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蒸,漢字,指的是利用水蒸氣使食物變熱。

釋義,組詞,古籍解釋,

釋義

蒸 zhēng
筆畫拆分:
蒸 (一丨丨乛丨乛丿丶一丶丶丶丶)
①蒸發:~氣。
②利用水蒸氣使食物變熱:~饅頭∣把剩飯一一~熟。
另外,在古代,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後,弟弟或者侄兒可以娶寡嫂或者嬸母,叫做“報”
兩者合稱收繼制,也叫轉房制
這種婚姻制度主要盛行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是符合道德規範的,此外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保存。
隋唐朝皇室的許多做法也體現了胡人的習俗。隋文帝楊堅死後,他的兩個寵妃宣化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隋煬帝楊廣都收留了,歷史書還一本正經地說“太子蒸焉。”“亦為煬帝所蒸。”漢書生們的定義是:“蒸,下淫上也。
③蒸:同烝,冬祭。
今見祭足遠行,肆無忌憚。乃密使人迎公子亹在家,乘昭公冬行蒸祭,伏死士於半路,突起弒之,託言為盜所殺。——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組詞

〖蒸發〗液體表面緩慢的轉化成氣體。
〖蒸餾〗把液體混合物加熱沸騰,使其中沸點較低的組分首先變成蒸氣,再冷凝成液體,以與其他組分分離或出去所含雜質。
蒸籠〗用竹篾、木片等製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
〖蒸氣〗液體或固體(如)因蒸發、沸騰或升華而變成的氣體:水~∣苯~。
〖蒸食〗饅頭包子花捲等蒸熟了吃的麵食的總稱。
〖蒸騰〗(氣體)上升:熱氣~。
〖蒸融〗被初陽的太陽熱的蒸發、融化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蒸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唐韻》煑仍切,音烝。《說文》折麻中榦也。《詩·小雅》以薪以蒸。《箋》麤曰薪,細曰蒸。《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內饔之事。《疏》自然小者曰蒸也。
又眾也。《詩·大雅》天生蒸民。
又地名。《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蒸丘。
又通烝。《爾雅·釋天》冬祭曰蒸。《注》進品物也。
又《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列子注》溫蒸同乎炎火,音去聲。《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羣經音辨》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為薪蒸。
考證:〔《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內外饔之事。《注》自然小者曰蒸也。〕謹照原文內外改外內。注改疏。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蒸
折麻中榦也。從艸烝聲。,蒸或省火。煑仍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