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者不拾遺金

薪者不拾遺金,本文選自東漢王充的《論衡·書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薪者不拾遺金
  • 出處:王充《論衡·書虛》
作者簡介,原文,注釋,譯文,深入,

作者簡介

《論衡》一書為東漢王充(27-97年)所作,大約作成於漢章帝元和三年(86年),現存文章有85篇
《論衡》的作者:王充《論衡》的作者:王充
原文東漢時代,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占支配地位,但與春秋戰國時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學說打上了神秘主義的色彩,摻進了讖緯學說,使儒學變成了"儒術"。而其集大成者並作為"國憲"和經典的是皇帝欽定的《白虎通義》。王充寫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原文

延陵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者投鐮於地,瞋目佛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名。”遂去不顧。

注釋

1.延陵:今江蘇常州市
2.季子:季札,人名。
3.裘:羊皮襖。
4.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
5.視:眼光。
6.儀貌之莊:外貌高雅。
7.謝:道歉。
8.皮相之士:看重外表的人。
9.顧:回頭看。

譯文

家住延陵的季子外出遊玩,見到道路上有被人遺失的錢財.此時正值五月盛夏,有個穿著皮大衣的拾柴者.季子呼喊那拾柴者,笑著對他說:"快來撿掉在地上的錢呀."拾柴者將鐮刀扔在地上,憤怒地瞪著眼睛,揮手說到:"哪裡來的小伙子(這裡不宜用小子,會顯得這個人更加的粗俗)雖然站在高處,眼界卻如此低;看起來相貌堂堂,說話竟然這樣粗野!我五月盛夏里雖穿著皮大衣拾柴,怎么是昧良心撿別人錢的人呢?"季子賠禮道歉後,詢問拾柴者的姓名字號.拾柴者說:"你是個以貌取人的粗淺之人,也配問我的姓名?"說完頭也不回地轉身走了.
(你想,那個人大夏天裡穿著皮大衣撿柴,他就不熱么?當是個隱居的異人,早也對塵世無心了,還願撿那路旁的錢財嗎?)

深入

【季子對薪者的態度變化】
開始,季子看見薪者貌不出眾,用嘲諷的口氣要他撿起地上的金子,當聽到薪者的一番鏗鏘話語之後,對他十分敬佩,並道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