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霜霉

蕎麥霜霉。菌類。葉面病斑不規則,黃褐色;霉層灰白色,疏生於葉背面。分布在中國、日本、烏克蘭、立陶宛、吉爾吉斯斯坦、波蘭、法國、羅馬尼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蕎麥霜霉
  • 形狀:近球形
  • 顏色:無色或淡褐色
  • 直徑:16-21μm×14-18μm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本種特點,

形態特徵

蕎麥霜霉
葉面病斑不規則,黃褐色;霉層灰白色,疏生於葉背面。孢囊梗自氣孔伸出,單枝或多枝,無色, 264- 487μm×7.0-10.5μm,平均406μm×8.5μm,基部不膨大,主軸占全長2/3-3/4,上部叉狀分叉4-7次,末枝直,長4.6-16μm。孢子囊橢圓形,近球形,具乳突,無色或淡褐色,16-21μm×14-18μm,平均18.6μm×16.3μm。孢子球形,黃褐或黑褐色,外壁平滑,成熟後不規則皺縮,直徑25-30μm [依據劉惕若白金鎧(1982)及伊藤(1936)描述]。

中國分布:

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吉林通榆,和龍(戚佩坤等,1966);黑龍江東寧,虎林(劉惕若、白金鎧,1982);寧夏彭陽(王寬倉張中義,1990)。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烏克蘭、立陶宛、吉爾吉斯斯坦、波蘭、法國、羅馬尼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

本種特點

早在1910年法國Ducomet首先報導蕎麥霜霉病及病原菌特徵性,曾指出該病原菌的形態與同屬蓼科植物Polygonaceae上的蓼霜霉Peronospora polygoni A. Fischer和酸模霜霉P. rumicis Corda相似,區別在於它的專化性較窄,未曾命名。1922年前蘇聯Elenev研究蕎麥霜黴菌時指出此菌能侵染蕎麥花和發育中的種子;接種苦蕎麥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h.能侵染致病,但不能為害蓼屬Polygonum和酸模屬Rumex植物,於是Elenev 將此菌命名為蕎麥霜霉P.fagopyri Elenev。1929年蕎麥霜霉在波蘭發生,Siemaszko & Jankowska將此菌定名為 P. ducometii Siemaszko & Jankowska。這個菌名廣為接受。但依據命名優先權,應恢復用P. fagopyri名稱。至於後來蘇聯Jaczewski & Jaczewski(1931)和日本田中( Tanaka,1934)相繼均將此菌命名為P. fagopyri, P. duco -metii 自當作為異名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