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棕黃泥

薄棕黃泥是一種紅壤土種,分布在江西餘干、江西上饒、江西鄱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棕黃泥
  • 土種編號:10131
  • 土壤類型:紅壤
  • 土壤亞類:棕紅壤
  • 土類(二普):紅壤
  • 亞類(二普):棕紅壤
  • 母質:第四紀紅色粘土
  • 剖面構型:A—B
  • 有效土體深度:A層厚度在10cm以下,B層厚度在30cm左右,以下即為明顯的網紋層
  • 面積(公頃):8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餘干縣九龍鄉社敦村姜家低丘,海拔約80m,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年均溫17.9℃,年降水量1587mm,無霜期266天,≥10℃積溫5690℃。植被為稀疏杉、松及小灌叢。 A層: 0—11cm,亮紅棕色(濕,5YR 5/6),粘土,小塊狀結構,較緊,有較多根系。 B層: 11—25cm,紅棕色(濕,2.5YR 4/6),粘土,塊狀結構,較緊, 根系較少, 約30%的黑褐色鐵錳膠膜。 Bv層: 25—100cm,亮棕色(濕,2.5YR 5/8),粘土,塊狀結構,無根系,網紋明顯。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剖面為A—B型。 由於植被已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較重,侵蝕現象較為普遍。A層厚度在10cm以下,B層厚度在30cm左右3<?到黑褐色鐵錳斑,以下即為明顯的網紋層。質地粘重,粘粒含量在50%左右,多為粘土。通透性差,蓄水能力不強,民眾常稱“黃頑泥”。土壤呈酸性,pH5.0左右,B層土壤有效陽離子交換量在6me/100g土左右,鹽基飽和度在30%左右。據農化樣分析結果:有機質1.02%,全氮0.081%,鹼解氮74ppm,速效磷4ppm,速效鉀58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肥力低,林木生長的環境條件差。 目前仍存在刮草皮積肥的現象,長此下去,必然更加速土壤侵蝕。因此,要狠抓落實以恢復植被和培肥地力為中心的“全面封山,定期開山”的制度,並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實行帶狀、穴狀造林,結合設定魚鱗坑,等高埂等工程措施,攔泥蓄水,增厚土層;種植針闊葉混交林、灌木、草被等生物措施,增加土壤覆蓋度。原江西省農科所在紅壤上採取上述措施營造馬尾松林,僅6年時間使地面覆蓋率達到90%,土壤沖刷量減少4.8倍,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近1倍,由原來的0.23%提高到0.41%,改良效果十分顯著。

歸屬分布

薄棕黃泥,屬棕紅壤亞類粘棕紅泥土屬。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上饒地區波陽、餘干等縣的低丘崗地,共有面積1.2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