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村鎮(蒙村鄉)

蒙村鎮

蒙村鄉一般指本詞條

蒙村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東南部,地處東經109°16′39″-109°27′38″,北緯23°30′52″-23°47′42″。鄉府駐地蒙村街,距市區22公里。東鄰南泗鄉,南界寺山鎮,西連城廂鄉,東北接高安鄉,北與正龍鄉隔河相望,西南和三五鄉相鄰。全鎮有13828戶約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822人,非農業人口4215人,男性29316人,女性26721人,漢族2萬人,壯族3.7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蒙村鎮
  • 外文名稱:Mengcu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來賓市興賓區
  • 下轄地區:蒙村、龍南、大步、長叨、碑頭、歌朗等
  • 政府駐地:蒙村街
  • 電話區號:0772
  • 地理位置:興賓區東南部
  • 面積:247.9平方公里
  • 人口:5.7萬人
  • 方言:客家話、壯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G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河流:,氣候:,土壤:,礦產,植物:,動物:,經濟概況,農業生產方面,林業工作方面,社會事業,文化風景名勝,村規碑記,尖石頭,古廟,潘崬馮羽廟:,中獅甘王廟:,獨正雷王廟:,革命烈士紀念碑,

建制沿革

民國38年(1949),蒙村屬石塘鄉轄的一個自然村。1950年為石塘區所轄。1951年4月,石塘區改稱第七區人民政府。1952年11月,七區區址設在蒙村。1955年12月,七區改稱蒙村區公所。1958年1月,撤區設鄉,蒙村區分設為蒙村、龍南2個鄉人民委員會。同年8月,縣委宣布鄉鎮實現人民公社。1962年9月,撤銷公社,恢復區的建制,蒙村、龍南2個公社合併為蒙村區公所。1967年5月,成立蒙村區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1968年3月,成立蒙村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1月,改為蒙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改稱蒙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10月,機構改革,改稱蒙村鄉人民政府,2014年6月撤鄉建鎮,改稱蒙村鎮人民政府至今未變。

行政區劃

蒙村鎮政府轄蒙村、堯村、龍南、大步、洪江、那埡、桂枝、碑頭、思畔、河敏、長叨、盤龍、銀峽、歌朗1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蒙村村民委員會轄4個村屯,堯村村民委員會轄8個村屯,龍南村民委員會轄15個村屯,大步村民委員會轄4個村屯,洪江村民委員會轄9個村屯,那埡村民委員會轄5個村屯,桂枝村民委員會轄5個村屯,碑頭村民委員會轄6個村屯,思畔村民委員會轄11個村屯,河敏村民委員會轄11個村屯,長叨村民委員會轄2個村屯,盤龍村民委員會轄8個村屯,銀峽村民委員會轄10個村屯,歌朗村民委員會轄9個村屯。蒙村鎮共轄14個村民委員會112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自西南向東傾斜,南高北低。中部和中南部為平地,東部和西部為丘陵。境內主要山脈坐落在東、西部,南北走向。最高的岜灰山海拔289米,距洪江村委會1.7公里;馬鞍山主峰海拔281.3米,位於河敏村委會東部1.3公里處;大雪山海拔273.2米,位於獨正村東部;貓兒山海拔272米,位於長叨村北部。

自然資源

河流:

主要河流有紅水河河敏河、思畔河和屯故河四條。紅水河流經境內西南和西部,長達15公里。河敏河發源於寺山鄉大本村西面,流經鄉境中部,於西北部的龍南以東0.3公里處注入紅水河邊的地下溶洞,全長36公里。思畔河發源於鄉內洪江村委會境內,全長16.9公里,自東南向西北流經鄉內東部洪江、盤龍、思畔、堯村四個村委會,於北部紅河實業有限公司東北方0.9公里處注入紅水河邊溶洞;屯河河發源於鄉內西南部銀峽村委會潘崬村附近,由地下溶洞水湧出而成,全長17公里 ,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鄉內西部長叨、歌朗、龍南三個村委會境內,於龍南街西部0.5公里處注入江水河的地下溶洞。

氣候:

氣候溫暖,無霜期長,在正常情況下,境內1月份平均氣溫為12℃,7月份平均氣溫為29℃,年平均氣溫為22℃,年平均降雨量為1230毫米,年平均日照1670小時。氣候災害有旱澇災害、春秋季低溫寒害、霜害、暴雨等。

土壤:

砂土粘土兼占。旱地:薄沙紅泥土約884畝,沙質江泥土約4493畝,礫石紅土約259畝。水田:中沙地土約2182畝,酸性土田280畝,冷浸土田140畝,鹼性土田約2854畝。

礦產

以錳、重晶石、滑石、鑰、鐵、石灰石為主,東部上白、朝西有一定儲量,洪江重晶石礦、鉬礦及銀峽方解石,銀峽、鳳凰的滑石礦經有關部門鑑定礦持質良好,屬稀有礦產,已進入國際市場。

植物:

主要有松樹、杉樹、桉樹、苦楝樹、竹子、油茶樹、柑桔、黃皮果、荔枝、龍眼等。野生植物主要有野生藤、五指峰、金銀花等。

動物:

有黃瓊、野兔、穿山甲、貓頭鷹、鷓鴣、麻雀、哈蚧等。

經濟概況

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7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7300元,同比增長12%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9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實現財政收入1266萬元以上,同比增長15%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1億元,同比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51元,同比增長16%。

農業生產方面

2013年,水稻種植面積7萬畝,玉米種植0.97萬畝,大豆0.34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4萬畝;蔬菜2.1萬畝;抓好桑蠶生產,2013年新增桑園面積500多畝,目前全鎮桑園總面積達4500多畝。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鎮產蠶量200噸,產值達700多萬元。
2013年全鎮有蔗面積9.57萬畝,2013/2014年榨季預計甘蔗總產量45.5萬噸,進廠料蔗43.7萬噸,較2011/2012年榨季進廠料蔗多13.6萬噸。

林業工作方面

全面完成植樹造林、村屯綠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的發放、沼氣池建設任務,截止2013年共完成造林面積2350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250畝,完成零星四旁樹3.5萬株,全民義務植樹6萬株,成功調解林地糾紛8起。

社會事業

從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止,全鎮出生人口729人,人口出生率11.8‰,出生政策符合率92.64%,人口自然增長率5.43‰,多孩出生15人,政策外多孩率1.2%,長效避孕率86.16%,性別比107:100,出生及主要工作統計合格率100%,完成“四術”927例,其中結紮74例、放環685例、取環94例、人流引49例、引產25例。全鎮完成社會撫養費徵收67.28萬元.
2013年全鎮共有農業總人口55183人,應參保23096人,完成繳費80餘萬元,已完成錄入計算機信息系統13860多人,參保率達95.8%,全面完成新農保工作任務。

文化風景名勝

村規碑記

在福堂村北面60米處的社王北側,因碑刻村規民約,故名。碑呈四方形似轎,故又曾名“轎碑”。碑高0.45米,寬0.31米。正、左、右三面刻文,碑文內容為:偷牛、盜馬、勾引外人挖房(偷盜行為),在村內聚賭隱匿持贓,偷豬羊犬,偷雞鴨鵝,偷樹砍木等之罰款規定。序文先說明設規立約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後列出處罰條款。違者按規處理。此碑乃村民於清道光二年(1822)所立,是境內僅見的清代石刻村規民約。1986年6月20日,該碑被列為縣歷史文物。

尖石頭

位於福堂村西北0.5公里處,高7米,周長6米,拔地而起,奇姿峭巍,因峰類筆直,直指雲天,故名。又因形似筆尖,亦名石筆。此石原為一片群中獨立高聳的一座天然石峰。據傳清同治年間因自然化已失原貌。光緒年間福堂村人依原貌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以“封建迷信”之物而拆除。1981年再次重修。觀其形,大有揮筆藍天,書定詩章之勢,因此歷來福堂村人把它看作“才子執筆寫書”的化身。並以此自重、自勉、自強,積極送子女上學,鼓勵子女奮發上進,刻苦鑽研文化科學知識。

古廟

小里甘王廟:在桂枝村委會小里村東0.5公里的河敏河畔,坐西向東,始建於清光緒年。甘王者,乃甘六人也,因取姓稱廟,又臨小里村,故名。廟房用燒磚砌築,建築講究。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萬人。

潘崬馮羽廟:

在銀峽村委會潘崬村前,始立於清末(1991)。據傳,馮羽者乃馮羽人也。昔時為民執事公正,關心人民疾苦,逝後人民立廟紀念,後來演為神以供,因取其名稱廟,近潘崬村,故名。廟房建造具有特色,寺內偶像三尊:馮羽、其妻、其師傅。每年農曆正月十四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500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已被拆除,偶像已被燒掉,1981年再立廟房,偶像均已失原態。

中獅甘王廟:

在盤龍村委會中獅村旁麒麟山腳下。坐北向南,牆壁為三合土結構,始立於1909年,廟像5尊,還有大小偶像若干,平時廟內空蕩,偶像置於麒麟山岩中,只是到廟會期才將偶像從岩中取回放於廟內。

獨正雷王廟:

在龍南村委會獨山村背的獨山上,坐北朝南。自獨山西面沿山道遷回而上,山上有一平台,廟即建在其地.廟內偶像5尊。壁上雄獅猛虎栩栩如生。每年正月初十日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5000人。

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於蒙村鎮駐地東部0.7公里,下趙村西北約300米嶺坡處,坐東向西。記載1949年農曆十二月初二,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二大隊於蒙村鎮長叨村後山剿匪時,光榮犧牲的27名解放軍戰士及1951年大灣剿匪時犧牲的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