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扎國家賽車場

蒙扎國家賽車場(Autodromo Nazionale Monza,簡稱蒙扎賽道)是位於義大利米蘭北部的蒙扎附近的一座賽車場。此賽車場於1922年9月3日啟用,經過歷次整修,現在可容納113860名觀眾觀賽。在這個賽車場內舉行的最大型賽事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義大利大獎賽,並且在其建成伊始就成為了F1的舉辦地。除此之外,蒙扎賽車場還舉辦世界機車錦標賽世界房車錦標賽等國際賽事及一系列地方性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扎國家賽車場
  • 外文名:Autodromo Nazionale Monza,
  • 簡稱:蒙扎賽道
  • 地理位置義大利米蘭北部的蒙扎附近
歷史,1922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69年,1970年以後,賽道特性,

歷史

1922年至1949年

賽車場的首條賽道由米蘭汽車俱樂部出資,於1922年3月-7月修建,並由汽車運動促進公司運營。最初的賽道由碎石鋪成,占地3.4平方公里,總長10公里,由4.5公里的環形部分和5.5公里的公路部分組成。這條賽道於1922年9月3日啟用,舉辦的首場賽事是當月10日進行的第二屆義大利大獎賽
1928年,義大利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賽車事故在該賽道舉辦的大獎賽上發生。車手埃米利奧·馬特拉西(Emilio Materassi)及27名觀眾在這場事故中喪生。為保全全,1929年-1932年的大獎賽都只使用了該賽道的高速環形部分。然而,在1933年的大獎賽上,又有三名車手喪生,賽道的布局終於作出調整——增加了兩個減速彎並取消了長直道。

1938年-1939年,賽道進行了改建。改建工程新建了看台和入口,重鋪了路面,移除了部分賽道,並增加了兩個新彎道,從而使賽道總長度變為6.3公里。改造後的賽道設計一直使用到1954年。在這段時間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迫使所有賽事中止,部分賽場也因為缺乏維護而受損。直到1948年初,賽道在進行了兩個月的翻新後才得以重新投入使用,當年的大獎賽於10月17日在此舉行。

1950年至1969年

1950年,首屆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開辦,在蒙扎賽道舉辦的義大利大獎賽成為固定分站賽之一。1954年,賽車場進行全面改造,改建了一條5.75公里的賽道,新建了一條4.25公里的高速橢圓賽道。這兩條賽道也可組合使用,形式類似於最初的那條賽道。賽車場的基礎設施也進行了維護升級,以使車隊和觀眾獲得更佳的賽事體驗。
1957年和1958年兩年的6月末,義大利汽車俱樂部在這條高速橢圓賽道上先後舉辦了兩屆名為Race of Two Worlds的表演賽,由美國汽車俱樂部的印地賽車和歐洲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分別組成兩支隊伍對決,一共進行三場比試,每場都要完成63圈總長267.67公里的賽程。這項賽事逐漸以蒙扎納波利斯 (Monzanapolis)的暱稱為人所知。然而,歐洲的車手認為在這種斜面賽道上保持全速太過危險,所以最終只有瑪莎拉蒂和Ecurie Ecosse兩支車隊代表歐洲出席首戰。美國的車隊使用了為高速而粗糙的蒙扎賽道專門強化過的凡士通輪胎。而瑪莎拉蒂車隊使用的大號輪胎嚴重影響了其賽車的轉向性能,使得這支來自摩德納的車隊退賽。Ecurie Ecosse車隊的三輛捷豹D型(Jaguar D-type)賽車則使用了他們為勒芒24小時耐力賽設計的輪胎,這款輪胎在蒙扎賽道上雖未對賽車造成不利影響,但卻跟不上比賽的節奏。1957年,庫茲馬車隊的吉米·布萊恩在前兩場比賽中獲勝,而沃森車隊的特洛伊·魯特曼奪得第三場比賽的冠軍。1958年,捷豹法拉利和瑪莎拉蒂三隻車隊參加了比賽,但來自美國的車隊依然占據優勢,沃森車隊的吉姆·拉斯曼贏下了全部三場比賽。
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在1955年至1961年使用了組合型的10公里賽道進行義大利大獎賽。這一時期,斯特林·莫斯和菲爾·希爾分別贏下兩場冠軍,其中,希爾在蒙扎的冠軍更使他成為第一個在F1中奪冠的美國人。在1961年的大獎賽中,法拉利車隊的沃爾夫岡·范·特利普斯(Wolfgang von Trips)與蓮花車隊的吉姆·克拉克在帕拉波里卡彎發生碰撞,特利普斯的賽車騰空撞向護牆,導致他自己和15名觀眾在這次事故中喪生。儘管這一事故並沒有發生在橢圓賽道,但F1還是棄用了這個高速而危險的部分,自此以後的義大利大獎賽只使用較短的公路賽道,而橢圓賽道在F1賽事中最後一次出現是在1966年一部名為《大獎賽》的電影裡。這次事故後,賽場修建了新的護牆和護欄,並把加油區移到了賽道的遠處。1966年,兩個斜坡的中間增建了急彎。1968年發生在1000公里蒙扎(1000km of Monza)賽事中的致死事故使得賽場在這個彎角新建了緩衝區,並在彎前新增了一個永久性的急彎,而賽道長度也因此增加了100米。1969年,這條賽道舉辦了最後一次比賽——1000公里蒙扎,這項賽事之後在另一條公路賽道上舉行。隨後的幾十年中,儘管這個橢圓型賽道逐漸荒廢破敗,但它並未被拆除。1990年代,一年一度在這裡舉辦的蒙扎拉力賽使得它重新煥發了光彩。

1970年以後

隨著賽車車速的提高,1972年,賽道在Curva Grande和Ascari處分別增加了一個急彎以降低車速。這一變更使得賽道長度變為5.755公里。而MotoGP繼續使用改造前的賽道,直到1973年的兩次嚴重事故造成包括車手雅諾·沙里寧和倫佐·帕索里尼在內的五人死亡,導致這項賽事在蒙扎停辦至1981年。
1972年新增的急彎彎很快就失去了降低車速的效果。於是,賽場在1974年重建了Vialone彎,在1976年重建了Curva Grande彎,並在Lesmo之前新建了彎道,還擴建了緩衝區。經過這些改建,這條大獎賽賽道的長度增加到5.8公里。
隨著賽車車速隨技術發展而提高,賽場在1979年又進行了修改。這次賽道增加了若干路肩,擴展了緩衝區,改進了輪胎護牆,以保證賽車在衝出賽道時依然安全。同時,賽場的基礎設施也得到改善:維修區可以容納46輛賽車,圍場和驗車設施進行了升級。這些改善工程使得MotoGP在1981年恢復舉辦。在1980年代,進一步的安全改進工作持續進行著。與此同時,領獎台、圍場、維修區、看台和露營地進行了改進或翻建。
1994年,艾爾頓·塞納在聖馬利諾大獎賽因撞車事故喪生後,F1的安全問題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蒙扎賽道的三個長彎道因此被縮短以便設定更大的砂石緩衝區, 而賽道長度也減短到了5.77公里。1997年,看台進行了改造,可容納的觀眾數達到了51000位。2000年,經常在賽事開始時引發事故的兩個左向急彎被改造成了一左一右的兩個急彎,以消除原先剎車區設計問題所造成的安全問題。第二個發卡彎也進行了改造。在同年舉辦的F1大獎賽上,在這些新彎角處依然發生了連環追撞,一位名為保羅·吉斯里姆伯蒂(Paolo Gislimberti)的賽道工作人員被事故中飛出的一隻輪胎擊中喪生。
2007年,第二個發卡彎的緩衝區由砂石改為瀝青表面。這一設計沿用至今,目前的賽道長度是5.793公里。

賽道特性

蒙扎賽車場的大獎賽賽道主要由長直道和高速彎道組成,包括著名的加拉尼德彎(Curva Grande)、萊斯莫彎(Curva di Lesmo)、阿斯卡里彎(Variante Ascari)以及帕拉波里卡彎(Curva Parabolica)。車手們一般會以全油門通過這些路段,因而F1賽車的極限速度也得以在此展示出來。在20世紀90年代,使用V10發動機的賽車可以達到372千米/時的速度,而在2012年使用V8發動機的賽車則可以達到320千米/時。這條賽道基本平坦, 只在萊斯莫彎和阿斯卡里彎之間有緩坡。基於以上的賽道特性,賽車需要較低的抓地力及下壓力以保證高速,因而車手在低速彎角遇到的轉向不足問題會比其他賽道嚴重。然而,在第二計時段,車手們又會遭遇轉向過度的問題,這就依靠反向鎖定技術來解決了。機車在本賽道上的最快圈速是由義大利車手馬克斯·比亞吉(Max Biaggi)在2011年世界超級機車錦標賽(Superbike World Championship)上創造的,為1:41.745。賽車在本賽道的最快圈速由法拉利車隊的魯本斯·巴里切羅在2004年F1義大利大獎賽上創造,為1:20.0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