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翅金剛鸚鵡

藍翅金剛鸚鵡

藍翅金剛鸚鵡(學名:Propyrrhura maracana)是分布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的金剛鸚鵡。壽命可以長達50-60歲。是面部黃色的金剛鸚鵡,但飼養下的則會變成白色。分布與巴西東部及南部、巴拉圭東部及阿根廷東北部。棲息在常綠林及落葉林。主要吃種子、果實及堅果。藍翅金剛鸚鵡受到伐林的影響,也曾被捕獵作為寵物,數量下降,列為近危物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藍翅金剛鸚鵡體長43厘米,體重265克。鳥體大部份為綠色,前額有紅色小片的羽毛,下腹部兩側有類似V字型的橘紅色羽毛,頭頂靠近鳥喙的地方為深藍色,頸背和臉頰兩側帶有點藍綠色,翅膀和其主要覆羽為藍色,翅膀邊緣則為藍綠色,翅膀內側的覆羽為橄欖綠,尾羽為藍色,尖端並帶有一點紅棕色,尾羽內側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臉部的裸皮為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藍翅金剛鸚鵡(圖2)藍翅金剛鸚鵡(圖2)
成年雄鳥的前額紅色羽毛比較多,而雌鳥前額的紅毛則很少。但是幼鳥的前額紅色羽毛也很少,所以無法分辨雌雄。

棲息環境

藍翅金剛鸚鵡主要棲息在熱帶與亞熱帶的常青樹林與落葉性樹林內,特別喜愛棲息於森林邊緣地帶以及近水源地的林地,在巴西的北部—巴西亞,大多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森林內,空曠的地區較難見到其蹤跡,在巴西亞的族群棲息地部分地區與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相鄰或重疊。由於棲息地的過度開發及破壞與人為盜捕使其數量大量減少,在巴拉圭的族群已瀕臨絕種,也受當地政府的法律保護。

生活習性

喜歡在森林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和沿著靠近海岸的森林活動,在繁殖季節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急速的飛行的方式很特別,和一般的小金剛並不相同。叫聲粗嘎刺耳,通常早晨和黃昏會定時大聲鳴叫。
天然食物有種子、水果等,也會至玉米田與穀物田中覓食,無其它更詳盡的記載。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東北部;巴西東北部、中部和東南部;巴拉圭。
藍翅金剛鸚鵡分布圖藍翅金剛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藍翅金剛鸚鵡是最多產的金剛鸚鵡之一,其窩卵數也是金剛鸚鵡中最多的種類之一,在國際間的繁殖成果較佳,繁殖難度較許多金剛鸚鵡低些,繁殖期間不應時常打擾,其對巢箱的檢查十分敏感,過度的人為干擾行為會使得它們緊張與不安,若飼主在繁殖其間時常開翻巢箱可能會導致親鳥不小心弄破蛋的情形,一窩約產4-5枚卵,不同於一般中大型鸚鵡,每顆蛋生出的時間通常間隔3天,與一般中大型鸚鵡的2 天不同,所以孵化後的幼鳥年紀可能相差10天甚至10多天,孵化期約24-26天,10-12周后羽毛長成。
藍翅金剛鸚鵡(圖5)藍翅金剛鸚鵡(圖5)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藍翅金剛鸚鵡曾經占領了巴西的大範圍地區(伯南布哥、皮奧伊州、馬拉尼昂州、帕拉州、托坎廷斯州、戈亞斯、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州、巴伊亞州、聖埃斯皮里圖州、聖保羅州、巴拉那州、聖卡塔琳娜州、里約熱內盧和南里奧格蘭德州);巴拉圭(康塞普西翁、卡嫩迪尤、阿曼拜、上巴拉那和卡薩帕)和阿根廷(米西奧內斯省和科連特斯北部)。但1994-1998年間經歷了一個大的下降過程。
該物種在馬拉若島,帕拉(它們大紅樹林和熱帶草原常見)和在巴西大部分地區、巴拉那和巴拉圭的毗鄰部發現。阿根廷最近的記錄地2006年,它被認為是在全境幾乎絕跡。在聖保羅州,根據生態站據點的觀察。在巴西,這種鸚鵡是在廣泛的棲息地發現,包括紅樹林在馬拉若,半落葉和潮濕的森林中的帕拉州南部和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巴伊亞、聖埃斯皮里圖州、托坎廷斯州的大西洋森林,和卡廷加在巴伊亞和皮奧伊。儘管在南部範圍內下降,但仍然大大部分巴西範圍內普遍。
物種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擴張和伐木導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級別:一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