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成

蔡禮成

蔡禮成先生(1897——1981),字聞佛,湖北省羅田縣大崎泗泊河村畈上垸人。早年於日本長崎高等師範畢業,後又在日本高中執教一年。歸國後,歷任湖北省立第二女中教師,省立科學實驗館館長。兼任武漢大學數學教師。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湖北省政府委任他代理京山縣縣長,他託病請辭,未能赴任。抗日戰爭爆發,武漢淪陷後,回到家鄉鄂東大崎三解元組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簡稱聯中)鄂東分校,並任校長。一年後聯中改為湖北省立第二高中,他繼任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禮成
  • 外文名:cailicheng
  • 出生地湖北省羅田縣大崎泗泊河村畈上垸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81
人物簡介,個人生活,重要事件,在日本留學的歲月里,官場虞詐,蒙冤下獄,“教育救國”,組建聯中,失蹤三個月,社會評價,良好的親職教育,馨芳桃李遍黃岡,

人物簡介

日本投降後,他繼任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後任湖北省教育廳督學,建國後,任羅田一中數學教師一年半。1981年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個人生活

一八九七年蔡禮成先生出生在大崎泗泊河村畈上垸一個窮苦農民的家庭里。兄弟姊妹六人,他派行老四。他四歲時光著腳丫在門口的沙灘上玩耍。七歲時上山撿柴。八歲時就開始放牛。別的伢兒放牛都把牛牽到大山上去放牧,而他總是把牛牽到對面三百多米遠的西祠(蔡氏宗祠)後面的山坡上去放牧。西祠是一家專教富豪子弟的私塾學校。這個學校只有四名學生,兩名學生年齡有廿一、二歲,另兩名年紀較小的只有十一、二歲。在這裡學習的一名富家子弟名叫蔡赤誠。他的父親為了他能成為做官作府之人,專門請了一位先生教他知書識禮,可是這位先生管教不了他。蔡赤誠有時騎著家裡養的大白馬,到巴河、但店去嫖逛。為此,還賣掉了家產十五畝田地。
先生教課時,先向兩名大學生授課,後向兩名年小的學生授課。先生要求學生要大聲朗讀,並且要求有抑、揚、頓、挫,聲調要和諧悅耳。蔡禮成聽到這些動聽的朗朗讀書聲,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天天把牛牽到西祠的後山上放牧,跑到祠堂屋檐下聽學生的讀書聲並且學著讀。“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紓。”他讀在口裡,記在心裡。晚上回到家裡,他重複了聽來的內容。當然,大人能夠聽懂這些書中之義。於是他就天天回家轉述了他從先生那裡學來的內容。時間長了,先生髮現門外這個聽讀書的小孩,如此長期堅持覺得很奇怪,他就教這個小孩四句書,並要求他馬上背誦。先生曰:“朝如斯,昔如斯。有志者,事竟成。”他當即背誦,朗朗上口,一學如故。他轉身去牽牛回家,到家後,他很快地轉述了四句,這時父親對禮成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他看來,這個孩子將來有個出息。不多久,這位先生就對蔡禮成說:“你是一個門外的學生,還是到學堂內來讀書吧!你每天上午放牛,下午就到學堂來讀書,我專門教給你。”這位先生髮現了這個聰明的孩子,激起了他的愛才之心。從此,蔡禮成就成為這個私塾里的“半工半讀”的學生。
他進入這所私塾里進步特別快。三天之內就讀完了《三字經》,一個月之內就讀完了《學而》、《先進》。不僅能夠背誦,還能夠“口而誦,心而維”。能夠懂得“學而時習之”的含義。
他的進步除了自己聰明好學之外,還得益於這位私塾先生有一套非常使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法。
這位先生不僅要求牢記課文進行背誦,還善解書中之義。他教《三字經》中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他就對學生講解,個、十、百、千、萬,即十個十為一百,百個十為一千的數理概念,教學生數學。後來蔡禮成先生回憶起他其所以成為數學的愛好者,還得益於這位數學啟蒙老師。
先生為了使學生知道祖國的大好河山,先將“幼學瓊林”里摘錄山、湖、城市、各省省名,先教學生抄寫,由於這些對偶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學生特別喜歡。如“北京原屬幽燕,金台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地,又名吳皋。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河南在華廈之中,故曰中州;陝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四川為西蜀,雲南為古滇。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地。”又如名山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此為天下之五嶽”。又如五大名湖:“饒州之鄱湖,岳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鄂州指湖北湖南交界處)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學生讀了這些省地名,不僅豐富了知識領域,同時也擴大了眼界。
先生還受到蘇東坡的啟示,與客人遊玩的時候,常常“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那么這些詩、詞、歌、賦為何不可用“歌”和“頌”的形式來教學呢?於是先生把《詩經》里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編成“歌”來教學,並譜上一種曲調。他那種“歌詩”的聲音十分動聽悅耳,聲調抑揚頓挫,他那清脆婉轉的歌喉特別動聽,附近的人聽到他教學時自動跑來聽,特別引人入勝。
有一次,他在教蘇東坡的《前赤壁賦》時,發現學生對“羽化而登仙”這一句不甚理解,於是他對兩位高一級的學生說:明天雞鳴時刻起床,我們三人到西祠後的山上,面向東方,看到東方欲曉,霞光萬道時,我們三人一同展開雙臂,手拉手,像鳥兒張開雙翼一樣,前仆後仰,心曠神怡,若登仙景。你們心領神會羽化而登仙的意境了。學生不僅記憶深刻,感悟深刻。先生這種帶有趣味性的形象教學給學生甚至給周邊的民眾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禮成在這裡從師讀了三年,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但店高等國小,當時從泗泊河、三解元、黃土嶺這一帶去但店考學的不下四十人,只錄取三人,而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上榜。
但店高等國小建於清末民國初年,這時在全國廢除科舉制,大興學堂,接受了西方許多教學科目,如數學、物理、化學等,這時在高等國小里設定了算術(數學),而蔡禮成在但店高小里數學特別優秀,兩年後他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黃州六中(湖北省立第六中學)。他在黃州讀了三年,這時家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父親勤耕苦種,忍飢挨餓,攢積些錢支持他讀書。黃州六中的學費每一年要交大洋六十元。三年總計一百八十元。這樣的學費對這個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來說,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父親借債無門,只得忍痛賣掉了兩擔谷田(即是半畝),維持他讀完六中。三年後,他又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湖北省高中(設在武昌)。從國小到高中這個“三級跳”十分優秀,級級名列前茅。至此,蔡禮成在家鄉十里八鄉就小有名氣了,人們讚不絕口。
當他進入高中後,一位媒人給他介紹一位雷姓姑娘相親。本來就其家庭經濟條件來看,不是“門當戶對”,但這家姑娘和他的父母卻很有眼力,認準了這位才貌雙全的青年必有遠大前程,而矢志不移地答應這門親事。他們見面後,一拍即合,互為知己。喜結良緣。
這位姑娘從小天資聰穎,智力超群,她追求與蔡禮成比翼齊飛,她由麻城國小考入武漢湖北女子中學讀書,她有一位房叔叫雷松濤也在這所中學當老師,後來雷就成為她的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上也給予了許多幫助。

重要事件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九二0年(民國九年)蔡禮成經湖北省教育廳批准,保送赴法國留學。訊息傳出,喜出望外,當時湖北省只保送三人。正在這時禮成的心緒悲喜交集,興盡悲來。他知道到法國去飄洋過海,旅途艱難,哪裡去籌措這么多路費呢?即使變賣全部家產也難於濟事。思來想去,唯一希望就是靠蔡氏祖產支援。拿出這么大一筆祖產誰來擔當責任呢?管理祖產的總負責人是蔡姓戶長蔡仕廉。時任但店區區長。此人為官清正,不徇私情。動用祖產不經他批准,別人別想動根毫毛。禮成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時任湖北高中教學的老師蔡連存,此人系麻城夫子河鎮蔡家河人,是禮成的恩師。蔡先生聽說此事後,思慮數日,浮想萬千。這些天來蔡先生兩頰消瘦,鬍子長了,他想正當莘莘學子,出國留洋,鵬程萬里之時,卻遇到如此難事,我能袖手旁觀,望而卻步嗎?莫說一介師生,就是蔡氏宗親也要鼎力相助。於是他毅然決然,籌措路費,收拾行囊,從武漢出發來到泗泊河西祠住下。先是找了蔡姓各房長老,又試探了戶長蔡仕廉,反饋的訊息沒有回應。於是先生經過幾天的思考制訂了一套辦法:“以情動人,反客為主,臨場作秀,當眾攤牌。”他買來了香紙長鞭,擇日祭奠蔡氏祖宗,以一祭文為號,並邀請蔡氏戶房長老赴宴共祭,各房長老異口同聲地說:“哪有客人宴請主人之理。日期不變,由我戶設宴請先生,望先生多住數日,以表盛情。”
隔二、三天,西祠擺了兩席盛筵,以迎先生遠道而來,戶長、房長分席落座。
席上,觥籌交錯。酒至半酣,蔡連存先生立席舉杯而言曰:“諸位宗長,蔡某不才,承蒙諸位之盛意,設此盛宴款待,鄙人感激之情,一言難盡矣!”他舉起杯將酒灑在祖宗神位上,然後燃鞭焚香,跪地三叩首,拿出祭文,姿態虔誠,宣讀音帶悲哀,文曰:“蔡氏列祖列宗在上,裔孫蔡連存跪殿而言曰:承蒙祖上之宏恩,發出孝子賢孫蔡禮成,經湖北省上批准,赴法國留學,張榜鬧市,眾目睽睽,無不佩之蔡姓之榮光也!正是蔡禮成金榜題名之日,亦是飛黃騰達之時,遠涉重洋,路途驚險。學成歸來,大展宏圖,富貴升遷,光前裕後。蔡氏後繼有人,禮成定當恩報。望吾祖在天之靈,神佑禮成安全順暢,宏願以償。伏維 尚饗。”
連存回到席上,滿座皆欲言而失色。
一個外地宗親,為我地的學子留洋而向祖上討得學費,如此情真意切,未曾見過。此情此景無不為之動容。
連存又舉杯向大家說:“諸位宗長,如果用祖產支援禮成出國求學,這是百年之良機,不可多得。日後功成名就,定當恩報。”說完,在口袋裡拿出了十塊銀圓放在桌子上,“這是我私人微薄之資,送給禮成的茶水費用,望宗長笑納!”
一霎時,席上像鍋里的豆子爆炸了一樣,搶著說,要拿祖產大力捐助。有人說,下面有例,照樣捐助,哪怕傾其祖產,也是應該的。這樣的例子越多,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蔡氏人才輩出。能不光宗耀祖嗎?這時戶長蔡仕廉在席上點點頭,人們看出在他那苦澀的臉上有幾分悔意。他慢吞吞地發表言論:大家的意見我同意,祖上資助大洋三百元,大家意下如何?有人說五百元為好。此後再沒有人發言了,大家知道戶長答應三百元就是破天荒的事情了,再多點恐怕難得。蔡先生見機而謝曰:“我代表禮成接收了戶下的美意三百元行了。”戶長又說,經管立即籌集,明天交蔡先生帶走。
留學法國,籌得資金,有望可成。
半月後,忽接法國來音,風雲突變,斗轉星移。一位年前去法國留學的同學來信所云:
禮成仁兄,欣聞來法國求學,實屬國家出類拔萃,鳳毛麟角之才,尤為可賀。然而,事態有變,歐戰結束,局勢難料。我等,欲留不得,欲返難歸。余以為君等不來為妙,當否,勿謂言之不預也。望君慎之又慎。切切言告,順至福安!
禮成接信後,大為震驚,心情十分激動。何去何從,忐忑不安。連日來,腹飢不思食,倦怠不安眠。怎么辦?不去則退祖資,要去,已見前車之覆,惶惶不可終日。
蔡連存先生見禮成連日思慮,莫衷一是,實為傷感,特來相助。先生對禮成說:“精神萎靡頹廢者,事業難成也!今學費已籌,暫不言退,實難籌再待來日應對不時之需。十字街頭莫徘徊,靜觀其變。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來日方長,何足多慮?!”先生一席話,禮成心中豁然開朗,精神為之一振。先生辭去,禮成回到書房靜心習作。
又過月余,南京國民政府街頭告示,在全國範圍內挑選百名學生赴日本留學,全國五大考區,南京、北京、武漢、成都、廣州、望有志之士於×月×日報名應考,特此昭告。
禮成將此訊息轉告先生,先生拍案而起,高聲言叫:禮成呀,出國有望!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備考書。”一切報名事項由我代理。
又過月余,考試日期已到,禮成欣然應試。武漢地區應試者,六百四十餘人。
再過月余,金榜題名。武漢地區錄取赴日留學20名中,禮成名列第三。這正是:留洋外國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他赴日留學之前,由雷松濤、蔡連存作為雙方的家長在漢協同辦理了他兩的婚事。

在日本留學的歲月里

一九二二年十月,100名赴日學生由上海乘船赴東京。中國駐日本大使接待。三十人分配到長崎高等師範學校(即師範大學),專攻數學,還學習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法律學和教育學等課程,由日本數學名師林佐一太郎授課。
在學習期間,國家給予了充足的學費和生活費,每人每月大洋九十三元,等同國內縣長一個月的薪酬。禮成將每月學費三、三開,即寄三十元在武漢讀書的媳婦,寄三十元到泗泊河家裡,再將三十元留作每月生活費和雜費。在日學費每年由國家教育部一次向日方付清。
赴日求學時,初去的難點是語言不通,感情難以交流。原先在國內學了一些初級英語,到日本就不適用了。語言掌握了,對學習、生活感情交流就得心應手了。後來禮成先生回憶起在日往事就這樣說。
留學生絕大部分住在學校的公寓裡,僱請日本工人做飯,打掃衛生,甚至採買等,他們都守時守信,刻不延誤。而我和湖南的一位留學生分配在附近農家的一戶小院裡。我們在這家裡共同生活了五年,主人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這家主人少男少婦,三個孩子,大人都是高中文化。三個小孩都上國小。每天中、晚餐都替我們做飯。每天回到房子裡,少婦就遞上一杯茶或咖啡雙手捧著十分恭敬地送到我們手上。當然,我們也是十分恭敬地接過來,並說聲謝謝!早上起來,我們在前院裡盥嗽,他們就要來招呼“先生!早安!”年長月久總是彬彬有禮。我們在學習上要說缺少點什麼,他們馬上到市上買來,並問適用么?如果不行,他們馬上去換一件或者退去。特別是他們經常為我們選購書本或雜誌等等。這位男人叫辛山一,女主人查幸子,年齡都比我們大十歲。回國後,我還寫信他,請代購一本書,他很快地買來寄給我,並附了一封很長而又熱情洋溢的書信,我也給他復了信。禮成先生還把他們全家的照片收藏了多年,並多次給別人看。在日本長崎高等師範學校里讀了六年,在辛山一家裡住了五年。畢業後,日本長崎市要求他在日本高中執教一年,後來,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去信說,省里有一份差事等他回來應任,於是他就辭去高中教師回國了。

官場虞詐,蒙冤下獄

由於中國與西方國家交往日益密切,西方的文化科學知識不斷傳到中國,特別是發展教育,崇尚科學受到極大的關注。湖北省政府決定組建湖北省科學實驗館。相當於建立一所大學那樣重視。“科學實驗”自然是集中留學國外回來的頂尖人才。一般人是不能到這裡工作的。誰來當這個館長呢?經多方選拔,選到了在武漢女中當教師的蔡禮成。經湖北省任命他為該館館長。在這個館裡工作的除少數是湖南人外,絕大部分是本省人,尤以黃岡、浠水兩縣居多。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大家都想向上爬,覬覦館長這一職務,於是拉幫結派,互相猜忌。浠水的個別人想當館長,於是就拉攏浠水一幫人,攻擊黃岡人,禮成是黃岡人,自然黃岡人都維護禮成當館長。兩派對立很嚴重,發生這些事情,禮成蒙在鼓裡,全不知道,因為他一心想把科學實驗館建好,讓它做出成績來。
實驗館內裝有許多實驗儀器,大多數都是從外國買來。其中有一台儀器價值達八千兩白銀,從英國買來。一天,管理人員發現該儀器被盜,本來這也算一件大事。恰巧這件事給浠水派的科技者拿到了“把柄”,撈到了“口實”,稱禮成為後台,黃岡人盜去了。幾天來,滿城風雨,言必稱盜案。浠水的一些人到省政府告狀,此案責任全在蔡禮成一人所為,案名為“監守自盜”。經多次傳訊審問,禮成始終如一答問“自己全不知道。”後來官府屈於狀告人的壓力,將禮成送入獄中,以觀後效。
這一案件還未了結又一案件鬧得沸沸揚揚,高潮迭起。
狀告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徐源泉的侄兒貪污白銀數萬兩。雖經幾次告到湖北省法院,結果是“石沉大海,麻雀告天”。後來告到南京政府,才派來高檢官張難先來湖北調查處理此案(張是共和國開國大典時的政協委員)。經數旬調查,對貪污案有了一些“證據”,並發現蔡禮成下獄是一冤案。正當這個節骨眼上,徐源泉卻放出話來,如果張難先要著手處理貪污案,恐怕他難以回南京。”張難先知道,此案必然涉及徐源泉,徐又是蔣介石的嫡系,我如處理此案回不了南京,此話不可不信。徐也可能會做出此事來。於是他寫了一張紙條放在辦公桌上:“貪者逍遙,冤者下獄。公道何在!?法理何在?!”下款:張難先 ×月×日。並囑咐隨從,此條可交湖北省政府。說完他悄悄離開了武漢回到南京。
省政府的官員知道高檢官的意見完全不理睬是不行的。自然是處理貪者要文過飾非,著手處理冤者來平衡此案,以掩人耳目。不多時,冤案大白,盜竊儀器者系一湖南科技者,他將儀器盜回湖南長沙,一方面為自己可以發財,另一方面為湖南建一科學實驗館,可以培養湖南人才,落得兩全齊美。正當他想入非非,卻然東床事發,蛋打雞飛,美夢不成。檢查官傳訊他到庭作證,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將儀器從湖南搬回武漢,此人卻鋃鐺入獄,禮成也沉冤昭雪,官復原職。

“教育救國”,組建聯中

抗日戰爭爆發後,武漢淪陷,國難當頭,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秋。湖北省政府遷往恩施,鄂東行署遷到大崎五廣祠。本來蔡禮成可以隨省政府遷往恩施,但他懷有教育救國之心,毅然回到家鄉辦學。經鄂東行署同意組建聯合中學,鼓勵青年抗日救國,並就任該校校長。所謂聯合中學,即是將各縣淪陷地方初級中學,在大崎三解元聯合辦一所中學,學生都是來自十四個縣的國中學生。有的學生從淪陷區逃出來,無家可歸,學校大量收容他們。過了一年以後,各縣又相繼在後方辦了國中,於是呈報湖北省政府批准,將聯中升格為高中,即為湖北省第二高中(一中設在恩施),成為鄂東地區最高學府。
蔡禮成先生在擔任聯中或高中校長期間,正是國家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國難當頭,責無旁貸。他邀約了一些同鄉、同學、同事有抗日救國的人來協助他一起辦學,大力宣傳抗日救國主張,運用學校這塊陣地教育青年,武裝青年,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他邀約的一些教師有的來自湖南的同學,有來自淪陷區黃陂、孝感縣的一些很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他們中有的原來即是教師,有的原來從政,例如原來當過孝感縣長的王進之,此人很有學問,教課很受學生歡迎。這些教師中絕大多數人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抗日救國,這一主流思想對促進學生抗日熱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家鄉大都淪陷,攜帶妻兒老小逃到山裡來。家住孝感縣的一位姓陶的老師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逃到三解元向禮成先生求助,要求在高中任教,禮成先生安排他到麻深河女子中學當老師。他十分歡喜,對禮成先生千恩萬謝。這位陶老師的父親被日本人殺害了,母親積勞成疾,病死在家中,他料理了母親的喪事,深夜偷偷地逃出來,他把家眷安排在一戶農家,孩子白天上山撿柴,晚上他教孩子學習,生活十分清苦,當地民眾對他非常尊重。哪家有什麼喜憂的事情,他們夫婦都去熱情幫助,不取分文報酬。他懷著對日本人的深仇大恨,經常向民眾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他懷著背井離鄉的憂鬱之情,懷念故鄉,懷念父母。他留下這樣的詩句:“麻深河畔思故里,未聽爹娘喚子聲。”
禮成先生邀請了這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師來教學生,自然向學生灌輸了愛國主義思想,同仇敵愾抗日救亡。
湖北省第二高中(包括湖北省第二師範)的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時間,經常下到各鄉國小或保國小,去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如《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裝好子彈打倭狼》、《鋤奸歌》等等,他們還在項家河、黃土嶺、李婆墩搭起台來演“文明戲”,《殺死日本鬼子保家園》、《長江北岸築起倭奴墳》、《不替日本鬼子帶路》這些節目推動人民抗日救亡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一九四二年,組織學生軍繞道緬甸奔赴雲南前線抗日,省二高參加的學生軍就有六人。黃土嶺、泗泊河這一帶就有四千多人排成十里長隊的歡送人群,場面十分熱烈。

失蹤三個月

一九四三年十月,三解元粉筆牆垸傳出一條爆炸性的訊息,省二高校長蔡禮成突然失蹤了。事發後,人們各種猜測,有的說被人暗害了,有的說家中遭了搶怯,有的說陌生人偷偷地把他拉走了,去向不明。有的說,可能是學生乾的,各種議論,眾說紛紜。多年後,禮成先生斷斷續續地回憶了這一段有驚無險的歷史過程。
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大約是九點鐘左右,先生坐在房間,正在批改學生的作業,突然闖進了兩個人,操著河南口音,對先生說:“我們捉了一個日本人,先生能會日本語,請先生幫助我們當翻譯,我們保證先生的絕對安全,請跟我們走一趟,事後我們送先生回來。先生要求與家人送個音訊,但不由分說拉著就走。出門後,伸手不見五指,但發現門外等著有六個人,拿著一副擔架,,走了兩百多米,他們忙教我坐在擔架上,儘管夜很黑,抬擔架的人走路很快,我問:到什麼地方去?他們說,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我仿佛發現是往泗泊河方向走的,他們在路上不斷替換抬擔架的人,走路十分快,這個路程自然是他們事先設計好了的。好像是翻過了一座山,我聽得雞叫了,又走了約半個小時,他們把我抬進了一個垸子,他們放下了擔架,叫我下來。走進一家屋裡,看來他們事先有了準備,這家主人十分熱情,像迎來遠方的客人一樣,又說受驚了,又說一路辛苦了。滿屋燈光,火爐和灶堂里,爐火熊熊,進屋就聞到了酒菜的香味。屋裡有一張桌子,擺著高高低低的凳子,主人讓我在一張高椅子坐下,忙說:”先生受驚了!我們是新四軍,是抗日的隊伍,先生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抗日,特地把你請來,我們一起商量幾件事情,沒有什麼可怕的。”又問:“先生害怕不?”先生回答:“不怕了,起初在家門口出來時,是有點害怕。”主人自我介紹,我姓唐,是湖北宜昌人。“指著對面二位說,他是河南人。我們都是中國人。抗日不問姓,抗日不分家。”禮成先生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他對學生也用了“抗日不問姓,抗日不分家”這兩句話。從此,這兩句話傳遍在黃土嶺、三解元這一帶的老百姓中間。
其時在省二高的學生中,有兩股勢力在活動,一股是受程汝懷的影響,主張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一股是共產黨的地下組織為代表積極宣傳抗日。這兩股勢力對這位校長來說,他根本不知道。他只是注意到主張抗日的學生,經常三五成群一起談論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的罪行,這些熱血青年,談起日本人的罪行,常常是聲淚俱下,義憤填膺。有鑒於此,禮成先生提議在全校舉行一次以“抗戰到底”為題的演講比賽會。他這一建議立即得到全體師生的大力支持,各班隨即選派人才,準備演講稿件,教語文的老師這些天來忙壞了,學生紛紛報名,兩天時間報名者達三十六人。講稿內容必須是事件真實,情節生動,比喻恰當;在態度上必須是理直氣壯,慷慨激昂。
演講比賽進行了三天,從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開始,師生濟濟一堂,聚精會神地聽著講演者十分精彩的演說。他們講述了日本人屠殺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滔天罪行。講述了“台兒莊大戰”、“平型關大捷”,長江上的“馬凼大戰”,湖南“常德大戰”,軍民齊心抗日那種英勇悲壯的戰爭場面。有兩個學生講述了日本人殺死他的兩位親人痛哭嚎啕,泣不成聲,使全體師生也為此動容,潸然淚下。
演講者第一名和第二名,禮成先生親手給他們發了兩套粗布做的學生制服。這是很重的獎勵。
經過多天展轉,把我送到在半山腰的獨戶農家裡,先生大約住了七、八天時間。家中三代七口人,儘管日子過得比較清苦,但家中收拾得比較整潔。一位老人年紀大約六十歲,看上去是一位老農民,為人厚重,說話十分慎重。蔡先生回憶說:我在他家住了七、八天,他家老小沒有問我半句話,只是每天給我送茶送水,噓寒問暖,招待十分殷勤。天快黑下來,老人的兒子從外地回來了,他進門就到我住的房間裡來,向我鞠躬敬禮,並說:“蔡先生累了,來到我家沒有好的招待,實在過意不下,先生還認識我嗎?”蔡先生搖搖頭說不認識,“我姓胡,就是前年二高要開除我的那個學生!”先生聽後十分驚訝,這是怎么回事?先生陷入了深沉的回憶之中……
那是一九四一年九月間,學校開了演講比賽會後,學生餘興未盡,大家議論紛紛,晚上在寢室里也為此事大聲評論,激動之情難以平靜,有的主張再舉行一次這樣的演講,另有幾個學生提出來抗戰到底是“賣狗皮膏藥”,日本人勢力強大,抗戰難以到底。這位姓胡的同學則挺身而出,大聲說:“抗戰一定能夠到底!中國人必勝,日本人必敗。要你死我活乾一場。”反對抗戰到底的人一下冒出了五、六個,其中有的家在廣濟、圻春、新洲、麻城等地,他們在學校,不僅穿戴很好,生活也很好,大有一種富貴的優越感。他們家庭大部分富裕,家中經常派人送錢、送衣到學校來。兩種意見的人明里暗裡鬧了近兩個星期,有一次在小河邊幾乎打起架來。那些富貴出身的學生,總想尋找機會來毆打姓胡的同學,姓胡的同學眼見在這種環境下長此以往下去,必然要遭到他們的毒打,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有部分人傾向那些有錢有勢的學生。鑒於這種情況,派去學校工作的地下黨員也支持這個姓胡的學生離開學校,何況學校也有傳聞說要開除他的學籍。不久,這位姓胡的學生以回家探親為名,悄悄地離開了學校。
學校圍繞積極抗日還是消極抗日,展開了一場爭奪青年學生的政治鬥爭。
在此之前,地下黨就派人進入學校,他通過一位親戚介紹,來到省二高廚房裡燒火、挑水,幹著勞動強度很大的苦差事。此人就是後來擔任羅田縣人民法院院長的廖耀先同志。他在四百多人的學校里,擔任廚房挑水燒火工作,十分繁忙。他睡得比別人晚,起床比別人早,任勞任怨,不怕吃苦。除了擔任笨重的體力勞動外,還要在學生、老師中進行工作,了解情況,獲取許多重要情報,向組織上匯報工作。這位青年人的吃苦精神和他那聯繫民眾的作風,受到二高師生的讚賞,因而他取得了他們的信任。
一九六四年,為了向青年人進行革命鬥爭的傳統教育,廖耀先同志在一次機關共青團支部會上講述了他當年在三解元省二高當廚房伙夫做地下工作時的故事,他和一位姓林的地下工作者把蔡禮成校長“請”去和他談判的過程,要求蔡禮成今後要明確支持進步學生,要接受上次處理那位姓胡的學生的教訓,態度要明確,絕對不能含糊、曖昧。禮成先生接受了這一條件,後於臘月十五日送回三解元省二高學校。兩個多月不斷轉移蔡先生的居住地點,主要是為了絕對保護他的安全,因為當時情況特別複雜,日、偽、頑三方面都在破壞我們的抗日工作,這就是現在所說的統一戰線,使他知道學校里有兩條暗線在爭奪青年學生,讓學生樹立抗戰到底的主流思想發揚光大。

社會評價

良好的親職教育

禮成先生有八個孩子,六男二女(其中有一個夭折)。一九三八年他偕同夫人雷女士,帶著四個孩子從武漢回到鄂東大崎三解元辦學。後來又生了四個孩子,他們依次取的乳名都叫大毛、二毛、三毛……最小的叫八毛。解放後,這七個孩子長大成材,在機電、水利、教育、飛機製造、橋樑等行業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有兩個總工程師,有三個工程師,兩個擔任武漢市高中數學教師。令人驚奇的是,禮成先生和他的夫人及其子女都是以數學見長,可謂是“數學之家”。這在我們大崎的千百個家庭中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現象是與禮成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後來又擔任湖北省科技館長,因而他以教育救國、科技傳家的指導思想傳給後代是一脈相傳的。他在教學中對學生說,學好數學是通往科技殿堂的一把鑰匙。不管搞什麼科學研究,都離不開數學,他從理論到實踐上作了十分明確的闡釋。他在留學回國後,實際上就是一名數學家。
大凡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從小都離不開良好的親職教育。
據《三字經》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學,名俱揚。”在宋代山東幽州有一人叫竇燕山,他有五個兒子都在朝中做了大官,長子叫儀,為禮部尚書;次子叫儼,為禮部侍郎;三子叫侃,為補闕;四子叫稱,為諫議大夫;五子叫禧,為起居郎。
竇燕山教子有什麼義方?據史載,竇的父親是宋代大力傳播孔孟之道的主要領頭人朱熹的信徒,他的家教訓示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求子孫做官、做府,從小立志,長大成材。
時代不同,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子女自然是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蔡先生夫婦都是很有學問的人,他們同樣是用中華傳統的道德理念教育子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勤勞樸實”,作為傳家的信條,要求子女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這些信念,並且要認認真真地去實踐它。
他們在對子女的文化知識的傳授上,更有其獨特的方法。他們認為,孩子要從小時候抓好教育。根據孩子多的特點,夫婦倆分工負責,每逢寒暑假和星期六、星期天把孩子分成兩組,年齡大的,國中、高中,由蔡先生負責教他們的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年齡小的由夫人雷女士負責教語文、數學(算術),孩子剛剛呀呀學語的時候,就教他們兒歌,從兒歌里滲透些數理概念。例如有一首兒歌是:“小荷包,裝米泡,吃一顆,笑一笑,吃兩顆,笑兩笑。吃了三、四、五、六顆,笑出眼淚去睡覺。”還有“三個老鼠,三個老鼠,跑得快,跑得快;一個跑掉腦袋,兩個跑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抗日時的兒歌:“秋風起,秋風涼。民族戰士上戰場。你拿刀,我拿槍。團結起來打東洋(指日本人)。我們同胞四萬萬,你死我活戰一場。”後來他們兄弟妹們都會唱兒歌。可以說一個個都是唱兒歌長大的。孩子長到六歲時,春季始業上學,都要讀好第一課:“春天到了,春風吹,春風照,鳥兒飛,花兒笑。做事讀書多美妙。”使孩子們享受春天陽光的溫暖,從而激起他們讀書求學的樂趣。
每逢寒暑假的夜晚,在他家堂屋裡,亮著兩盞梓油燈。兩張方桌圍著不同學段的孩子,父親教授國中和高中課程,母親講授初小及高小課程,但沒有講授日語和英語,國小有常識課,國中只有生理衛生知識課,這一課程另請二高的一位醫生擔任。歷史和地理課都由蔡先生一人擔任。他把數學、物理、化學的一些公式、定理、定律、化學方程式,化學元素符號等基礎知識,有的隨著他們的學習進度,同步講解,有的是複習舊課,“溫故而知新”。他的孩子上國中時還沒有接觸新課時,他們就知道“勾股定理”、“阿基米德定律”、“三角函式以及坐標”、“石灰、水泥的分子式”。有人問他,中國的版圖有多大?他毫不遲疑地答道:“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西至喜馬拉亞山峰,東至東海黃海之濱。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他還講述他父親講三角函式坐標的時候引用了一則故事,有人問,日本人打炮為什麼那么準呢?蔡先生說,這裡沒有什麼巧氣,你只要學好三角函式和勾股定理的套用,再加上有一幅二十萬分之一的地圖,不問白天黑夜也不問隔山、隔水都可以打準,他講了這個故事後,二高的學生學習三角函式的熱情就高了。他家的四毛在上國中時,就對同學們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家裡兄妹們接受親職教育的一些情況。後來事實證明,在他這個家庭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進行智力開發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馨芳桃李遍黃岡

沒有人統計過蔡禮成先生在抗日戰爭中乃至以後的一年共八年中,擔任過湖北省第二高中及湖北省第二師範校長期間他有多少學生。後來他的學生經過推算,親耳聆聽過他的教課的學生約為八百四十人左右。這些學生分布在鄂東地區十五個縣,還有少數來自湖南省岳陽、安徽省的六安和金寨等地。
先生教課時,教態活潑形象,使學生能夠達到以懂、通、透為目的,比方貼切,舉例生動,學生都喜歡聽他講課,他用難改的鄉音,時而帶一兩句武漢話,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講物理課的時候,那時缺少儀器實驗,例如他講《阿基米德定律》時就借用農村的木盆、木瓢當儀器作實驗。他講物理與數學相關時,引用了古人稱象的故事。由於象太大,不易稱到它的重量,於是把象趕到船上去,看看這隻船下沉時外面作上水位的記號,再把大象從船上趕下來,將稱過重量的石頭放到船上去,待記號與裝大象的記號相等時,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這就是“A=B=C”即是A=C的道理。
解放後,他的學生分布在各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學生中有兩人擔任人民解放軍師長,另一名為軍分區司令員(師級幹部),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有二人。一九九二年,黃岡高中舉行百年校慶時,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校友,一行八十多人回到母校三解元原址省二高住地時,他們不僅看到新舊三解元六十年來的變遷,同時深深地懷念他們的老校長蔡禮成先生。這八十多人當中,有九人任縣長,十人為副縣級幹部,有三人為教授,十一人副教授。
曾任黃岡地委紀檢書記方道南同志,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良同志,曾擔任羅田縣縣長陳少榮、金燦同志都是他的學生,擔任羅田縣教育系統的領導,羅田一中校長書記等職務的就有二十多人。在三里畈、大崎任中國小教師就有十五人。不過這些人如今大都已經過世。
蔡禮成先生去世後,留下的“教育救國”精神並經他親身實踐的實績,將永遠成為後人的精神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