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罌粟(植物)

藍罌粟(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罌粟,生長在中國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高原植物綠絨蒿,自18世紀以來,就受到西方植物學家關注並採集。這美麗的花卉,不僅在世界上擁有炫目的觀賞價值,也在中國藏族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並且還是藏藥中不可缺少的藥材。在西方,她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藍罌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罌粟
  • 拉丁學名:Meconopsis
  • 別稱:麝香綠絨蒿 麝香葉綠絨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罌粟目
  • :罌粟科
  • :綠絨蒿屬
名字由來,生活習性,種植方法,珍稀植物,主要價值,

名字由來

這神奇的植物擁有眾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人稱她為“藍罌粟”,直至今日,這個名字仍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在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曾經將其命名為“歐洲藍罌粟”,後來許多西方學者認為把“藍罌粟”叫做“喜馬拉雅藍罌粟”。中國的綠絨蒿種類繁多,色彩也並不僅僅局限於藍色,還有黃色、紅色等等。每年夏季,這些令西方人嘆為觀止的高原花卉,便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灌叢、草甸甚至5000米以上的流石灘中靜悄悄地開放。
藍罌粟
這是一片全緣葉綠絨蒿的實驗樣地。除去漂亮的花冠,綠絨蒿的雄蕊往往非常密集,花葯上布滿了細小的花粉。當蠅、蜂甚至甲蟲等停落在不同的花叢中取食時,也就幫助植株完成了傳粉和受精。

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與庭園栽培的虞美人大不一樣,但其植物形態卻是十分相似的。原來她們都是同屬於藍罌粟科中親緣極近的“表姊表妹”,只不過兩者果實的開裂方式不同,“體液”不同(綠絨蒿體具黃色乳汁,虞美人則為白色乳汁)。就美麗而言,綠絨蒿謅然是更勝一籌了。綠絨蒿是屍屬桂,鎢懿統稱,全球共49種,主產亞洲中南部,而以我國最為豐富,占38種;分布於藏、滇、川、青、甘、陝、鄂等省,雲南17種,集中分布於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延至滇中、滇東北亞高山地帶。綠絨蒿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二三寸至三五尺不等。種類不同,花型各異,姿態亦殊:有的自基部蓮座狀的葉叢中抽出花葶,一叢數葶,每葶獨挺一朵;有的莖上著花,一莖數花,成一總狀圓錐花序。其瓣多見為四,亦有多達十瓣成重瓣類型的。其葉長橢圓形,闊卵形,或具長柄如湯匙形,或分裂為琴形等等不一。不少種類,體具柔長的絨毛,因而獲得了“綠絨蒿”這個雅稱。綠絨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長於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緣。根圓錐狀,肉質。葉基生,蓮座狀,有長柄。花生於花葶頂端,有藍色、青藍色、淡黃和鮮黃色、淡紫色、紅色等多種,色彩絢爛,姿態各異,花期6~8個月。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因全株被有絨毛或剛毛而得名。藍罌粟科,綠絨蒿屬。綠絨蒿家族興旺,共有四十九種,除一種產於西歐外,其餘均分布中國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有40種分布於藏、滇、川、青、甘、陝、等省,其中僅雲南就占17種,麗江就有8種。多集中分布於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在滇中、滇東北的亞高山地帶,橫斷山脈則是綠絨蒿家族的中心,這裡的綠絨蒿有三十九種,其中尤以淡藍色的麗江綠絨蒿、鮮黃色的貢山綠絨蒿等最為著名。
藍罌粟藍罌粟
藍罌粟藍罌粟

種植方法

為多年生草本。高0.8米~1.2米,密生粗毛;葉長約30厘米,羽狀複葉,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花梗上有一層白色茸毛,花通常單朵,直徑10厘米~12厘米或更大;花色鮮艷嬌麗,有白、粉紅、紅和紫等色;花瓣通常6枚,有重瓣者,花瓣基部有黑色斑塊。原產地中海沿岸至伊朗,現各地作為多年生宿根花卉多有引種栽培。開花時十分鮮艷美麗,很受人們歡迎。可用於花壇和庭園布置。播種繁殖,8月播種,真葉長出2片~3片時移苗。定植時,植株需帶土。喜充足的陽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較耐寒,在華北地區多有栽培,具直根,不耐移植。定植後每年應及時追肥、除草和鬆土。播種或根插繁殖:東方藍罌粟於8月下旬至9月都可播種,甚至10至11月也可播種,幼苗為直根系,不耐移栽,播種最好用小
花盆或營養缽育苗,待長出3~4片葉時脫盆下地,也可直接播入地中,2周出苗,具3~4片葉時間苗,株行距20-30cm,不再移栽。根插宜於早春萌芽前或秋季進行。若在生長期內移栽,應待植株具6~7片葉後於陰天進行。移栽之前一定要透水,挖掘時儘量多帶土,少傷根系,以利成活。
藍罌粟種植藍罌粟種植
栽培管理定植時,定植後每年應及時追肥、除草和鬆土。幼苗期間要保證水肥充足。花前施1~2次追肥,可使花開艷麗。夏季應創造冷涼的生長環境。花後及時剪除殘枝敗葉,可使余後的花開得更好,並可延長花期。花謝後,子房迅速長成直徑3-4cm的蒴果,月余果熟,內有種子數千粒。耐霜,但嚴冬葉片逐漸枯萎,來春返青後,隔二周追肥一次,使植株健壯,花大色艷。本種易得腐爛病,若發現病株應立即銷毀,並進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

珍稀植物

沉沉的雲霧從雲南方向瀰漫過來,掠過幽藍的冷杉林,一路朝著川滇交界處的大雪山湧來。山巒的最高處是一列因寒凍風化剝離得只剩嶙峋峰刃的石灰岩山體,鋸齒狀的輪廓在流動的大霧中渲染著詭異和神秘。石灰岩山體下大片的流石灘毫無生氣,光禿禿如月球一般荒涼。流石灘的下方海拔4500米,就像生命的分水嶺,植物正從貧脊的土壤中萌發,在東喜馬拉雅的莽野里展示著生命的頑強和力量。那是一片生機勃勃的五花草甸,深淺不一的粉色蓼科植物覆蓋在山坡上,像一層柔軟的地毯。花形千差萬別的馬先蒿開著紫色和紅色的小花,像鑲嵌在地毯上的圖案;龍膽從綠色草甸上發出幽藍的微光,草叢中的翠雀像飛舞的小鳥。還有報春、金蓮花和灌木狀的攀援鐵線蓮,五彩斑斕的高山花卉在短暫的夏日展現著它們令人驚訝的生命力。山坡另一側是一大片被山火燒過的高山柏,枯死的軀幹虬蛇般蜷伏在地表,枯枝叢中,一簇簇黃色的花朵在冷風中搖曳著輕薄如紙的花瓣。這些高貴而美麗的花朵就是遼闊的喜馬拉雅群山中的傳奇綠絨蒿。
冷杉林冷杉林
SaulCunningham博士在觀察傳粉昆蟲的活動,他要確定這種綠絨蒿是蟲媒花還是風媒花。在一朵開花的植株上,很多小蠅坐在花瓣上,偶爾來回爬動,卻不去訪問布滿花粉的柱頭。在那一天的筆記里他寫道:“花內監測溫度10攝氏度,空氣中的溫度可能只有9.5或者9度。對昆蟲來說,也許10攝氏度是一個限制溫度。我沒有看到食蚜蠅有傳粉活動,也沒有在綠絨蒿的花中看到任何蜂類,我猜測這個實驗點之所以缺少傳粉昆蟲,大概是因為氣溫太低的緣故。”謝鴻妍在為這些美麗的黃色花朵做體徵測量:每一棵植株的大小、每一片葉子的長度,以及花苞和果實的數量。她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植物學博士學位,研究中國藏東南地區綠絨蒿屬植物的保護生物學。她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學院植物和動物系的植物學家JulianAsh博士、AdrienneNitotra博士,以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的昆蟲學家SaulCunningham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對綠絨蒿屬植物進行種群生態學研究。
2006年夏季以來,他們從雲南西北部的迪慶到川西北的甘孜、阿壩,以及青海南部的玉樹、果洛和海南,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廣闊地區建立實驗點,監測了若干種群,以期對綠絨蒿屬的生命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一物種面臨著採集過度和生境破壞的威脅,研究它們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種群有什麼樣的反應和變化,有助於建立有效的保護繁育模型和可持續的管理手段。大霧到來之前,冰冷的風已先期襲來,又要下雨了。2007年入夏以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似乎從未間斷過向橫斷山脈帶來雨水,雲南西北部和川西北持續低溫。剛開始的實驗很不順利,個6月里,研究小組從雲南到四川到青海,在遼闊的青藏高原東部來回奔波數千公里,結果卻令人氣餒:物候反常,需要監測的群落沒有按花期開花,上一年做過的原生境種子發芽試驗顆粒無收。在青藏高原這樣一個環境裡,高山植物的保護學研究來得尤其艱難。持續的全球暖化,物候反常,再加上日益加劇的人類活動,都對高原生境形成越來越大的威脅。2007年11月的這次,是當年夏季實驗的最後一次出野外,比對2006年以來的記錄,研究小組藉此了解植株在一年裡的生長量和它的營養分配過程,它們以多少生長量用來繁殖生長?又以多少生長量用來營養生長?高寒環境裡,植物可能需要用幾年的時間來積蓄能量,才能最大量地產生花朵延續它們的後代。
這神奇的植物擁有眾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人稱她為“藍藍罌粟”,後來許多西方學者認為把“藍藍罌粟”叫做“喜馬拉雅藍罌粟”。而在中國,通常稱之為“綠絨蒿”。在國際上,學名必須特指國際上通用的拉丁文名。綠絨蒿拉丁文名“Meconopsis”,意為“綠絨蒿屬”。
藍藍罌粟屬綠絨蒿。不過,綠絨蒿的果實與提煉鴉片的藍罌粟果很象,在分類學上,綠絨蒿屬和藍罌粟屬同歸於藍罌粟科植物。最初,綠絨蒿曾與藍罌粟在同一個屬,直到1814年法國植物學家才發現綠絨蒿花朵中央的柱頭與藍罌粟花存在差別,於是將綠絨蒿從藍罌粟屬中分離出來。從此,綠絨蒿被正式列為一個獨立的屬。綠絨蒿是第三紀的孑遺成員,是一種高山花卉,間斷分布於東亞和西歐。在已知的49種綠絨蒿中,只有一種分布於西歐,其餘48種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

主要價值

綠絨蒿是藏藥里不可少的藥材之一,據介紹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止痛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肝臟和肺部疾病。
藍罌粟以植株秀麗,花朵輕盈,花型別致,花姿優美,色澤艷麗而著名,在園林套用上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良好的花境背景材料。
適宜於籬旁、路邊條植或片植,也可叢植於草坪中央,或植於野生花卉周圍。盆栽裝飾環境能起到絢麗奪目的觀賞效果。若作切花,可在花蕾微裂顯色時剪下,立即置於水中防止乳汁從莖枝巾流出,可保證適時開花,並延長花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