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飯成粥

蒸飯成粥

【原文】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太丘問:" 炊何不餾?" 元方、季方長跪曰:" 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 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 對曰:"仿佛志之。" 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蒸飯成粥
  • 出自:《世說新語·夙惠》
  • 相關人物:元方
  • 元方性格:有禮有節,不卑不亢
譯文,注釋,其他,出處,

譯文

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放箅子,米都落進鍋里。太丘問:" 為什麼沒蒸飯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 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箅子,飯都成了粥了。" 太丘說:" 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麼嗎?" 兄弟回答道:" 大概還記得。" 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 能夠這樣,只要喝粥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吃飯呢?"

注釋

詣:拜訪。
使:讓。
論議:這裡指談論玄理。
進火:燒火。
委:丟開;捨棄。
箅:蒸食物用的竹屜。
釜:鍋。
餾:把米放在水裡煮開,再濾出蒸熟。
糜:比較稠的粥。
爾:你們。
識:記住。
志:記、記住
著:附著
俱:一起,都
更相:互相。
易:修整。
奪:失誤、遺漏。
不:通“否”,用在句末表疑問。
俱委:都停下來
竊:偷(聽)
仿佛:大概,還
炊:做飯
著:放置
志:記住

其他

元方的性格特點:
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年紀雖小,卻能明辨是非,擺道理,說事實,雖幼不能欺。
與元方有關的:《陳太丘與友期行》(人教版語文書七上)
問題:
  1. 陳元方兄弟倆,為什麼會蒸飯成粥?(要求用原文回答)
    答: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
  2. 表現了元方、季方怎樣的品質?
    答:勤奮好學(言之有理即可)。
  3. 翻譯句子:爾頗有所識不?
    答: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麼嗎?
  4. 通過原諒兩個兒子的過失看出陳太丘是個什麼樣的人?
    答:看出他是一個穩重,守信用的人。
“飯落釜中”的“釜”意思是“鍋”,含這個字的成語有焚舟破釜,釜底抽薪,釜底游魚等。

出處

《蒸飯成粥》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說新語》的三卷三十六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十三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