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橋集

蒲橋集

《蒲橋集》是作家汪曾祺編寫的實體散文集共60多篇。2000年7月1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現代作家散文家、文體家。

基本介紹

  • 書名:蒲橋集
  • 作者:汪曾祺
  • ISBN:9787506318419
  • 類別:散文-中國-現代-選集
  • 頁數:282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07-01
出版信息,89年版,94年版,1989年版,2000年版,作者簡介,

出版信息

89年版

作者: 汪曾祺
89年版封面89年版封面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副標題: 四季文叢
出版年: 1989年3月
頁數: 367
定價: 3.55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6302029

94年版

作者: 汪曾祺
94年版封面94年版封面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1994/9(第2版第2刷)
頁數: 328
定價: 8.15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6307864

1989年版

自序
國子監
下水道和孩子
果園雜記
葡萄月令
釣魚台
藻鑒堂
午門
橋邊散文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一個愛國的作家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老舍先生
金岳霖先生
天山行色
湘行二記
旅途雜記
滇游新記
嚴子陵釣台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跑警報
觀音寺
昆明的果品
泡茶館
昆明食菌
雲南茶花
故鄉的食物
吃食和文學
口蘑
手把羊肉
散文四篇
夏天的昆蟲
童歌小議
踢毽子
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
香港的鳥
林肯的鼻子
懸空的人
美國短簡
八仙
建文帝的下落
楊慎在保山
杜甫草堂、三蘇祠、升庵祠
鱖魚
蘇三、宋士傑和穆桂英
熬鷹、逮獾子
狼的母性
隨筆兩篇
水母宮和張郎像
壩上
猴王的羅曼史
《戲聯選萃》序
《市井小說選》序
從桂林山水說到電視連續劇《紅樓夢》
字的災難
太監念京白
自報家門

2000年版

自序
2 下水道和孩子
3 果園雜記
4 葡萄月令
5 釣魚台
6 藻鑒堂
7 午門
8 橋邊散文
9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10 一個愛國的作家
11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2 老舍先生
13 金岳霖先生
14 天山行色
15 湘行二記
16 旅途雜記
17 滇游新記
18 嚴子陵釣台
……
.再版後記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現代作家散文家、文體家。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
汪曾祺先生小時候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43年畢業後在昆明上海執教於中學,出版了小說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職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行至武漢被留下接管文教單位(現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1950年調回北京,在文藝團體、文藝刊物工作。1956年發表京劇劇本《范進中舉》。1958年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的農業研究所。1962年調北京市京劇團任編劇。1963年出版兒童小說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參與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80年代以後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讚譽。出版了小說集《晚飯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論文集《晚翠文談》等。所作《大淖記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比較有影響的作品還有《受戒》、《異秉》等。所作小說多寫童年、故鄉,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在渾樸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和諧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脫離外界的喧譁和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自覺吸收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汪曾祺同別人不一樣之處,在於他接受過西南聯大正規的高等教育,當屬科班出身。他雖也喜歡做學問,但同那些大學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於辭章考辨之類的“國小”,做的是闡幽發微的工作。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繼承明清散文傳統和五四散文傳統,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張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也息息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去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美學價值。他長於江南,定居於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鬥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閒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淨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於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當今社會,由於複製技術造成的那種虛擬幻化的“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因為它們的虛幻和刻板,已經不再具備可體驗的審美特徵。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徵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汪曾祺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貢獻,就在於他對“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的解構,在於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於他幫助人們發現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之所以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須指出,汪曾祺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蘊著他獨特的人生體驗,但其效用並不只是自娛一己的性情,他強調自己的作品還應於世道人心有補,於社會人生有益,決不是要把個人與社會隔離開來,對立起來。他的作品間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張的隨緣自適、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斷然有別於魏晉文人的清談和頹廢,在本質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描繪是樂觀向上的,相信“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現代藝術,太多的誇飾,太多的刺激,太多的藉助聲光電氣。汪曾祺則是要從內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淨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