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鼓樓

薊縣鼓樓

薊州區鼓樓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始建於洪武四年1371年,位於天津市薊州區文昌路,該建築目前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薊州區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薊州區鼓樓矗立在城中心高高的城台上。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兩間、四周十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周圍出斗拱迴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薊州區鼓樓
  • 地理位置:天津市薊州區文昌路
  • 始建洪武四年1371年
  • 風格:明代建築風格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

發展歷史

薊州區鼓樓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始建於洪武四年1371年,位於天津市薊縣文昌路,該建築目前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薊縣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歷史沿革
鼓樓南邊正面高懸匾額,上書"古漁陽"三個蒼勁渾厚的楷體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間薊州知州張朝綜題寫。背面匠額用相近字型上書"畿東鎖鑰",落款為清朝道光年間知州"華浚"。城台上周圍有垛口,城台下中間開拱形門洞,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反映出薊縣城的古老特色,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匾額"古漁陽"三字,充分概括了薊州區的古老歷史。天津薊州區在春秋時期曾建無終子國。秦代置無終縣。漢高祖元年,項羽封韓廣為遼東王,建都子此。隋代大業初改名漁陽。
薊縣城原先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將土城包以磚石,周圍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岡阻擋,沒有設門。城的東、南、西三面設門,門上建樓,城的四角建角樓。鼓樓建在城的中心。明祟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薊州,城被拆毀,鼓樓被焚。清朝順治年間、康熙年間、道光年間,曾幾次按明時原樣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幾次毀壞。到抗日戰爭結束時,薊縣城上角樓全塌,城垣拆盡。城中鼓樓也破爛不堪。

地理環境

"畿東鎖鑰"的題匾,則概括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來,薊縣即為北方重鎮,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西漢燕王臧荼殺遼東王韓廣,東漢大將吳起殺幽州牧苗曾,東晉時後燕孟廣平斬李朗,都在無終(今薊縣)這裡發生。在後趙、'契丹、遼代、元、明、清直到抗日時期,這裡都曾是戰場。薊縣以北,古為遊牧民族聚居之地,他們不斷興兵侵擾。因此,唐代、遼代、明代等歷代統治者都在此設定重兵把守,並早巳築城設防。東漢時無終即為右北平郡"四城"之一。明朝遷都北京以後,薊縣正是京城東鄰,是拱衛京城的鎖鑰重地,因而更要在此加固城防。明陸樹聲《薊州重修城樓記略》說:"薊州為京輔要鎮。……枕山帶河,重關復鎮,遞為應援,以翼蔽鑷輔。……故崇塘巨屏,特設守備,宿勁兵,豐儲峙,以顓城守。"這些都說明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
薊縣鼓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