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科

蒺藜科

蒺藜科一般為灌木,也有少數是喬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為兩個至多數的羽狀複葉托葉成對;花兩性,雄蕊花絲基部有鱗狀附屬物;果實為蒴果,稀為漿果核果。本科植物多數是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有的品種種子可榨取工業用油或提取染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蒺藜科
  • 拼音:jí lí kē
  • 學名:Zygophyllaceae R. Br. (1814)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薔薇超目
  • 蒺藜目
  • :蒺藜科
植物簡介,形態特徵,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識別要點,植物所屬,比較研究,做法及營養知識介紹,蒺藜科知識介紹,蒺藜科營養分析,蒺藜科適合人群,蒺藜科食療作用,蒺藜科做法指導,

植物簡介

蒺藜科只有30屬大約25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的乾旱地區,中國有5屬,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較乾旱地區。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其分入無患子目,但2003年根據基因分類的APG Ⅱ 分類法沒有將其分入任何一目,只是I類真薔薇分支中的一個獨立科,也可以單獨列為一個“蒺藜目”,刺球果科也可
以單獨列為一科也可和蒺藜科合併。
蒺藜科蒺藜科
本科植物一般為灌木,也有少數是喬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兩個至多數的羽狀複葉托葉成對;花兩性,雄蕊花絲基部有鱗狀附屬物;果實為蒴果,稀為漿果核果
本科植物多數是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有的品種種子可榨取工業用油或提取染料。

形態特徵

蒺藜科,雙子葉植物,25屬,240種,主產兩半球的乾燥地區,中國有5屬,33種,南北均有分布,西北部最盛。草本至矮小灌木;葉對生或互生,單葉、2小葉至羽狀複葉托葉小;花兩性,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單生於葉腋或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圓錐花序萼片5,稀4;花瓣5;花盤隆起或平壓;雄蕊與花瓣同數或2-3倍,著生於花盤下,花絲基部或中部有腺體1個;子房上位,有角或有翅,通常5室,稀2-12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室間或室背開裂的蒴果,果瓣常有刺,稀為核果狀的漿果
蒺藜科Zygophyllaceae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科。草本或灌木。葉對生、互生或簇生單葉羽狀複葉;具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兩側對稱萼片4~5,花瓣同數;雄蕊與花瓣同數,或3至多倍,花絲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鱗片,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漿果狀核果;分瓣果。約有半數屬為單種屬。主要分布於乾燥地區。中國有5 屬30種,主要分布於西北各省區荒漠和半荒漠的沙區和礫石山坡。本科有些屬的植物 ,可以入藥,如蒺藜屬 ,多數種類有固沙作用,有些植物的果可供食用。本科分駱駝蓬亞科、霸王亞科、白刺亞科和四合木亞科。
有的蒺藜科屬落葉小灌木,一般高30-50厘米,多分枝;1-2年生枝灰黃色或黃褐色,密被白色丁字毛。偶數羽狀複葉,在長枝上對生,在短枝上簇生;小葉2,無柄,著眼點生在極短的葉軸上,肉質,倒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具毛,長3-8毫米,先端具突尖,斟部楔形,全緣托葉膜質。花兩性,單生葉腋或1-2朵生於短枝上;萼片4,長圓形,約3毫米,被丁字毛,宿存;花辨4,白色或淡黃白色,倒卵形,長約4毫米,基部具爪;雄蕊8,2輸排列,外輪4枚較短,內輪4枚較長,花絲基部有膜質附屬物;具花;心皮4,子房4深裂,被毛,花柱單一,絲狀,著生於4深裂子房的基 部。蒴果4深裂,每裂瓣微彎曲,長5-7毫米,寬2-3毫米,內具1粒種子,熟時黃色;種 子無胚乳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分布區的氣候 特徵為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的大際強烈。年均溫為9℃左右,極端最高溫達39℃,極端最低溫達-32℃,晝夜溫差懸殊。乾旱少雨,年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7、8月,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油柴為強旱生小灌木,是草原化荒漠群種之一。根系非常發達,多生於石質低山、砂礫質高平原及是洪積等地,地表具石礫或覆沙,基岩為沙岩,土壤為灰漠土。在荒漠中,主要的伴生植物有黃花紅沙reaumuria trinyna Maxim.紅沙Rsoongorica(pall)maxim珍珠豬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bunge)Maxim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
蒺藜科蒺藜科

識別要點

草本常為羽狀葉,刺狀托葉常宿存。
輻射對稱花兩性,萼片5 枚稍合生。
花瓣同數無腺體,雄蕊與之成整倍。
子房上位4 5 室,每室胚珠2 至多。
蒴果開裂常有刺,因而得名作蒺藜

植物所屬

白刺屬 Nitraria Linn.
駱駝蓬屬 Peganum Linn.
駝蹄瓣屬 Zygophyllum Linn.
霸王屬 Sarcozygium Bunge
蒺藜屬 Tribulus Linn.
四合木屬 Tetraena Maxim.

比較研究

為揭示分布於西鄂爾多斯高原的中國特有種四合木對生境的適應性及與其他屬的親緣關係,用PCR直接測序方法,對四合木與同生境蒺藜科(zygophllyaceae)其他3個種的核糖體DNA ITS片段進行了序列分析,結果表明,4種植物在ITS片段長度、GC百分含量和變異位點數上均存在一定差異,ITSl長177-212bp,ITS2長218-237bp;GC含量為57.7%~62%,信息位點比例30.1%,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與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 Maxim)在系統位置上較相近,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與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較相近,ITS所揭示的親緣關係與這些種的形態學胚胎學特徵相似。
蒺藜科蒺藜科
研究不同貯藏條件和光照對5種蒺藜科植物(駱駝蓬Pegannum harmala、唐古特白刺Nitrari tangutoru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駝蹄瓣Zygophyllum fabago和多裂駱駝蓬Peganum multisectum)種子萌發的影響。結果表明,低溫貯藏對這5種植物的種子萌發有顯著影響,並且種子萌發對光、暗的回響隨貯藏條件和貯藏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根據這5種植物在不同條件組合下的最大萌發率,擬定出了種子萌發的最佳貯藏條件和萌發條件:①濕-冷貯藏能使駱駝蓬種子具有較高的萌發率,此時對光照沒有明顯的要求:②多裂駱駝蓬種子經過80 d濕-冷貯藏後在光下能達到很高的萌發率,同時,其80 d乾-冷貯藏後在暗條件下的萌發率接近同樣的效果:③唐古特白刺種子更適合光下萌發,在濕+低溫+光照處理下,種子經過三個貯藏期後均具有較高的萌發率,而乾-冷貯藏種子只有冷藏80d後才能達到較高萌發率:④泡泡刺種子適合乾-冷貯藏,對光照沒有要求:⑤駝蹄瓣種子在乾、濕貯藏後,其萌發率無明顯差異,但在暗條件下萌發率略高於光條件下,並且達到最大萌發率所需要的冷藏時間短(20 d)。

做法及營養知識介紹

蒺藜科知識介紹

蒺藜科植物蒺藜大花蒺藜的成熟果實。蒺藜科一年生草本,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分布於全國各地;大花蒺藜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濱沙灘或荒地上,分布於海南、雲南等地。8至9月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時,割取全株,曬數日,脫粒,再曬乾。1.蒺藜科多由5個分果瓣組成,排列成5棱狀球形,直徑7至12毫米。單一分果瓣為斧狀三角形,長3至6毫米,淡黃綠色,背面隆起,有縱稜角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長刺、短刺各1對,八字形分開,側面粗糙,有網紋,灰白色;果皮堅硬,木質,內含種子3至4粒。種子卵圓形,稍扁,有油性。氣微,味苦。
⒉ 大花蒺藜科,分果瓣背面只有1對大針刺,含種子4至6粒。
以果粒均勻、飽滿堅實、色灰白者為佳。

蒺藜科營養分析

臨床主要是將蒺藜科子作為疏肝祛風、利水明目藥使用。藥理研究結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壓作用,並有利尿功能;臨床也證實,白蒺藜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其所含哈爾滿鹼對皮層及其運動中樞脊髓有興奮作用。它還有抗膽鹼脂酶的作用,使組織對乙醯膽鹼的敏感度增加。近來有人發現,白蒺藜有抗食慾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因為白蒺藜有抗食慾作用,故應有減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緒的健康,與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壽是有密切關係的。以此來看,長服蒺藜子是確有可能使人達到“身輕長生”目的的。

蒺藜科適合人群

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

蒺藜科食療作用

蒺藜科味辛、苦,性平;歸肺、肝腎經;體輕宣散,可升可降;
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風除濕的功效;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胸脅不舒,乳房脹痛,產後乳難,經閉,風疹瘙癢,白癜風瘰癧惡瘡

蒺藜科做法指導

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者可與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同用,以平肝潛陽熄風
肝氣鬱結胸脅乳房脹痛者,可與香附鬱金青皮瓜蔞等配伍,以疏肝理氣止痛。
風疹瘙癢屬風邪偏盛者,多與荊芥、防風、羌活等配伍, 以祛風止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