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胸鶉

藍胸鶉

藍胸鶉(學名:Synoicus chinensis):是雉科藍胸鶉屬的鳥類,體形小於普通鵪鶉,全長12厘米,體重35-48克。在羽色上,雌雄差異很大;雄鳥羽色十分鮮明顯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圍以白色;胸部藍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雌鳥羽色與普通鵪鶉近似。

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常棲息在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群遊蕩。飛翔快速,沿著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等地。從印度至菲律賓,南達印度尼西亞,直至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胸鶉
  • 拉丁學名:Synoicus chinensis
  • 別稱:亞洲藍鵪鶉、桂花雀、小鵪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雞形目
  • 雉科
  • :藍胸鶉屬
  • :藍胸鶉
  • 亞種:10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
  • 同義學名:Coturnix chinensis
  • 英文名稱:Blue-breasted Quail
  • 英文名稱:King Quail
  • 英文名稱:Asian Blue Quail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經濟價值,人工養殖,

形態特徵

雄鳥:頭頂以至後頸上部暗棕褐色,羽基黑褐色;頭頂中央具淺黃色縱紋;額、眼先、眼紋及頸側均藍灰色;眼先下有一白紋,後伸至眼;頰紋黑色;在此紋下的頰部白色;後頸下部、肩和背等均暗棕褐色,雜以黑色蟲蠹斑及較粗的橫斑,背羽常具淺黃近白的羽乾紋;尾上覆羽及內側次級飛羽亦栗褐,雜以黑褐色細斑;大覆羽及內側次級飛羽的羽端並綴有赤栗色;初級覆羽以及外側所有飛羽均黃褐色,無斑;尾赤栗色。頦和喉黑色,由其後側角向上伸出一條黑紋連到耳羽;前頸白色,後圍以黑色窄緣;胸部藍灰色,在中央有赤栗色混入;兩脅藍灰色,稍雜以赤栗色;腹部以至尾下覆羽均為赤栗色;腋羽中等長,略顯銀灰白色,羽端紅色。
雌鳥:羽色與鵪鶉近似。頭頂黑褐色,但範圍窄,羽緣黃褐;頭頂中央貫以淺黃色縱紋。上背暗棕褐色,具白色羽乾紋,羽端具黑斑;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黑褐色,雜以淺棕褐色橫斑,並具寬闊的淺黃色羽乾紋。翅上內側覆羽大都棕褐,雜以黑色橫斑,外側覆羽和飛羽暗褐無斑,最外側初級飛羽狹緣以白色。頭和頸的內側黃褐;頦及喉的上部白色,雜以黃褐色,喉的下部淺黃褐色;胸部和兩脅黃褐色,具黑褐色細橫斑,這與鵪鶉具黑褐色縱紋的情況顯然有別。腹淡黃色;圍肛羽白色微黃,羽基暗灰褐色;尾下覆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橫斑。
虹膜朱紅到深紅色(♂)或褐色(♀);嘴黑色,邊緣淡黑色;跗蹠和腳趾鮮黃色;爪鮮褐色。
大小量度:體長120-140mm;嘴峰:9-11mm;翅:65-78mm;尾20-25mm;跗蹠:20-24mm。(註:雄性-♂;雌性-♀)
藍胸鶉(雄)
藍胸鶉(雌)
藍胸鶉

藍胸鶉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以及低山地帶,河邊的草地和沼澤的高蘆葦內,平原或山地的河溝水域邊緣的草叢中,亦常見於竹林和稀疏的矮樹叢中。也在灌叢、竹林的邊緣成小群遊蕩。罕見於中國南部及東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叢及稻田。

生活習性

為留鳥或夏候鳥。晨昏時出沒於空曠地覓食穀粒、草籽等,也吃昆蟲、蜘蛛,嗜食白蟻。飛翔快速,沿著直線低飛。以穀粒、草籽、昆蟲、蜘蛛等為食。叫聲為悅耳的的雙哨音ti-yu, ti-yu聲。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澳大利亞、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
引進:關島。
藍胸鶉分布圖藍胸鶉分布圖

中國

中國自西向東見於雲南的新平、富寧、綠春、元陽、金平,貴州的平塘,廣西的北海、合浦、貴港、百色,廣東的廣州,海南,福建的邵武、武夷山和台灣的山地,此外在山東威海也有報導。

繁殖方式

藍胸鶉繁殖於6-8月,營巢於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於地面天然凹坑內。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為淡橄欖褐色或淡黃色,有時有細而稀疏的暗色斑點。大小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為16天。

亞種分化

藍胸鶉(10亞種)
中文名稱學名
1.
Coturnix chinensis chinensis
2.
Coturnix chinensis colletti
3.
Coturnix chinensis lepida
4.
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a
5.
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ula
6.
Coturnix chinensis novaeguineae
7.
Coturnix chinensis palmeri
8.
Coturnix chinensis trinkutensis
9.
Coturnix chinensis victoriae
10.
Coturnix chinensis papuensi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被列為稀有種。

經濟價值

藍胸鶉體態嬌小,羽毛華麗,極具觀賞價值,人工飼養性情溫馴,是人們休閒娛樂觀賞的寵物鳥。它的肉味鮮美,肉質細白,口感細膩純香而且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齊全,尤其是牛磺酸的含量很高,是其他的家禽和野禽所無法比擬的。牛磺酸具有養顏護肝、強腎益髓、延年長壽的功效。由於它適應性強、生長快,給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人工養殖

藍胸鶉適合人工合成飼料餵養,種用禽飼養150天產卵,年產卵250枚,不受季節限制。卵受精率高,靠人工孵化。肉用禽飼養45天可上市。因體小易管理,適用進行大規模高密度集約化的工廠飼養,具有飼養量大、周期短、占地少、見效快的優點,又以市場銷售快利潤高而刺激和帶動了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在歐洲、東南亞,以及中國廣東、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大規模工廠化商品生產循環發展的養殖趨勢。
因為藍胸鶉體形纖小,飼料的顆粒也要足夠小,蔬菜等青綠飼料要切得很碎。籠舍的地面要保持乾燥,四周的網眼要小於1.9厘米,可以有效地防止逃逸,也防止麻雀等飛進籠內採食。育雛溫度1日齡時為35℃,2周齡時下降為29℃,4-5周齡後再降至常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