琳•安德魯斯 (Sandrine Andrews)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96頁
  • 開本:24
  • 外文名:Comment parler de Frida Kahlo aux enfants
  • 譯者:孟小珂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6400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藝術眼·第2輯:弗里達原來可以這樣看》編輯推薦:也許你期待孩子對諸如拉斐爾、達文西、畢卡索、梵谷、弗里達、德加等藝術大師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並能有一些初步的個人感受,但苦於不知如何引導孩子“看”藝術。“藝術眼”系列書將帶你和孩子近距離感受藝術大師的魅力!
“藝術眼”系列書的觀點是:進入藝術世界的起點就是作品。放下對藝術的恐懼,卸下藝術的權威!只有經常直接與藝術品接觸,才能慢慢培養藝術的感性認識!
5-13歲孩子最實用的親子藝術書;
用10件藝術作品,分3個年齡段解讀孩子看藝術作品的特點!
如何看?怎么看?看什麼?引導孩子進入藝術世界,打開孩子的藝術之眼!
長期在羅浮宮為孩子講解藝術的法國藝術史家親自為你和孩子導讀!
小興趣,成就大夢想!培養孩子的創意能力,我們為孩子準備了具有啟發性的解答!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桑德琳·安德魯斯 譯者:孟小珂

桑德琳·安德魯斯,畢業於羅浮宮學院藝術史專業,之後遠赴美國,供職於一家當代藝術畫廊,在業餘時間完成了自己關於當代繪畫的論文。回到法國後,她供職於羅浮宮博物館的圖像藝術部,也是當代藝術雜誌《展牆》(Cimaise)的一名記者,還擔任納唐(Nathan)出版社與哈瓦斯互動(Havas Interactive)出版社的編輯,負責處理與藝術相關的資料和文章。從2005年起,她成了一名專門寫藝術方面書籍的作家,並經常與《達達》(Dada)雜誌進行合作。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一套絕妙的藝術指南。
——《奧馬哈世界先驅報》
一套簡單好用的藝術入門書。
——NEA today
一套藝術史入門書,為孩子看世界名畫提供了最有用的小貼士。
——Treasure Valley Family

名人推薦

人們,特別是兒童和少年,接觸經典藝術最大的障礙來自心理的恐懼,似乎那些大師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直接去感受,去與作品、作者對話。怎樣去感受和對話,“藝術眼”系列叢書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我們做出了解釋,幫助我們揭開經典作品的面紗,走近大師們創造的藝術境界,從而得到知識的補充、修養的提高和心靈的淨化。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
歷代大師們創造的藝術品,我們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測。怎樣去有效地觀看、饒有興味地去品嘗,聽聽專家們的指導十分有益。在這方面,“藝術眼”系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讀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奚靜之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弗里達· 卡羅:描繪痛苦

第二部分 作品賞析
如何使用作品賞析?
應該向什麼年齡段展示哪些繪畫?
0 1.《墨西哥與美國交界的自畫像》
02.《亨利福特醫院》(飛翔的床)
03.《祖父母、我的父母與我》
04.《我的奶媽與我》(吃奶的我)
05.《我所見到的水中景物,水之賜予》
06.《兩個弗里達》
07.《與猴子在一起的自畫像》
08.《毀壞的圓柱》
09.《受傷的鹿》
10.《生命萬歲》

第三部分 附錄
哪裡可以欣賞到弗里達· 卡羅的主要作品?
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文摘

如何閱讀作品賞析?
本書中挑選的10件作品涉及藝術家一生中的重要主題,涵蓋了她整個藝術生涯。本書向5至13歲的孩子們提出問題,給大人們提供答案。面向5至7歲的幼兒,主要提出一些作品中令人驚奇的特點。針對8至10歲的兒童,更側重於描述畫作引發的情感,解釋其中最簡單的意象。最後,對於11至13歲的青少年,將深入繪畫背後探討被或多或少隱藏起來的主題和意義。
應該向什麼年齡段展示哪些繪畫?
幼兒(5~7歲):他們看到的和喜歡的
遇見有趣的事物
弗里達·卡羅喜歡創造與現實不同的奇妙世界,她的畫深受孩子們喜歡,並且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年齡最小的孩子對於發現畫中最突兀的元素非常敏感。首先應該試著組織起他們的疑問,考慮到他們短暫的注意力,要注意引導他們的精力!所以我們只能和孩子們一起發現畫中的奇異之處。
家庭,動物
可以把《祖父母、我的父母與我》(詳見03號作品)作為例子,引導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家庭照片完成一份家譜。弗里達·卡羅選擇用家裡的房子作為家譜的背景,其實家譜的形狀可以是火箭、城堡、船、蝸牛或者孩子們覺得有意思的任何東西⋯⋯在欣賞《受傷的鹿》(LesCerfblessé,詳見09號作品)的時候,您可以問問孩子們想變成什麼動物,為什麼這么想。然後他們可以畫出動物,配上自己的腦袋!
兒童(8~10歲):他們感受的
悲劇事件
弗里達·卡羅的一生充滿悲劇:車禍、愛情的傷痛、恐怖的手術。讓孩子們在繪畫中尋找共同點,讓他們就自己看到的東西表達感受。您可以利用作品賞析回答孩子們的問題,給他們講述弗里達·卡羅一生中的各種遭遇。
學會拉開距離
藝術家們並不總是完全準確地重現他們所見之物,就像弗里達一樣,他們常常改變現實讓其更有詩意。這樣,他們就能從讓他們動彈不得的、過於強烈的感情中抽身出來了;藝術變成了一種獲得解脫的方式。您可以向孩子們提起並且和他們一起尋找那些同樣利用繪畫表達自己感情的藝術家們,比如文森特·梵谷(VincentVanGogh)、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deGoya)、巴勃羅·畢卡索、馬克·夏加爾(MarcChagall)⋯⋯然後講述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或幸福或不悅,看看他們是如何表現這件事,如何利用奇異的事物和色彩超越現實來戰勝焦慮或者分享快樂的!
青少年(11~13歲):他們打算的
愛,當你讓我們在一起
對弗里達·卡羅深深愛著迭戈·里維拉。和孩子們一起在繪畫裡發現能揭示女畫家完整性格和激情個性的線索是件很有趣的事。是通過畫中細節(心臟、鮮血、箭頭等),還是通過顏色表現出來的?然後,您可以給孩子們講弗里達或熱鬧或悲傷的愛情故事。
我是誰?
可以和大孩子們一起去發現的另一個有趣的話題,就是自我形象與希望別人看到的自我形象的關係。弗里達·卡羅給自己塑造了一個由臉龐和身體構成的清晰形象,進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孩子們願意關注或是已經注意到自己的形象了嗎?他們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形象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們是怎么做的?為什麼?思考一下自畫像(這裡的特有說法,指注意審視自己的外貌,從而創作出一張不同的、理想化的面孔)的意義,再看一看藝術家們的自畫像,如讓孩子們想像一下自己的攝影自畫像,用弗里達·卡羅的方式或者他們希望別人看自己的方式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這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序言

前 言
從看到弗里達·卡羅的繪畫的第一眼起,我們的心中就會充滿疑問。過去的藝術家們往往通過歷史、宗教或者浪漫主義的題材來表達自我,而弗里達·卡羅卻選擇了一種直接的方式來表現她的性生活、疾病、痛苦、殘疾、心碎的感覺以及她對死亡的恐懼,這些畫可能會顯得古怪離奇或引人焦慮……
本書將介紹小朋友們會感興趣的一些作品。也許一部分繪畫相比之下會顯得令人不悅,但它們同樣內涵豐富。弗里達·卡羅坦誠直率地講述她的生活,所以感人至深;她讓所有觀眾在感覺和她親近的同時,也對她的生活、她的痛苦、她感知差異的方式提出疑問⋯⋯對很多藝術家來說,藝術是一種跨越過去悲慘生活的方式。弗里達·卡羅則突出了自己繪畫的一個重要作用:超越現實!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弗里達·卡羅就是唯一的一位以關注女性、殘疾、身心所遭受的苦難而聞名的女藝術家。這些元素都構成了她力量的源泉。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藝術家以她為榜樣。從17世紀開始,女性才開始拿起畫筆。那時候,女性藝術家人數很少,只能對男性藝術家涉獵過的題材進行再次創作[如阿特米希婭·津迪勒奇(Artemisia Gentileschi )、伊莉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或者僅僅局限於表現女性作為妻子或母親角色[如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貝爾特· 莫里索(Berthe Morisot)]。弗里達完全掙脫這樣的束縛,敢於嘗試禁忌的題材。
弗里達·卡羅6歲時患小兒麻痹症,此後便不得不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並接受自己身體與大家不同的現實。多年以後,一場嚴重的車禍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然而,任何挫折都沒有阻止弗里達享受自己的人生,擺脫當時觀念的束縛去獲得自由。她與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結婚(兩次),並且憑藉繪畫營生,這些繪畫的題材在當時引起的爭議比今天還要大!儘管身體殘疾,弗里達卻很少抱怨,以自己的性格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周圍的人。就這樣,弗里達克服艱難困苦,不斷超越自己,過上了“正常”的生活。最後,如果說痛苦會像弗里達所經歷的那般難以忍受,那她的經歷則告訴我們,藝術可以幫助人們承受所有的苦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