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蓬萊市)

蓬萊(山東省縣級市)

蓬萊市一般指本詞條

蓬萊是山東省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煙臺市境北部,北臨黃海渤海。轄區陸域面積1007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2018年)。截止到2018年蓬萊市蓬萊市轄5個街道、6個鎮和1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

蓬萊為低山丘陵地,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年均氣溫11.9℃,年均降水量606.2毫米。境內礦產資源、鐵、鉛、鋅、大理石、石灰石、氟石、花崗石等。盛產優質蘋果。是全國花生生產基地市之一。1949年後修建的蓬萊港,可泊萬噸巨輪,有客貨班輪通往遼東半島和長山列島。206國道、牟黃公路,蓬寨、蓬水公路過境。公路通車裡程861.2千米(2007年),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7.7千米。

蓬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歷代名勝古蹟100餘處。建於宋嘉佑六年(1061)的蓬萊閣和建於宋慶曆二年(1042)的蓬萊水城,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戚繼光故里、三仙山、海洋極地世界、八仙渡海口、艾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西苑動物園等旅遊景點。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基本介紹

歷史,區劃,地理,位置,氣候,地質,水文,資源,人口,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科文衛,社會生活,交通,小吃,旅遊,AAAAA級景區(2個),AAAA級旅遊景區(2個),AAA級及以下旅遊景區,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

蓬萊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聚居。
漢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東巡,“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
唐貞觀八年(634),始置蓬萊鎮。唐神龍三年(707),登州治所移蓬萊,蓬萊遂升鎮為縣。明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登州府
清代襲之。
由唐至清的1100多年間,蓬萊一直為膠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區劃

2018年,蓬萊市轄5個街道、6個鎮和1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分別是新港街道、登州街道、紫荊山街道、蓬萊閣街道、南王街道、北溝鎮劉家溝鎮、大辛店鎮、小門家鎮、村里集鎮、大柳行鎮。

地理

位置

蓬萊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臺,南接青島,北與天津、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

氣候

蓬萊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7℃,年平均日最高氣溫28.8℃,年平均日最低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14.9℃,年平均降水量664mm,年平均日照量2826小時,無霜期平均206天,相對濕度65%,年均風速5.2米/秒,無洪水,不受颱風影響。

地質

蓬萊市位於膠東半島北部突出部分,地處渤海、黃海之濱,其地勢南高北低,屬山前沖洪積、丘陵剝蝕平地為主的地帶,平均海拔高度在15-25m之間,市內的主要地層結構為強風化玄武岩層,持力層的容許承載力一般為300Kpa。

水文

蓬萊市境內分布黃水河、平暢河、戰山河、平山河等主要河流,市域內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水質較好。雨季防汛排澇暢通。

資源

截止到2013年12月蓬萊市境內已探明並開採的有:黃金、石灰石、火山灰、氟石、花崗岩、大理石等20餘種。黃金年產量16萬兩;石灰石資源總儲量在1.6億噸以上。

人口

2012年年末全市總人口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8萬人。人口出生率5.76 ‰,死亡率7.32‰,自然增長率-1.56‰。

經濟

概述

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2%,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1%,外貿進出口增長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和7.8%。

第一產業

2012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52.54億元,比上年增長3.43%。糧食總產14.61萬噸,油料總產4.26萬噸,水果總產70.21萬噸,蔬菜總產12.75萬噸,水產品總產31.65萬噸,肉類總產4.85萬噸,禽蛋總產3.35萬噸,奶類總產0.7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86.7公頃。全市農機總動力71.19萬千瓦。
2012年蓬萊市蘋果種植面積達31萬畝,年產量60萬噸。優質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基地16.8萬畝。蔬菜播種面積9萬畝,其中大棚蔬菜播種面積4.35萬多畝,年產各類蔬菜33.8萬噸。肉食雞是畜牧業的“拳頭”產品,年出欄肉食雞3500萬隻,屠宰加工1600萬隻。蓬萊市水產品總量達33萬噸。

第二產業

2012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5.63億元,增長20.0%;實現利稅136.76億元,增長34.1%;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61億元,增長25.5%。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40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73264萬元,增長52.4%。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68.05億元;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0.77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09997萬美元,增長23.1%,其中出口73548萬美元,增長32.0%。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2個,契約外資額11936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10045萬美元。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家。

社會

教科文衛

2012年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生2340人。中等職業、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2786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7404人;國中14所,在校生17118人;國小28所,在校生1709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70人。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8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5項。專利申請量830件,授權專利206件。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90個,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2處,檔案館1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有衛生機構70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6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6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835張,衛生技術人員211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983人,註冊護士899人。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34枚,其中金牌13枚。

社會生活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4元,比上年增長19%;人均消費性支出15412元,增長12.34%;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4.54平方米。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4106 元,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655元,增長1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311元,增長11.86%;人均住房面積31平方米。全市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6121人、142587人、34005人、89880人和32600人,比上年底增加4031人、52279人、3016人、3031人和 2040人。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93941萬元,增加90352 萬元;支出95685萬元,增加31856萬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農民269859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30.1萬人。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591人。其中,城鎮低保1576 人,農村低保13015人,農村特困救濟5169人。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2個,收養1189人。社會福利企業27個,安置殘疾人員489 人。

交通

蓬萊東距煙臺70公里,南距青島200公里,擁有便利的交通網路。
公路:境內有4條省級公路及206國道、威烏高速等高等級公路。206國道蓬萊至煙臺段為雙向八車道旅遊專線,威烏高速與同三、京福等高速相連。
鐵路:即將建成的德(州)—龍(口)—煙(台)鐵路為國家一級鐵路,設計時速160公里,預留時速200公里,初設單線,預留雙線設計,鐵路通過能力為1500萬噸。在蓬萊段設北溝、王李、蓬萊、劉家溝、潮水五個站。
港口:現有港口4處,在建和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3個。擁有蓬萊新港、欒家口港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港口年吞吐能力達2200萬噸,並規劃建設10萬噸級泊位2個。已開通連線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及通往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貨運航線。蓬長客港年旅客吞吐量535萬人次,蓬萊至旅順客滾航線年旅客傳送量24.9萬人次,車輛5.8萬輛。
航空:東距煙臺萊山國際機場70公里。正在建設的煙臺新國際機場位於蓬萊市潮水鎮,建成後將與青島、濟南機場一起構成山東三大幹線機場。新機場距蓬萊城區30公里。

小吃

系蓬萊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麵條為人工拉制(抻面,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鹵為真綢(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民國時期,傳人衣福堂製做的蓬萊小面遐邇聞名(俗稱“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棲霞,13歲學廚,自營過挑擔拉麵,與人合開過兼營小面的飯店,1945年自營“衣記”飯館。建國後,蓬萊大小飯店早餐多有經營,中高檔賓館亦以之待客,每晨銷售量3萬餘碗。
清鹹豐七年(1857)蓬萊城南門外黃開基首創,三代專擅,在上海、營口、煙臺等地開店經營,頗具名聲,享有“蓬萊鹵驢肉,天下無敵手”之譽。製作方法:鹹水下鍋,待水溫升至60~70°c時放人大塊驢肉,煮至九成熟撈出,沿橫剖面切成半尺見方塊,然後另換清水,兌以適量八角、茴香、肉桂、花椒、桂皮等17種配料,放入肉塊,文火燉煮,肉熟後加鹽適量,稍燜即成。特點:色紅、透明,溢香撲鼻,鮮嫩爽口,為下酒佳肴。城鄉飯店、餐館及農貿市場多有銷售。
蓬萊有“八仙過海”傳說,以此為據,1989年蓬萊賓館廚師新創“八仙宴”:以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綢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由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組成。拼盤製作仿照八仙過海使用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致,工藝精巧,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八仙宴”是蓬萊高級賓館酒宴類的保留全席。
優系紅富士蘋果是在全國範圍內優選出的紅富士蘋果單株在蓬萊複選圃中選育出的優秀晶系,主要有“煙富”6個型號,其共同特點是:結果早,豐產,個大,平均單果重300克左右,且果形端正,整齊度高;著色早,色澤鮮艷美觀,全紅果率高;肉質硬脆,色黃白,皮藩,汁多味濃,含糖量可達19%;耐貯運,特別是套袋果實倍受外商歡迎,是蓬萊市出口創匯的大宗果品之一。
優系紅富士蘋果喜光,生長期需要高溫和長日照,宜栽培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向陽坡地。蓬萊市氣候、土壤非常適合優系紅富士的生長,2010年來全市栽培面積已達8萬畝,年總產在20萬噸以上。
優系紅富士蘋果冷庫貯藏,可周年供應市場。
巴梨俗稱“洋梨”,因果實狀若丫腰葫蘆故又名“葫蘆梨”,是蓬萊傳統的水果之一,栽培歷史悠久。
巴梨風味獨特,品質極佳,單果重200克左右,充分成熟後,果皮呈黃色,陽面有紅暈,皮薄,肉乳白色,質細軟而易溶,汁極多,無石細胞(不澀口),味濃甜芳香,含糖量高達15%。蓬萊巴梨歷史上多次獲譽,1995年又在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巴梨是西洋梨系中僅存的珍品,最宜鮮食,極受人們(尤其老人)的喜愛。
巴梨一般9月上旬成熟,因不耐貯運,多在8月中、下旬採摘青果貯存,待其泛黃後食用。蓬萊市氣候、土壤條件特別適宜巴梨生長,全市栽培面積長期穩定在500O一6000畝之間,年產量4000~5000噸,主要產地在王莊、村里集、崮寺店、遇駕夼、南王等鄉鎮,每年有部分銷往東北和南方。
蓬萊大花生
蓬萊大花生又名“蓬萊一窩猴”,是蓬萊眾多的花生品種中歷史較久、聲譽最隆的花生品種,歷史上一直是大宗出口農產品之清同治三年(1862),美國傳教士梅里斯將佛吉尼亞型大花生傳給蓬萊大楊家村農民楊得來試種,後經多年栽培選育定型,逐漸推廣。因其果實多而密集,在向外地傳播過程中得“蓬萊一窩猴”之雅譽。蓬萊大花生生育期150天左右,枝蔓直立,生長健壯,莢果大而整齊,百果重204.8克,百仁重88.8克,果仁個大,色澤鮮亮,含油率53%,果、仁均供出口。

旅遊

蓬萊市是全國鮮見、山東省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個5A級景區的縣級市。在空間布局上,蓬萊市突破過去僅局限濱海旅遊的狹窄區域,整合北部“仙、閣、海”,中部“酒、湖、馬”,南部“山、林、泉”生態要素,著力打造四大生態旅遊板塊,形成“山海呼應、城鄉交融、全域覆蓋”的全域旅遊格局。北部區域,投入5億元修繕保護了蓬萊閣、蓬萊水城等國家級文物保護景點,引進社會資本20多億元,建成海洋極地世界、三仙山等景區,同時拓展東西區片沿海水域,打造濱海休閒度假板塊;中部地區,依託18公里葡萄長廊和南王山谷、丘山山谷、平山河谷的優勢,推進拉菲、君頂等30多個精品酒莊建設,打造葡萄酒風情體驗板塊;南部山區,發揮森林、溫泉、果品等特色優勢,建設艾山自然保護區,打造生態農業和康體養生板塊;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游,每年創建10個“蓬萊美麗鄉村”,打造各具風情的鄉村游板塊。富有特色的濱海資源、葡萄與葡萄酒資源、鄉村生態資源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締造了獨特的“蓬萊生活方式”,從遊客“到蓬萊,過神‘閒’日子”的呼聲中就可見一斑。

AAAAA級景區(2個)

蓬萊閣景區
蓬萊閣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素以“人間仙境”之稱聞名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占地 5.8平方公里,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戚繼光故里、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棧道、合海亭、全周影院、水師府、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海濱和平廣場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景區、休閒度假勝地,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並且在山東省旅遊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的雙認證,取得了國際旅遊市場的通行證。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位於山東半島的最北端。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來就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視窗,也是防禦外患入侵的戰略要地,早在隋唐時期,古登州港就與明州、泉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東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許多日本、朝鮮的遣唐使多是由此登入,前往唐都長安。當時的登州港,呈現出、“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的繁榮景象。
三仙山·八仙過海景區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溫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蕩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畫卷。其中重108噸的世界第一大整玉臥佛、重72噸的整玉立觀音、重260噸的十一面觀音為景區鎮園之寶,堪稱稀世珍品。整個景區規模宏大、內涵豐富、藝術精湛、巧奪天工,令遊覽者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八仙渡 山東蓬萊八仙過海景區蓬萊市北黃海之濱,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個三面環海的葫蘆島,有一座八仙橋通向景區,將人間與仙境緊緊的連在一起,遊覽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景點近40處。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壯觀,空氣宜人,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現,虛幻縹緲,美不勝收。景區以道教文化和蓬萊神話為背景,以八仙傳說為主題,突出大海仙山的創意,集古典建築與藝術園林於一體,內涵豐富,意境深遠,觀覽性極強。

AAAA級旅遊景區(2個)

位於山東省蓬萊-長島客運碼頭南,總投資4.6億元,展示面積5.28萬平方米,匯集了北極熊、白鯨、企鵝、海象、海獅、海豚等世界各地近千種的海洋生物,集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驚險刺激和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為一體,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讓人們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識,提高生態保護意識,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展示內容最全最豐富的海洋世界,被山東省科協授予“全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海洋學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旅遊局授予AAAA級旅遊景區。
中糧君頂葡萄酒莊是由中糧集團與隆華集團合資興建,是最具創新意義與東方神韻的個性化葡萄酒莊。是中糧集團繼“長城”品牌之後,進軍中國高端葡萄酒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君頂酒莊將傾力打造以頂級葡萄酒生產為核心,涵蓋優質釀酒葡萄苗木研發和種植、葡萄酒文化推廣、世界葡萄酒文化交流、葡萄酒主題休閒旅遊、會所及專賣店經營等產業集群,創新了葡萄酒企業發展模式和商業模式,開創了中國高端葡萄酒新紀元。追求創新的君頂酒莊,以五千年華夏文明蘊涵的“天人合一”理念,融合舊世界上千年葡萄酒的傳統文化和新世界葡萄酒的現代意識,使君頂葡萄酒完美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進而引導以葡萄酒為主題的高品位生活方式。

AAA級及以下旅遊景區

文成城堡是由加拿大華僑李文成先生和蓬萊文成建築裝
飾有限公司投資900萬美元興建的,2011年6月18日建成投產,是蓬萊建成的唯一一座集綠色生產、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歐式古典風格城堡。城堡擁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地下酒窖,藏有世界各地葡萄酒2000多個品種,並建有世界獨一無二的葡萄酒神群雕。
蓬萊韓菲樂園由外商獨資企業蓬萊樂天兒童遊樂服務有限公司投資建成,總投資1000萬美元,占地面積230畝,是一所中西合璧的主題公園。
艾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蓬萊市區正南部, 總面積2578.67公頃,距蓬萊城區42公里,距煙臺60公里,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險峰群崮、溫泉碧湖、歷史遺蹟為特色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人間仙境--蓬萊”大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天上仙境--艾山”。
蓬萊歐樂堡夢幻世界 由蓬萊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興建的蓬萊歐樂堡夢幻世界號稱煙臺的“迪士尼”。該項目借鑑迪士尼樂園的先進元素,融合東方遊樂文化,以世界經典建築風格為主,主要建設飛翔影院、魔幻城堡、天鵝堡、末日夢魘、過山車、海盜船等大型室內外遊樂設施,共包含七個主題區、百餘項遊樂及觀賞項目,總設備數量接近30種,其中大型過山車設備5台,其它大型設備如亞馬遜河流漂流和大型水上設備大衝刺等十餘台。室內館放置4d,5d動感電影和星空過山車,其中末日夢魘和美國環球影城最新推出的變形金剛採用相同技術,星空過山車的設備投資和室內星空模擬設計水平將會在迪士尼樂園之上;4d飛行影院採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立體電影技術,利用3d螢幕和懸掛式電動椅,加上風,水,氣味等各種感,讓遊客遨遊在世界各地名勝之中,感受自然界最美的風光,和美國迪士尼最著名的設備——遨遊加利福尼亞異曲同工。
馬家溝生態旅遊景區(3A) 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劉家溝鎮馬家溝村,地處膠東半島藍色經濟隆起帶和膠東半島黃金旅遊板塊的核心位置,距國家5A級旅遊景區蓬萊閣、三仙山、海洋極地世界只有15公里,休閒區毗鄰煙蓬觀光大道,北距蓬萊新港8公里,南距潮水國際機場8公里,海、陸、空融合交匯,交通暢達便利。此處依山傍海,環境優美宜人,18公里葡萄長廊穿境而過,知名酒莊珠環玉繞,有機果蔬遍布周邊。目前,馬家溝生態旅遊度假區已經初步形成葡萄酒文化體驗區、濱河臨水垂釣區、特色果蔬採摘區、農家樂休閒區、綜合餐飲服務區、特色夜景觀賞區等6大板塊,融合了酒堡臨風、休閒垂釣、茂園採摘、木屋風情、花港觀魚等近10個景點,讓“村在景中走,人在畫中游”變為現實。馬家溝生態旅遊度假區先後接待來自韓國、蘇格蘭、瑞士、加拿大等國以及國內香港、台灣和北京、上海等地的遊客20餘萬人,成為煙臺乃至膠東地區最有魅力的休閒鄉村之一。
蓬萊古船博物館 是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古船博物館,2012年對外正式開放,占地面積7276平方米,投資1億多元,陳列了1984年和2005年在蓬萊水城小海中清淤時出土的4艘中外古船和大量歷史文物。館內通過大量實物、模型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系統地介紹了登州古船的歷史、再現登州古港的繁榮景象。
蓬萊·和聖(國際)農莊位於蓬萊市中南部,成立於2007年,總占地面積10萬畝,是由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注資參股的股份制民營企業。公司秉承崇尚自然,循環利用,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依託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煙臺市農科院的技術支持,在有機果蔬栽培、渤海馬保種繁育、特種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等領域廣泛開展研發與合作,並成為山東省指定唯一渤海育種場及北京林業大學教科研基地,經過幾年的建設與發展,公司從有機果蔬種植到休閒旅遊開發,從特種禽畜養殖到優質苗木培育,形成了一個農林牧漁娛等多項產業集群,並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管理不斷規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打造北海南山,北登仙境蓬萊閣,南遊和聖百馬園的旅遊新格局。和聖公司開發並完善了可容納300人的馬術騎乘、乘坐觀光馬車,室內馬術表演等項目,為此建造了馬術表演大廳,遊客在這裡可欣賞馬術列隊,盛裝舞步,跨越障礙及阿拉伯馬自由奔跑的壯觀場面,同時可乘坐觀光馬車遊覽和聖公司的有機生態園,也可親自騎馬,做一回騎士,感受騎乘所帶給您的刺激和快感。於此同時公司還設立了VIP馬術俱樂部,俱樂部實行會員制,設有普通會員、中級會員、高級會員。目前已有近200人成為我們尊貴的會員,會員們騎完馬後,在我們會所品酒、喝茶、飲用咖啡,體驗和享受浪漫的貴族生活。園區內還建造了200餘公里的國際馬術耐力標準賽道,為園區承辦大型馬術比賽提供了完善的設施和場地。

著名人物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宋慶,(1820-1902),字祝三,蓬萊市泊子宋家村人。
戚繼光戚繼光
張伯龍,晚清名醫,清光緒時太醫院御醫、瓊島知府,原名張士讓,蓬萊縣(今蓬萊市)城裡西街人。把中風之病因學和治療水平推進了一大步。他的醫術非常高,曾經是老佛爺的御醫。
吳佩孚,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萊城裡人。北洋軍閥首領。
于學忠,于學忠(1890-1964),字孝侯,蓬萊市於家莊村人。國民黨愛國將領。
楊振聲,楊振聲(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筆名希聲,蓬萊市水城村人。現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楊朔,(1910-1968),原名楊毓(王+晉),字瑩叔,蓬萊城裡人。當代著名作家。 夏侯蘇民 ,(1919-1946),原名張培禮,蓬萊市夏侯村(原名興村)人。膠東戰鬥英雄。
慕湘(1916-1988),原名慕顯松,又名慕松君、渤霖、白琳、白松;蓬萊城裡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孫丹林,孫丹林(1886-1971),字漢塵,蓬萊城裡人。
欒調甫(1889-1972),蓬萊城裡人。少時從師學習國文和英文,成績卓著。
於眉(1914-1980),原名於經海,蓬萊市安香於家村人。蓬萊人民抗日武裝起義主要領導人,中共蓬萊縣委第一任書記。
汪雅臣,汪雅臣(1911-1941),別名王景龍,蓬萊市人。
吳佩孚吳佩孚
孟學農,男,1949年8月生,山東蓬萊人。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北京市副市長、市委副書記、市長,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山西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代理省長、省長,現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
閻崇年,男,山東蓬萊人,漢族,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北京孔廟國子監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蓬萊市戚繼光研究會名譽會長。
葛庭燧(1913—2000),中國著名金屬物理學家,山東蓬萊人;1937年獲清華大學理學士學位,1943年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早年在美國參與過著名的“曼哈頓計畫”,後歸國;擔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主要從事固體內耗、晶體缺陷和金屬力學性質研究,是國際上滯彈性內耗研究領域創始人之一;葛庭燧一生刻苦進取、努力拚搏,他拋棄美國穩定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並傾其所有的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祖國。
劉光鼎,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1929年12月29日出生,山東蓬萊人。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5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海洋物探隊。1980年任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司副司長、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副局長。1989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1993年當選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並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進展》主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所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
楊起(1919-2010),男,山東蓬萊人,歷任中國煤炭學會理事和名譽理事,中國地質學會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名譽主任,中國煤岩學組副組長、組長,國際地質合作計畫(IGCP)166項國內組長。
周榮鑫(1917—1976) 原名周文華。山東蓬萊縣(今蓬萊市)城裡西關人。曾任國務院秘書長、教育部部長。教育家。

城市榮譽

國家級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休閒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葡萄酒名城、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