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州

薩爾州

德國薩爾州(德語:Saarland)位於德國的西部,北鄰萊法州,西鄰盧森堡,西南與法國接壤,面積2569.76平方公里(2015年9月30日),人口99.2萬(2015年9月30日),是德國16個聯邦州中除市州以外最小的州。

薩爾州與本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及法國與盧森堡接壤,同法國的洛林、盧森堡、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和比利時的瓦隆一起構成“薩爾-洛林-盧森堡大區”。

薩爾州下轄5縣1市共52鎮,州首府為薩爾布呂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薩爾州
  • 外文名稱:德語:Saarland
  • 行政區類別:州/邦
  • 所屬地區:德國
  • 政府駐地:薩爾布呂肯
  • 地理位置:德國西南部
  • 面積:2569.76平方公里(2015年9月30日)
  • 人口:99.2萬(2015年9月30日)
簡介,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人口,風土人情,交通能源,議會和政府,地形與河流,教育,經濟概述,中德友誼,

簡介

薩爾州的面積只有約2600平方公里,是德國除不萊梅州、漢堡和柏林外最小的一個聯邦州;人口約100萬,是德國除不萊梅州外人口最少的一個聯邦州。
薩爾州薩爾州

地理位置

薩爾州因流經該地區的薩爾河而得名。薩爾河發源於法國,從南向北流經本州,經摩澤爾河最終匯入萊茵河
薩爾州內多山,森林覆蓋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33.4%),煤礦資源豐富。
薩爾州與洛林(法國)、盧森堡合稱"薩-洛-盧"地區( SaarLorLux),加上瓦隆(比利時)和萊法州,合稱"大區",系歐洲的心臟地帶。

歷史沿革

歷史上,薩爾州一直是德意志各諸侯國之間以及德法之間爭奪之地,尤其是在過去200年間,薩爾地區曾八易其屬,其中兩次歸屬法國。
一戰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和約》將薩爾區從德意志帝國分離出去,並在該地區成立自治政府,而法國一直謀求兼併薩爾區,並控制著該地區的經濟。1935年1月的全民公決中,98%的公民贊成歸屬德意志帝國。
二戰使薩爾區遭到嚴重破壞。二戰結束後,法國再次兼併了薩爾區,並在該地區實施自治管轄。德意志聯邦政府成立後,德法就薩爾地區的歸屬一直存在分歧。雙方幾經磋商達成的賦予薩爾地區歐洲國家地位的動議於1955年10月全民公決時被否決。1956年10月,德法簽署《盧森堡條約》,確定自1957年1月1日起薩爾區作為一個聯邦州重新歸屬德國。自1959年7月6日,薩爾區脫離法國經濟體系,正式納入德國經濟體系,貨幣改法郎為馬克。這個煤礦和鋼鐵廠眾多的地區隨著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的生效從德意志帝國被分割出去,置於國際聯盟的管轄下。1935年公民投票以90%以上的票數決定政治上重歸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了類似情況:占領國法國關閉了薩爾通往德國的邊界。薩爾人在1955年的公民投票中再次以大多數票數決定歸屬聯邦共和國。法國同意這一願望是在德-法和解道路上樹立的一塊里程碑。根據基本法第23條,薩爾於1957年1月1日重歸德國版圖-1990年德國統一過程的先例。

人口

自1995年以來,薩爾州人口逐年下降。截止2002年底,全州人口106.5萬,其中男性約51.7萬人,女性約54.8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415人;外國人78123人,其中62739人來自歐洲國家(歐盟國家31351人,土耳其14352人),9427人來自亞洲;全州就業人口總計44.2萬人。

風土人情

薩爾人以好客而聞名,喜歡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生活及良好的生活環境。儘管薩爾州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州,但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越、多樣的地理環境,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此外,這裡氣候宜人,是人們療養、徒步或騎車漫遊的最佳選擇。這裡有三大自然保護區:洪斯呂克山區的霍赫和伊達森林、薩爾河與摩澤爾河布利斯河兩岸的茂密的洛林-普法爾茨林山及他們之間的薩爾-納厄河兩岸山區。
薩爾州歷史悠久,古蹟很多,是人們探詢歷史足跡的的絕佳去處。

交通能源

薩爾州地處歐洲的心臟地帶,是連線東西歐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和水路以及空中交通都十分發達,設施完善,貨物和人員流通非常便捷;而且薩爾州電、氣、熱、水等供應充足,通訊設施先進,為薩爾州的經濟及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購物和休閒提供可靠的保證。

議會和政府

按薩爾州憲法,每5年舉行一次議會大選,選舉產生新的議會和州政府。上屆議會和政府是在1999年9月5日的大選中產生的,基民盟獲勝。
上任議會由基民盟(26席)和社民黨(25席)兩黨組成,議長為漢斯·雷(基民盟)。州議會是公民代表機構,負責制定有關發法律,審議州政府提案等。
上任州政府於1999年9月29日組成,州長彼得·米勒,下設7個部。州政府負責本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對外關係政策等事務。
本屆政府2012年5月9日組成,由基民盟和社民黨聯合執政。州長安娜格萊特·克朗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女,基民盟),該州社民黨主席海克·馬斯(Heiko Maas)任副州長兼經濟、就業、能源和交通部長。2013年12月,馬斯轉任德聯邦司法和消費者保護部長後,安克·雷林格(Anke Rehlinger,女,社民黨)接任其職務。本屆州議會共51個議席,其中基民盟19席,社民黨17席,左翼黨9席,海盜黨4席,綠黨2席。

地形與河流

薩爾州的名字來自摩澤爾河支流薩爾河;它也是一些最大的城市名字的一部分。薩爾河流經景色誘人的河曲-旅遊者和徒步漫遊者的一個喜愛的目的地是奧爾朔爾茨附近克勒夫河畔的薩爾河灣。河流下游是一種為行家推崇的葡萄的種植地。薩爾人不僅知道品嘗它:當地的烹調是德國傳統和法國手藝的結合-僅僅是兩個鄰國生活方式在薩爾融洽統一的一個範例而已。州首府薩爾布呂肯(居民188000人)也是工業所在地和會議城市,它主辦薩爾國際博覽會。一座巴羅克式的漂亮建築是1762-75年由弗里德里希·約阿希姆·施坦格爾建造的路德維希教堂。鄰國的許多大學生也到設在薩爾布呂肯的薩爾州大學以及音樂大學、藝術大學和其他的大學和專科大學來就學。薩爾布呂肯的電影節、戲劇節、博物館、樂隊以及合唱團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薩爾布呂肯出生的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1902-1957)以令人著迷的喜劇譜寫了電影史。
薩爾路易斯這座城市的名字令人想起大約300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讓他的建築師沃邦建造一座要塞保衛他在德國西部的占領地這段歷史。今薩爾路易斯是一座重要的工業城市(汽車和鋼結構製造、食品工業和電氣工業)。
福爾克林根的特點是1873年建立的冶煉廠。該廠在1890年前後就已是當時德意志帝國最重要的煉鐵廠之一。1986年這座在世界市場上已無力競爭的冶煉廠停產,但是保住了基本部分。今成為工業博物館,並被用於文化目的。1995年,冶煉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教育

薩爾州有一所薩爾大學(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1948年在法國的占領下創立,主校區薩爾布呂肯的法學和計算機科學專業在全德國具有良好的聲譽,而Homburg校區的醫學專業科研水平在德國領先,薩爾州的腫瘤信息資料庫中心位於薩爾布呂肯。
德意志-法蘭西大學(Deutsch-Französisches Hochschulinstitut)成立於1999年,以雙碩士(德國、法國)和三碩士(德國、法國、盧森堡)為特色,大學課程在德國大學、法國大學和其他國家進行。它的前身是1978年德法兩國簽署協定建立的德法工程和經濟大學(德語:Deutsch-Französische Hochschulinstitut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縮寫:DFHI;法語:L'institut Supérieur Franco-Allemand de Techniques, d'Économie et de Sciences,縮寫:ISFATES),大學校址選在德國的薩爾布呂肯和法國的梅斯,學生可以選擇這兩個城市和盧森堡完成3年或5年的大學學業。

經濟概述

薩爾州是僅次於魯爾區的德國第二大煤鋼重工業區。隨著煤鋼產業地位下降,薩爾州逐步調整其經濟結構。目前,該州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學、玻璃和陶瓷工業發展迅速,汽車及汽配工業成為該州支柱產業,通信、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亦是發展重點。服務業和出口經濟所占比重迅速增加,三分之二的就業人口從事服務行業。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350.3億歐元,同比增長2.4%。法國是其最大貿易夥伴,對法貿易一直占薩爾州對外貿易的三分之一左右。
工業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煤、生鐵及鋼產量均占原聯邦德國產量的10%以上,主要煤、鋼生產中心有薩爾布呂肯諾因基興等。60年代以後,煤炭、鋼鐵工業職工在職工總數中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經濟結構逐漸多樣化。建材(陶器、玻璃等)、機械(電器、交通工具等)、紡織服裝以及食品工業發展均較快,主要中心也是在薩爾布呂肯。出口產品中有70%運往法國。農業主要產小麥、黑麥、馬鈴薯、葡萄等作物。薩爾區人口與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西部薩爾河及東部布利斯河谷平原,北部經濟發展較慢。
世界文化遺產弗爾克林根鋼鐵廠薩爾州的最重要經濟支柱是汽車製造業和汽車配件供應業,包括薩爾路易斯的福特汽車,Homburg的博世公司、舍弗樂集團和米其林輪胎,以及薩爾布呂肯的采孚集團等工廠,提供了大部分的工業就業崗位。
薩爾州在歷史上深受煤炭和鋼鐵的影響,經營超過一百年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因為代表了鋼鐵工業的黃金時期,在199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位於弗爾克林根的薩爾鋼鐵股份公司(Saarstahl AG)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陶瓷製造商威勒羅爾&寶赫公司(Villeroy&Boch)的知名度也遠遠超越了薩爾州的邊界。此外信息技術和生物產業也正在迅速崛起,如薩爾不呂肯的IDS Scheer和Ingbert的SAP。
2005年薩爾州經濟成長率達到歷史最高點,2005年上半年比前一年同期上漲2.8%,而當時全德國的平均增長為0.6%。

中德友誼

薩爾州早在1986年同湖南省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書。1993年8月,與天津市正式建立友好州市關係。雙方在經貿、科技、醫療衛生、體育等領域開展了友好交往與合作。1995年,與湖北省正式建立友好省州關係。2006年11月,時任州長米勒訪華,並與湖南省正式建立友好省州關係。2015年1月,副州長雷林格訪問中國。
2015年,對華貿易總額11.26億歐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6.51億歐元,進口4.75億歐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