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胸鶉屬

藍胸鶉屬

藍胸鶉屬(學名:Synoicus):共有3個物種,20個亞種。體長12-22厘米;體重33-140克。兩性異型,雄性體背和前胸深藍色,胸部有大片栗色。雌性總體由棕色和淺灰色組成斑駁的色彩。鳥喙鐵灰色,腿爪桔紅色。

棲息於濕潤草原和灌木叢,特別是潮濕的草地。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分活動,鳴叫聲響亮。晨昏時出沒於空曠地覓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蟲、蜘蛛,嗜食白蟻。飛翔快速,沿著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濕地草原和中國、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下屬物種,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藍胸鶉屬的鳥類共有3個物種,20個亞種。體長12-22厘米;體重33-140克。兩性異型,在羽色上,雌雄差異很大;雄鳥羽色十分鮮明顯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圍以白色;胸部藍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褐色藍胸鶉不同於其他兩種藍胸鶉,胸部羽毛布滿條紋。雌鳥羽色與普通鵪鶉近似。虹膜朱紅到深紅色或褐色;嘴黑色,邊緣淡黑色;跗蹠和腳趾鮮黃色;爪鮮褐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平原或山地的河溝水域邊緣的草叢中,亦常見於竹林和稀疏的矮樹叢中。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群遊蕩。
為留鳥或夏候鳥。晨昏時出沒於空曠地覓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蟲、蜘蛛,嗜食白蟻。飛翔快速,沿著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
繁殖於6-8月,營巢於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於地面天然凹坑內。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為淡橄欖褐色或淡黃色,有時有細而稀疏的暗色斑點。孵化期為16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加彭、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馬拉威、莫三比克、奈及利亞、盧安達、獅子山、南非、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澳大利亞、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
藍胸鶉屬分布圖藍胸鶉屬分布圖

下屬物種

藍胸鶉屬(3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
Synoicus adansonii
Verreaux & Verreaux, 1851
2
Synoicus chinensis
Linnaeus, 1766
3
Synoicus ypsilophorus
Mayr & Gilliard, 195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