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茶道

客人來家以後,要給端茶,這是歡迎客人的一種禮節。客人坐好以後,主人站起來,雙手捧著茶碗,向客人敬獻。客人也要坐起來,用右手把茶碗接過去,放在桌上。主人接著雙手端來一盤奶食,客人用右手接過,倒在左手裡,用右手的無名指將鮮奶醮取少許,向天彈灑,並放在嘴裡舔一舔。端茶的時候,女人們一定要衣冠整齊,儀態大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蒙古族茶道
  • 地理標誌:內蒙古
簡介,分類,素茶,搗茶,麵茶,

簡介

品嘗茶和鮮奶都有是蒙古人見面的一種禮節性活動,往往並不是真給客人解渴。茶碗不能有裂紋,一定要完整無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裡倒茶的時候,一不定要把銅壺或勺子拿在右手裡,從里首倒在茶碗裡。茶不可倒的太滿,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獻茶的時候,手指不能放在茶里。可以多少晃蕩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來。倒茶的時候,壺嘴或勺頭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門)向外,因為向里福從里來,向外福朝外流。
給老人或貴客添茶的時候,要把茶碗接過來添茶,不能讓客人把碗拿來在手裡去添茶。一般較隆重的儀式是: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別作為德額吉沁去潑灑,之後才能開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齡的大小,從長者開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後,就要給客人添茶。錫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給客人敬一碗茶,然後把茶壺放到客人面前,讓客人隨意自倒自飲。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後,其中一個最長者要端著茶碗,說唱《茶的祝詞》。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著長者的尾音說道:“扎,願祝福應驗。”把碗裡的茶喝完,勺子從鍋里拿出來,就可以上路了。

分類


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牧民以喝磚茶為主,東部地區的牧民以喝紅茶為主。磚茶在熬的時候,可以單熬或加入其他佐料,除奶茶外還有以下幾種。

素茶

水燒開以前,把事先搗好的磚茶末放進去,加上適量的鹽。茶水一滾開,就用勺子反覆的揚,等茶香散發出來以後,灌在壺裡端上來飲用。這種茶因為沒放奶子,所以稱為素茶(黑茶)。冬天牲畜奶子幹了以後大多喝素茶。

搗茶

熬好素茶以後,把茶葉皮撈出去,倒在一個特製的有木杵(搗茶器)的桶里,裡面放進酥油、奶子、奶皮子,用木杵搗,直到跟奶皮子等物溶為一體時,停止搗茶,倒在茶壺裡飲用。做法跟藏族的酥油茶相近。這種茶一般敬給老年人喝。

麵茶

把熬好的素茶撈出茶葉皮以後,再倒回鍋里,把腰窩油或肚油切成碎塊灑進去,再加上酪蛋之類,共煮一陣後,把炒熟的白面撒進去,拌勻以後再煮。這種茶白面要放的合適,不能放得的太多,否則就會做成稀飯;而放太少,顏色就發白,變成淡茶,喝起來很不爽口。麵茶一般在冬天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