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紹徽

薛紹徽

薛紹徽(~)著名女文人、女翻譯家。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外交官陳壽彭妻。戊戌變法期間。薛紹徽與丈夫等創立了中國最早的女學會、女學報和差別於西方教會所辦的女學堂。且夫婦合譯了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八十日環遊記》,成為凡爾納科幻小說最早的中譯者,夫婦又合作翻譯了《外國列女傳》,最早且最有系統地向我國介紹了西方婦女的著作。薛紹徽亦擅長詩、詞、駢文的創作,並善繪畫,精音律,為閩中才女的精彩代表。

基本介紹

  • 本名:薛紹徽
  • 字號:字秀玉
    號男姒
  • 所處時代:晚清
  • 出生時間:1866
  • 去世時間:1911
  • 性別:女
生平簡介,詩詞特色,

生平簡介

薛紹徽於出生在侯官。母親邵孺人略通《詩》、《禮》,成了薛紹徽的啟蒙老師。薛紹徽5歲學寫字,6歲學《四書》、《毛詩》等儒家典籍,還兼學圍棋、畫畫、洞簫等,8歲讀《左傳》,開始學作詩,並做些刺繡之類的女紅。薛紹徽9歲時母親去世,三年後父親也撒手人寰,她寄養在姨娘家中,靠做女紅維持生計。在姨娘家,薛紹徽仍堅持作詩不輟。
1879年,年僅14歲的她冒充哥哥的名字參加地方文人舉辦的作詩比賽,作品被列為上選,名震榕城,也帶來一段良緣。當時在福州詩壇頗負聲名的陳壽彭從福建船政學堂畢業回到福州,慕名向她求婚,得到了認可,並於次年完婚。陳壽彭,字逸儒,侯官人,生於鹹豐七年(1857年),是清末名士陳季同的胞弟。1883年,陳壽彭遊學日本;1886年又被聘為船政出洋監督,遊學英、法。在丈夫出國期間,薛紹徽居家學習填詞,研讀《史記》、《漢書》等。 1889年,陳壽彭回國後,夫妻倆購書千卷並築書齋,齋名“黛韻樓”。
19世紀末葉,戊戌維新思想風起雲湧,興女學、倡女權領一時風騷。薛氏與家人陳壽彭、陳季同、賴媽懿(陳季同的法國妻子)均積極參與戊戌變法,1898年,陳壽彭到寧波供職於“儲才學堂”,主講中西學。這時上海紳商設辦第一份以婦女為對象的報紙———《女學報》,請薛紹徽主持辦報。薛紹徽認為女學不應只學西洋的新學,也應兼學中國傳統文化。她為《女學報》撰寫了一篇序言,並撰《女德》、《女言》、《女工》、《女容》四頌。
薛紹徽對男女平等思想多有宣傳,她以西方男女平等為參照體系,駁斥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使女權思想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薛紹徽擅長詩、詞、駢文的創作,並擅繪畫,精音律,文風少脂粉氣。她作的400餘首古典詩詞堪稱變法新政編年史,詩詞多為感懷時局而作,反映現實,深寄憂患,反映中西古今交流衝突過程中的急速變革,和女詩人自身對現實的敏銳反映,詠史敘事頗具史識政見,具有相當的藝術和認識價值。變法失敗後,薛紹徽和丈夫合作編譯介紹西方文史科技著作。
1899年,陳壽彭翻譯了《江海圖志》。1900年,他們合譯了法國科幻小說大師儒勒·凡爾納的《八十日環遊記》,由經世文社出版。首版譯者署名是薛紹徽。第二、三版署名逸如、秀玉。逸如是陳壽彭的字。倘參這二版的譯者署名和譯者自序,正確的說法當是陳壽彭口譯、薛紹徽筆述。另外該中譯本並非根據原文翻譯的,它是根據桃爾(George Makepeace Towle )和鄧浮士(N. D'Anvers )的英譯本轉譯的。譯文系文言、用章回體,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明顯的本地化,如將凡爾納譯為房朱力士,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八十日環遊記》的翻譯相當忠實於原著。有人曾與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沙地先生的另一本譯本對照過,除文字更精煉外,幾乎無懈可擊。這說明譯者薛紹徽和陳壽彭的態度是相當嚴肅的。這在100年前的近代翻譯文學初期能達到如此水平,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和同期梁啓超譯的凡爾納的另一部科幻小說《十五小豪傑》相比,其忠實原文的程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值得一提的是此二人合譯的中譯本《八十日環遊記》,不僅是凡爾納科幻小說的第一本中譯本,也是中國第一本科幻小說的中譯本,其意義和影響都十分深遠。譯作在當時很受歡迎,到1906年止曾再版三次,可見這部最早譯入中國的科幻小說受歡迎的程度了。
薛紹徽著《外國列女傳》薛紹徽著《外國列女傳》
1902年,薛紹徽隨夫離開寧波再到上海,協助陳壽彭翻譯了《格致正軌》十卷。同年,陳壽彭中舉外出任職。薛紹徽留居福州,編校了《歷代宮閨詞綜》、《國朝閨秀詞綜》(十卷),並撰寫了《外國列女傳》(八卷)。 1907年7月,郵傳部調陳壽彭入京,夫婦北上。12月,陳壽彭出任郵傳部主事,薛紹徽因不服北方水土染病病情日益加劇。1909年,她撰寫《國朝女文苑小傳》,計畫寫三千餘篇,因病只寫了百餘篇。1911年7月,薛紹徽病逝北京,享年46歲,歸葬在福州城外西北面的芋坑山。
薛紹徽卒後,子女為她編了年譜,出版了她的文集《黛韻樓遺集》四冊,四冊的扉頁分別由嚴復、陳寶琛陳衍林紓題署,足見薛紹徽在近代中國文壇的影響。1929年,葉恭綽先生著手編纂《全清詞鈔》,收有薛詞《菩薩蠻·題畫》一首;胡文楷先生《歷代婦女著作考》著錄有薛氏文稿目錄;錢仲聯先生《清詩紀事》“薛紹徽”條錄有陳衍《石遺室詩話》對薛氏的評價:“好學淹雅,日擁百城,益以善病,足跡罕出戶外。撰述甚富,詩詞駢體文?然。”李靈年、楊忠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著錄《黛韻樓遺集》分別由北圖、南圖、皖圖、閩圖、北師大、人大、復旦、福建師大等館收藏。

詩詞特色

薛紹徽現存詩280首,詞145首和文19篇。她自稱平生心血皆耗於詩詞。讀她的詩歌,最大的感覺是大刀闊斧,境界雄渾,沒有一點脂粉氣。例如《游鼓山》: 松竹秘幽響,雲泉盪古香。危巔通北斗,半野盡南荒。
此詩簡潔利落,寫景抒情溶為一爐,得晚唐詩神韻。她的敘事長詩也做得好,讀《金井歌》,文藻華贍,沉博艷麗,不亞於吳梅村的《圓圓曲》。再舉一首頗為人稱道的《仲秋夜讀史作》:
從來禍福不相侔,成敗惟看棋局收。
篤志有人欣御李,智囊無策到安劉
豈真遇合風雲會,須惜艱難骨肉謀。
昨夜長天覘北斗,依然明月照高秋。
詩寫於戊戌六君子遇難之後,對康梁變法頗有微詞,認為他們離間皇帝與慈禧太后的母子之情,造成政局動盪。這觀點很另類,她重視家庭倫理超過了維新救國。
薛紹徽的詞成就也很高,小令清新柔婉,韻味深遠,如《菩薩蠻·題畫》:
紅閨不識天涯路,畫圖先擬描紅樹。野渡泊溪灣,秋聲何處山。紙長描不得,盡染黃沙色。衰草玉關陰,迢迢萬里心。
她的長調則大氣磅礴,以文入詞,跌宕豪放。例如作於甲午戰後台灣割日的《海天洞處·聞繹如話台灣事》,意境空闊,沉鬱蒼涼,是難得的佳作:
碧天莽莽浮雲,雲煙變滅滄桑里。鯤身睡穩,雞籠唱罷,竟無堅壘。莫問成功,可憐靖海,原來如此。算槐柯邦國,黃粱夢寐,只贏得,豪談美。說甚蓬萊蜃市。忽跳梁、長蛇封豕。鯨吞蠶食,戚、俞難再,藩籬傾圯。洶洶波濤,金廈相關唇齒。對春潮夜漲,深慚漆室,為天憂杞。
值得注意的是,薛紹徽還存有19篇駢文,是晚清罕見的女駢文家。駢文講究用典和對仗,對於作者的學識和音律素養要求很高。讀她的長文《秦淮賦》,汪洋恣肆,旁徵博引,辭藻縟麗,細述金粉之鄉的歷代興廢,最後議論說:
嗟嗟!霸圖易歇,勝地休夸!剩垂楊以系馬,吊流水於棲鴉。丁字廉前廢渡,辛夷花里誰家?罷盒子之雅會,放瓢兒之菜花。蓬蒿埋其客路,蘆葦掛夫魚叉。金陵之春釀竟渺,女牆之月影偏斜。惟有寒潮急浪,猶如鐵板銅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