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火盆

蒙古火盆,蒙古族傳統取暖、炊事爐具。

蒙古族歷史上以遊牧、狩獵為業,又處於內陸高寒地區,火與他們的飲食、住、行密切相關。雷火及森林、草原大火也給他們造成可怕的災難,因此他們崇拜火,相信有火神,每年定期進行祭火。為了控制用火,保存火種、取暖,燒烤、烹煮食物,遂採用安全、方便的火盆,亦成為他們祭火、祭灶的地方。最初是就地取材,用石塊在蒙古包中央搭砌一個火池子。成吉思汗的軍隊在行軍途中就地搭火盆取暖。燒烤羊肉。後來又使用泥盆、鐵盆。明清以後,定居從農的蒙古族農舍中也離不開火盆。火盆使用乾牛糞或柳枝等木材作燃料。不用時,用灰封閉,火種經久不滅。結婚時,夫妻對著火盆行拜天禮。不能用刀、劍刺入火盆,不許往火盆里潑髒水、倒髒物,不許在火盆上烤腳,亦不能隨意跨過火盆。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祭火時,往火盆里放紅棗和奶食品。舉行慶典、祭祀,要將德吉(第一杯酒、第一碗食品)敬獻火神。古代蒙古族還以幼子主灶(火盆),繼承父母的遺產,主辦喪事。火盆至今仍在蒙古族中普遍使用,其多功能無以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