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窯

董窯

宋代北方著名民窯。亦稱“董窯”。在汴京以東的陳留縣,故名。但未發現窯址。以東青器見著,與官窯、哥窯並列。盛於北宋。東青器亦稱“青東器”、“青冬器”。胎骨細緻,釉面光潤,釉色淡青,有深淺兩種,近似“汝器”,但無蟹爪紋,多紫口鐵足。東窯,最早見於宋詩人張耒“碧玉琢成器,知是東窯瓷”句。

明曹昭《格古要論》有董窯條,謂其特徵與官窯相似,而又不及,今亦少見。明清兩代談瓷筆記多引用之。但董窯實物未見傳世,窯址亦無明確地址,或為東窯之誤會。“舊哥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色好者類董窯,今也少有”。“董窯出淡青色細紋多有紫口鐵足比官窯無紅色質粗而不細潤逮官窯多矣今亦少見”

清蘭浦《景德鎮陶錄》:“東窯,北宋東京民窯也,即今開封府陳留等處。土脈黎細,質頗粗厚,淡青色,亦有淺深,多紫口鐵足,無紋,比官窯器少紅潤”。後人有“東窯”為“董窯”者,窯址迄今未被發現。到明清,景德鎮曾仿製東青釉,清雍正的豆青釉也被稱作東青

邵蟄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董窯,系北宋時東京民窯所造,即今開封等處。土脈細緻,器質頗粗厚,淡青色有深淺二種。因系東窯所造,故曰東青。《陶成記事》稱為東窯,並云:東青有深淺二種。唐氏《肆考》則誤為董窯,且稱東青色為冬青色,殊謬 清蒲松齡《家政內編》謂:董窯:淡青色,細紋多;亦紫口鐵(足),比官窯,無紅色,質粗, 不細潤。哥窯:舊窯色青,濃淡不一,有鐵足紫口。好者,類。元末新 窯粗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窯
  • 產地:汴京以東的陳留縣
  • 繁盛時間:北宋
  • 性質:宋代北方著名民
簡介,鑑定要點,

簡介

董窯即指民窯,相對於官窯而言。 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董窯《宋會要》窯務條文載:“京東西窯務掌陶工為磚瓦器給營繕之用,舊有東西二務景德四年廢止,大中祥符二年復置東窯務。” 宋代北方著名民窯。亦稱“董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以東青器見著,與官窯、哥窯並列,盛於北宋。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有董窯條,謂其特徵與官窯相似,而又不及,今亦少見。明清兩代談瓷筆記多引用之。但董窯實物未見傳世,窯址亦無明確地址,或為東窯之誤會。

鑑定要點

胎骨細緻,釉色淡青,有深淺兩種,近似“汝器”,但無蟹爪紋,多紫口鐵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