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獵人的日記》、《父與子》、《羅亭》等。

它的體裁是散文詩,這是介於散文和詩之間的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它有點像詩,具有詩的特質和神韻,又有散文的靈便和自由,但它絕不是詩和散文的簡單相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蔚藍的王國》
  • 創作年代:19世紀
  • 作品出處:俄蘇名家散文選
  • 文學體裁:散文詩
  • 作者:屠格涅夫
  • 代表作:《獵人筆記》《父與子》《羅亭》
  • 作者背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簡介,原文,版本一,版本二,版本三,文章欣賞,文章作者,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創作經歷,文壇影響,

簡介

作者屠格涅夫。他習慣在散文中用虛擬情景來抒寫他的美妙理想與抽象理念,讓他的散文顯現出一種虛幻而又明麗的美。他在《鴿子》中編造了一個鴿子與暴風雨的美麗故事,用暴風雨的狂躁來反襯鴿子心底的安寧,抒寫自己心底對寧靜與親情的渴望。他的《門檻》則用對一位女郎,即“一個聖人”跨過“門檻”的一種義無反顧的虛擬性描述,來表現自己對勇敢的獻身者的崇敬與支持。而本文也是描述的這樣一個夢中意境。

原文

版本一

蔚藍的王國呀!充滿著蔚藍、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國呀!我看見過你……在夢中。
我們幾個人坐在一條精美華麗的小船上。白色的風帆鼓了起來,宛似天鵝的胸膛,帆的上面掛著幾面隨風輕揚的小旗。
我不知道我的夥伴是些什麼人;然而我的整個身心感覺到,他們像我一樣年輕、快樂、幸福!
況且我也沒有對他們多加注意。——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海面上閃爍著金鱗似的細浪,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海——在那兒,和煦的太陽愉悅地露著笑臉。
我們有時發出爽朗、愉快的笑聲,仿佛天堂里神仙的笑聲!
或者,突然會有人吟誦精美絕倫、感人肺腑的詩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們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顫慄起來……接著又是一片寧靜。
我們輕快的小船在微波中飄蕩,時起時伏。並不是風在推動它前進;駕駛它的是我們自己無憂無慮的心靈——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裡去,小船就飄到哪裡去,它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完全聽從我們使喚。
我們看到一些島嶼,晶瑩明澈的仙島,島上的璧玉寶石光艷奪目。——仙島隆起的岸上飄來醉人的芳香;一些島上像下雨似的朝我們身上飄灑白玫瑰花和鈴蘭花;另一些島上忽然飛起一群五彩繽紛的長翼的鳥兒。
鳥兒在我們頭頂上迴翔,鈴蘭花和玫瑰花同沿著平滑的船舷翻滾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隨同花兒和鳥兒一起飄來一陣甜滋滋的聲音……其中仿佛有女人的聲音……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切都在傾訴著愛情,傾訴著無比幸福的愛情!
她,我們每一個人都愛著的那個人——她就在這兒……雖然看不見,但近在咫尺。不消片刻,她的眼睛就會閃出亮光,她的臉上就會現出笑容……她的手就會拉著你的手——拉著你一起進入永不衰敗的天堂!
蔚藍的王國呀!我看見過你……在夢中。

版本二

呵,蔚藍的王國,藍色,光明,青春和幸福的王國啊!我在夢中看見了你……在夢中。
我們幾個人乘著一葉裝飾華麗的小舟。一張白帆像鵝的胸脯,飄揚在隨風招展的桅頭旗下邊。
我不知道我的同伴是些什麼人;但我渾身都感覺得到,他們全都像我一樣,是這樣年青,快活,和幸福!
不錯,我並沒有看到他們。我眺望四周,一片茫無邊際的蔚藍的海,無數波浪閃耀著金鱗;頭上,也是這樣茫無邊際,這樣蔚藍的海——在那兒,溫柔的太陽在運行著,宛然在微笑。
我們中間不時發出爽朗、快樂的笑聲,宛若群神的歡笑!
忽然,不知從哪個人嘴裡,吐出了一些話語。一些充滿靈感力量,極其美妙的詩句……仿佛天空也在對它們呼應——而且,周圍的海,也若有同感地在顫鳴……隨後又開始了幸福的寂靜。
我們快速的小舟,隨著溫柔的波浪,輕輕地起伏。沒有風推動它,是我們歡騰躍動的心引導它前進。我們想要到什麼地方,它便像一個活的東西那樣,馴服地急速奔向什麼地方。
我們來到群島,一群半透明的仙島,各種寶石、水晶和碧玉放射著光彩。從突起的岸邊,飄來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島嶼上,白薔薇和鈴蘭的落英,雨也似的飄灑在我們身上。從另一些島嶼上,突然飛起了許多彩虹色的長翼鳥。
鳥兒在我們頭上盤旋,鈴蘭和薔薇消失在流過我們小舟兩側的珍珠般的浪花里。
跟著花兒,跟著鳥兒飛來的還有美妙悅耳的聲音……。這裡邊好像有女人的聲音……。於是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高揚的帆,船尾水流的潺潺聲--一切都像在訴說著愛情,訴說著幸福的愛情!
但是她,我們每個人都鐘愛的那個人,在那兒……在近旁,卻看不見。再過一瞬間——瞧吧,她的眼睛閃爍著光輝,她的臉龐將露出微笑……。她的手將拉起你的手--並且把你引到千古不滅的樂土中去!
啊,蔚藍的王國!我在夢中看見了你…

版本三

啊,蔚藍的王國!啊,蔚藍色的王國,光明、青春和幸福的王國!我見到了你……在夢裡。
我們幾個人,乘坐一葉裝飾華美的小舟。在飄動的桅旗下,白帆像天鵝的胸脯似地鼓脹著。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們是些什麼人,但我全身心感覺到,他們和我一樣,也是如此年輕、快樂而幸福!
我並沒有看見他們,我在周圍見到的,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洋,洋面上泛著金鱗似的漣漪;而在頭頂上,也是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洋,一輪可愛的太陽在那上面滾動,得意洋洋,如在微笑。
我們中間不時爆發出爽朗、歡樂的笑聲,像是眾神在歡笑!
有時候,驀地從誰的嘴裡飛出一些話語,飛出一些充滿神奇之美和靈感力量的詩句……仿佛天空在與之呼應,周圍的大海也因共鳴而微微顫動……然後是愉悅的靜謐。
我們的快舟,穿越柔波行駛,不是風力把它推向前去,駕馭它的是我們自己跳動的心。我們想到哪兒,它就駛向哪兒,像有靈性似地順從著。
有時我們會遇到呈現出寶石、紫晶、碧玉等色彩的、半透明的魔島。從平緩的岸上送來陣陣醉人的芳香。有一部分島嶼,向我們灑下白玫瑰和鈴蘭的花雨;從另一些島上,驀地飛起五彩的長翼鳥。
鳥兒在我們頭頂盤旋。鈴蘭和玫瑰消溶在珍珠般的泡沫之中,沿著我們光滑的船舷漂流而去。
伴隨著鮮花和鳥兒,飄來了甜蜜的音樂……聽得出其中有女性的聲音……於是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頭頂白帆的抖動,船後水流的潺潺,都在訴說著愛情,訴說著幸福的愛情!
於是,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愛著的那一位,她就在這裡……看不見,卻近在身邊。再過一剎那,她的眸子將會熠熠閃光,她的臉上將綻露微笑……她的手將攜起你的手,並把你帶到極樂的世界!
啊,蔚藍的王國!我見到了你……在夢裡。
段落層次
一(1)抒發對大海的嚮往和熱愛之情。
二(2—6)寫“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樂的行為。
三(7—11)寫大海上見到的神仙世界、奇幻美景。
四(12)照應開頭,再次表達作者對大海的熱愛

文章欣賞

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麗的,用虛設物境來寓情寓意,是本文,也是屠格涅夫的散文的一個特點。蔚藍王國是一個藍色的,光明的,充滿著青春與活力的理想王國。它的外境世界是美麗的,它由蔚藍色的大海托起、蔚藍色的天空覆蓋。四周是一片茫無邊際的蔚藍色的大海,無數波浪閃耀著金鱗;頭上,也是這樣茫無邊際,這樣蔚藍的海。藍天上,有溫柔的太陽宛然在微笑。蔚藍王國就是一群島嶼,是一群半透明的仙島。島上有各種寶石、水晶和碧玉放射著光彩。從突起的岸邊,飄來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島嶼上,白薔薇和鈴蘭的落英,雨也似的飄灑。從另一些島嶼上,突然飛起了許多彩虹色的長翼鳥。鳥兒在頭上盤旋,鈴蘭和薔薇消失在珍珠般的浪花里。跟著花兒,跟著鳥兒飛來的還有美妙悅耳的聲音……
藍天,碧海,寶島;還有水晶碧玉,花香鳥語。這就是文本中描繪的夢幻王國,比天堂還美麗。
不只是這些,更美的是有一群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年輕人。他們的內心世界更美麗,而這種美麗則是通過他們的行為動作,他們的歡聲笑語傳達出來。他們乘“一葉裝飾華麗的小舟”,高揚起美麗的風帆,隨著溫柔的波浪,輕輕地起伏。沒有風推動它,是他們歡騰躍動的心引導它前進。他們是純淨的,與藍色的天,藍色的海為伴,與水晶碧玉為伴。他們是自由自在的,想要到什麼地方,小舟便像一個活的東西那樣,馴服地急速奔向什麼地方。他們是幸福的,波浪是溫柔的,太陽在微笑,有鳥兒美妙的聲音,女人的聲音,船尾水流的潺潺聲――一切都像在訴說著愛情,訴說著幸福與快樂。
讀這樣的散文,會使我們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那裡是和平安寧、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而屠格涅夫的“蔚藍的王國”則是一個年輕快樂、自由幸福、美麗溫馨的天堂。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理想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厭倦情緒,全都寄寓在這“蔚藍的王國”里,清新的自然,青春的朋友,溫柔的太陽與波浪,令人心醉的花香鳥語……這些優美的意象,組合成一個和諧、美麗的意境,令人陶醉,令人流連忘返。
但是文本的開篇明確地告訴了讀者,“呵,蔚藍的王國……我在夢中見到了你”。而結尾處又再一次提醒讀者,“呵,蔚藍的王國,我在夢中見到了你……”前後照應,真實地告訴人們一個“蔚藍的王國”的完整夢想。反覆強調,是夢境,而非現實。這個夢越美好,就越強烈地表現了對於夢中那種生活的熱切追求,對自由、愛情誠摯的嚮往。因為現實生活中缺少這些,作者才會有如此強烈的渴求。顯而易見,這個美麗的夢境,藝術地傳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強烈的不滿情緒。這也是本文的第二個特點,以美景、樂景來寫悲哀與憤懣。但作者自始至終都是將美景、樂景放在前台,使得全文色調明快,氣氛和諧。而傷感與憤懣一直隱藏在背後,只是在開頭與結尾處點化暗示。
本文被選入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

文章作者

人物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語: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語:Ivan Sergeevich Turgenev,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俄歷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生於一個舊式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騎兵團團長,十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屠格涅夫的媽媽脾氣很不好,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希臘拉丁文。屠格涅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隨後轉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經典著作,俄國文學和哲學。1838年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在歐洲屠格涅夫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被視為“歐化”的知識分子,主張俄國學習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
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醜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人物生平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為懷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師父李庚(中文譯名))(1862)、《》(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係,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鬥,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擅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創作經歷

屠格涅夫的創作生涯始於大學時代 。1834年寫成處女作詩劇《斯傑諾》,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1843年發表的敘事詩《巴拉莎》標誌著他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別林斯基從這部詩作中看出了作者“獨特的才華”。此後他逐漸轉向了散文創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說《安德烈·柯洛索夫》。繼而發表敘事詩《地主》和中篇小說《彼土什科夫》,它們已顯示出自然派果戈理的影響。他還創作了許多劇本,其中《食客》、《貴族長的早宴》、《單身漢》等,主要反映貴族生活和風習。50年代初發表的中篇小說如《多餘人日記》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劇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識分子與貴族的矛盾。
給屠格涅夫 帶來巨大聲譽 的是他由22篇特寫和短篇小說組成的《獵人筆記》,全書有統一的主題,即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議。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
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 ,作家先後發表6部長篇小說,它們成了俄國19世紀40~70年代社會生活的藝術編年史
《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衝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托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自1847年起屠格涅夫便開始為《現代人》雜誌撰稿,50年代與它保持密切的合作。後由於自己的自由派觀點與雜誌負責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發生嚴重分歧而離開了《現代人》雜誌。

文壇影響

屠格涅夫是 19 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 ,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範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早在1917年就開始翻譯介紹屠格涅夫的小說,幾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譯本,一些名作還有多種譯本。早期寫詩(《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對農奴制表示抗議。以後又發表長篇小說《羅亭》(1856年)、《貴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說《阿霞》《多餘人的日記》等,描寫貴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好發議論而缺少鬥爭精神的性格。在長篇小說《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亞革命者英沙羅夫的形象。後來發表長篇小說《父與子》,刻畫貴族自由主義者同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思想衝突。後期長篇小說《煙》(1867年)和《處女地》(1877年),否定貴族反動派和貴族自由主義者,批評不徹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觀情緒。此外,還寫有劇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