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是作者一九九四年至今十多年裡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出發撰寫的諸多文章的合集。作者一以貫之地基於文化守成的立場,致力於傳統戲劇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呼籲搶救瀕憊劇種、重視民間戲劇、回歸民族戲劇本體,提出許多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觀點與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 頁數:  404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00470496
條形碼: 9787500470496
尺寸: 22.6 x 15.4 x 2.4 cm
重量: 522 g

作者簡介

傅謹,1956年生,文學博士。現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199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美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杭州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2004年應聘為北京市特聘教授,調中國戲曲學院。 主要從事中國戲劇理論與批評、現當代戲劇與美學研究。目前正主持2006年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當代戲劇史”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21世紀初北京戲劇研究”。擔任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京劇學研究”帶頭人,主持《京劇學通論》編撰研究,主持“十一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京劇歷史文獻彙編》編撰。 多年來,共出版專著與文集《老戲的前世今生》(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新中國戲劇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草根的力量——台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等10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二十一世紀》等海內外重要學術雜誌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學術隨筆和藝術評論。其中三十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報刊複印資料》轉載,在中國當代戲劇理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曾獲第二屆文化部文化藝術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第九屆文藝評論獎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中國曹禺戲劇獎·評論獎優秀獎,田漢戲劇獎評論一等獎等學術獎項;多次獲得“中國圖書獎”,並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內容簡介

《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是作者一九九四年至今十多年裡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出發撰寫的諸多文章的合集。作者一以貫之地基於文化守成的立場,致力於傳統戲劇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呼籲搶救瀕憊劇種、重視民間戲劇、回歸民族戲劇本體,提出許多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觀點與建議。這些觀點與建議曾引起戲劇界乃至於更大範圍的批評與爭議,然而,歷經十多年涉及社會廣泛屢面的爭論與思考,它們從罕有正面回應的新見漸漸成為社會公認的核心價值。中國文化藝術當代發展的現實歷程,充分說明這些文章所表述的思想的前瞻性,它們有效地推動了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傳統從危機中復興的當代歷史軌跡。
作者是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多年從事戲曲理論研究,自90年代至今十多年的時間了里,發表大量文章,堅持認為應該把傳統戲劇看成珍貴的文化遺產,應該更多地予以保護而不是改革,中國傳統戲劇至少有三分之一——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分之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都符合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而且需要和應該按照對待“文化遺產”的方式加以“確認、保護和傳承”。這些觀點曾經受到置疑,但隨著聯合國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中收入作者關於保護與傳乘傳統戲劇文化的論文十餘篇,這些文章曾在學界引起過爭論,至今仍有其理論與學術價值。

目錄

前言:我曾經是個孤獨的行者
面對一種“不可修補的存在”
站在文明與野蠻邊緣的思考
面對經典:20世紀的文化態度
民族藝術論
關於“推陳出新”的斷想
學校,你教不教地方戲
文化守成
走近稀有劇種
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戲劇
中國稀有劇種的命運與前景
向“創新”潑一瓢冷水
“音配像”與京劇的發展空間
創新、模仿和語境
“路頭戲”的感性閱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戲改”與政府功能的再思考
有多少瀕危劇種亟需救援
生活在別處
戲劇命運與傳統面面觀
雙峰並峙:2002年出版的兩部崑曲辭典
我們如何失去了甌劇
《文化多樣性公約》與中國的國家立場
先生們的改革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戲劇
瀕危劇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文人與藝人:誰有權改革京劇?
崑曲《十五貫》新論
走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京劇
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藝術威脅
李瑞環和“京劇音配像”的文化貢獻
東方藝術的身份確認
渴望傳統的中國當代戲劇
附錄1 訪談
·重視“中國經驗”
·傅謹:搶救與保護瀕危劇種的理性思考
·崑曲:先上舞台,後進廳堂?
·梅蘭芳:創新的意義更在於老戲新手法
附錄2 隨筆一組
·守望國劇:後殖民語境與傳統戲劇
·傳薪翻是讀書人
·崑曲保護與繼承之我見
·“變臉”迷思的終結
·保護遺產永遠是好事
·保護年俗:申遺成了百靈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