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故居

蔡旭故居

故居坐北朝南,現存房屋三進及輔房6間,均硬山式磚木結構平房。頭進7楹7間,其正中3間為大廳,向陽面門窗為拱形西洋式(民國前期改建),北面後檐下置中式大門,現尚存留淺浮雕花卉圖案的門墩石一對;二進8楹7間,前檐下構築沿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蔡旭故居
  • 地理位置:常州市大觀路32號
  • 建築風格硬山式磚木結構平房
  • 朝向:坐北朝南
故居位置,故居概況,蔡旭其人,

故居位置

蔡旭故居位於常州市大觀路32號。

故居概況

故居坐北朝南,現存房屋三進及輔房6間,均硬山式磚木結構平房。頭進7楹7間,其正中3間為大廳,向陽面門窗為拱形西洋式(民國前期改建),北面後檐下置中式大門,現尚存留淺浮雕花卉圖案的門墩石一對;二進8楹7間,前檐下構築沿廊。前後2進之間為大天井,天井中原設4座花壇(今尚存),天井東西兩端各建有4楹進深的平房3間,形成四合院格式,其中東首平屋的中間一間為過道,其朝東面開大門,今兩扇舊式大門尚在,大門後還置有二門,保持著清末風格;三進3楹7間,構築比較簡陋,屋前狹窄天井的東頭還遺存一口古井。
故居房屋原是常州府署的三育里驛站,始建於清末,至今遺存的沿廊構架,屋脊裝飾,門扉墩石上均極具清代建築特色,驛站東北200餘米處的原體育場即是明、清時期常州府府衙所在地。據居住故居中的居民錢先生回憶,該處原有房屋4進,現在的第一進前面過去曾是大花園,花園的東西弧形牆垣上曾有“花好”及“月圓”字跡 ,花園前大觀路邊的中間尚有一(進)排房屋,中間開有大門。看來驛站的正式大門是設在南邊的,而中段的東大門只是一般公職人員出入之地。民國時期驛站建築為蔡旭之父所購得,作為改良蠶繭的養殖場。

蔡旭其人

蔡旭(1911—1985),常州人,1911年5月12日生於武進鄭陸鎮蔡家頭村。是我國著名的遺傳育種專家。上世紀30年代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後從事小麥育種的科學實驗,成功地選育和推廣了“中大13 ~ 215”等小麥品種,特別是40年代初培育出的“南大2419”小麥良種,潛力大,適應性強,抗莠病、莖稈強、成熟早,從1942年直至解放後的80年代,在長江流域、黃淮平原及西北高原地區廣為種植,面積達億畝以上,是我國小麥種植史上面積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的優良品種,對我國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解放後,蔡旭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副校長等職,同時繼續領導小麥育種的科研,選育出20多個優良品種。他撰寫了教學理論研究論文數十篇,主編了作為大學教材和參考書《植物育種與良種繁育學》、《植物遺傳育種學》等,並任《中國小麥栽培學》、《中國小麥品種志》等著作的編審,《作物學報》主編。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農牧漁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他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