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市甜瓜

董市甜瓜

董市甜瓜,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董市甜瓜適宜種植區為枝江市董市鎮及周邊地區,其果形呈梨形或闊梨形,果皮灰綠色,可見暗綠條紋或者深青條紋,果皮光滑,果肉可食比例高,淡黃綠色,脆甜爽口,清香多汁,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止渴解煩熱功效。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董市甜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市甜瓜
  • 產地名稱: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 品質特點:脆甜爽口,清香多汁,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46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氣候特徵,土壤地貌,水文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董市甜瓜果形梨形或者闊梨形,單瓜均重1000克以上。果皮灰綠色,可見暗綠條紋或者深青條紋,果皮光滑。果肉可食比例高,淡黃綠色,脆甜爽口,清香宜人。
  • 內在品質指標
董市甜瓜滲樂欠可溶性糖≥8%,總酸≤0.18%,可溶性固形物≥11.5﹪,維生素C≥150毫克/千克。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產地環境

氣候特徵

董市甜瓜適宜種植區為枝江市董市鎮及周邊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平均氣溫16℃~18℃,三月份10.5℃,四月份11.4℃,五月份21.6℃,六月份25.3℃,這四個月是董市甜瓜生長的主要季節。年平均有效櫻阿殃積溫2850℃,日照時數2145小時,無霜期273天,降雨量1200毫米,4~6月降雨量充沛,一般在600毫米左右,與甜瓜開花座果,膨大需水的生育期相吻合,能夠滿足董市甜瓜的生長需求。

土壤地貌

董市鎮及相鄰地區地形以平畈崗地為主,海拔50~100米,黃土平崗和黃土平畈愚駝棕,基本上相對高差在20米以內朵洪辣店,其地勢平緩,田塊大而成片。
董市甜瓜產區土質為砂壤和黃棕壤,主要成土母質黃棕壤,屬於水稻土類,瀦育型水稻土亞類,黃棕壤型第四紀粘土泥田土屬,土壤結構為塊狀、粒狀、團粒狀。pH值6.0~6.8,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

水文條件

董市甜瓜產區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水庫,境內有魯港水庫等大小水庫10餘座,魯港水庫是枝江城市生活水源,其餘水庫水質也達到生活用水標準。境內建有良好灌溉排水溝渠系統,瑪瑙河、東乾渠、西乾渠等排灌支渠貫穿整個產區,該水系提高了董市甜瓜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董市甜瓜遇旱能灌、遇澇能排。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歷史淵源

董市甜瓜的種植,最早興起於董市鎮的桂花村。當年農民種植的甜瓜是一種白皮甜瓜,坑照犁因此枝江人都習慣稱之為董市白瓜、桂花甜瓜和桂花白瓜。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據《枝江市志》載:“1992年,董市鎮桂花村4組農民鄔祥鵬示範種白瓜,效益大增,帶起一個‘白瓜村’,興起一個‘白瓜鎮’。”“1994年,董市桂花村率先利用塑膠棚育苗,種植早熟白瓜,畝產白瓜4000斤左右,產值3000元左右。由於經濟效益高,迅速帶動周邊大面積種植白瓜。”
1999年6月,董市甜瓜參加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並被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評,稱董市甜瓜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生產情況

2002年,董市甜瓜種植面積達10000畝。
2017年,董市鎮無公害甜瓜種植面積達1.2萬畝。
2018年,枝江市董市甜瓜種植面積已達17000公頃,年產量近10萬噸,年產值達2.2億元。
2019年,董市鎮甜瓜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量超2萬噸。

產品榮譽

2007年,董市甜瓜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董市甜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董市甜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枝江市董市鎮所轄桂花村、石港橋村、石匠店村、裴聖村、黃金村、新周村、雙湖村、五嶺村、草台村、曹店村、泰州村、石坪村、金龍村、馬家沖村、高石崗村、平湖村16個村;安福寺鎮所轄書院壩村、柏楊沖村、桑樹河村3個村;仙女鎮所轄張家灣村、屈店村、趙家沖村3個村,共3個鎮22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2′~111°42′,北緯乃凳歡擔30°23′~30°32′。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
董市甜瓜喜光喜溫,該產地的氣候日照充足,地勢高燥,地形平畈及崗地,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雨量、氣溫、無霜期、熱量等要求達到了《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2、品種要求
董市甜瓜主要種植薄皮型厚皮甜瓜“翠玉”系列品種。該系列品種含糖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耐低溫,耐弱光,坐果強,產量高,適應性強,特別適應小拱棚提早栽培。
3、生產過程管理及控制
董市甜瓜生產過程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8321.7)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496-2010)的規定。為了保證董市甜瓜的品質特色和產品質量安全,尤其要注重以下環節:
3.1、產地選擇: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排水條件良好的田塊。
3.2、播種期和播種量:一般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栽培於立春時節,連續刪肯一周氣溫穩定在8℃以上為宜播種,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於7月播種。每畝栽培面積的用種量15~30克 。
3.2.1、苗床選擇: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田塊,在大棚和中棚內育苗。苗床還應配備120瓦/平方米電加溫線,便於進行電熱加溫育苗。
3.2.2、制缽:營養缽直徑8厘米,高10厘米,每畝大田準備400~700隻。
3.2.3、營養土配製:一般按60%~70%未種植葫蘆科作物的田土,30%~40%經無害化處理的腐熟有機肥的比例配製營養土,即1000千克的土壤(稻田土)加充分腐熟的廄肥、餅肥等50千克,12%過磷酸鈣2千克,充分拌勻和過篩,堆制2個月以上,乾濕程度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度。或者選擇使用適合甜瓜育苗的基質。
3.2.4、苗床製作、營養缽排放:苗床底部用腐熟農家肥墊平,四周做好圍岸,將配製的營養缽土裝入營養缽中,土面距離缽口1厘米,將缽排列於大棚、溫室等設施內,用細土填充缽縫,播種前一天用噴壺將苗床澆透,並用薄膜封實,缽面平整,高低一致,排缽緊密齊整。
3.2.5、種子處理、催芽:陽光曬種1~2天,播種前用55℃左右的溫水浸種20分鐘,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繼續浸種3~4小時,然後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0~15分鐘,撈出瀝乾種子表面水分,用乾淨的濕紗布包好,放25℃~28℃的恆溫廂中;或用紗布包在懷裡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經2天左右,有80%種子破嘴露芽即可。
3.2.6、播種:播種前7~10天,春季栽培密閉育苗用大棚或溫室,秋季栽培建遮蔭、防雨棚。在營養缽中央挖1.0~1.5厘米的播種穴,每穴播一粒催芽種子,覆0.5厘米~0.8厘米厚的營養土,蓋土後用1000倍的防毒礬或者2000倍杜邦抑快淨液噴施土壤後蓋地膜和草簾。
3.2.7、苗床管理:冬春育苗應多層覆蓋保溫,夏季育苗要遮雨降溫,出苗前保持30℃~35℃的土溫和95%的空氣濕度促進出苗,保證地溫在25℃以上,經過2~3天,70%的種子萌芽出土後揭開地膜逐步降低棚內溫度,待齊苗後逐步揭膜通風。移栽前7天降溫煉苗(白天20℃~22℃,夜間15℃~17℃);並噴一次惡霉靈防猝倒病和立枯病。適當控制澆水,寧乾勿濕,當葉片輕微下垂時選晴天中午澆一次透水。
培育壯苗:冬季育苗的苗齡30天左右,幼苗3~4片真葉,夏季育苗的苗齡15~20天左右,幼苗2~3片真葉,葉片肥厚,葉面濃綠,節間短,子葉完整,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3、定植時間:在瓜苗長至3葉一芯時定植,定植時地表下10厘米,溫度應確保在10℃以上,早春小拱棚一般3月上旬。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3.4、翻耕整畦:定植前一個月搶晴將土壤耕翻耙勻整碎。一般要求畦寬2.2~2.5米(連溝),溝深0.25米,溝寬0.3米,畦長可根據田塊長度而定。
3.5、施足底肥:在土壤翻耕時用氮、磷、鉀總含量15%生物有機肥120千克或氮、磷、鉀總含量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40~50千克全層撒施。定植前7天在瓜苗定植行開30厘米深的溝埋施腐熟有機肥,每畝施2000~3000千克,或者餅肥100~150千克。
3.6、防草害、增地溫:用白色微膜或雙色微膜0.80~1米,覆蓋廂面,兩邊用細土壓緊,以利保溫增溫防草,底肥施下後最好在雨後天晴覆膜,以保持很好的墒情。
3.7、定植:定植時應做到營養土與土壤緊密結合,缽土面高於畦面1厘米,在鋪好的地膜上毎畦一行50~60厘米距控定植穴,用栽缽器打孔,每667平方米定植瓜苗400~600株。澆足定根水(每穴0.5~1千克水)搭好小拱棚,蓋上2米寬農用地膜的小拱膜。
3.8、田間管理
3.8.1、溫光管理:緩苗前溫度宜控制白天27℃~30℃,夜間不低於15℃,一般光照8小時以上,一般不通風,緩苗後到座果前適當通風增加光照,結合通風降濕控溫,定植2~3周后如果白天溫度在25℃以上每隔30米小拱棚要掀開口子通風,天氣好轉後逐步揭膜通風,遇寒潮時隨時蓋膜保溫;盛花期控制夜間溫度18℃~20℃左右;座果後防止溫度過高引早衰,白天溫度28℃~30℃,中午適當延長通風時間;膨果期白天控制棚內溫度35℃以內,夜間溫度18℃~20℃,4月中下旬以後,白天溫度穩定在25℃以上,夜間溫度穩定在15℃以上,就可揭膜。
3.8.2、肥水管理:定植7天內無需澆水,10天以後根據情況澆足一次緩苗水,結合澆水可加入0.2~0.5%磷酸二氫鉀液,有利於發苗和培育壯苗,果實膨大切忌忽乾忽濕,以防裂瓜,在伸蔓至1米左右可溝施或穴施一次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加硫酸鉀10千克,或者追施氮、磷、鉀總含量45%硫酸鉀複合肥20~30千克,可促進開花後果實膨大,每採摘一批果後,可穴施硫酸鉀複合肥10~15千克,開花前保持土壤濕潤,開花座果期適當控制澆水,果實膨大期保持水分充足,果實膨大後期停止澆水。
3.8.3、整枝打杈:苗期2~3葉時摘芯,移栽後長出4條子蔓,當子蔓長到23~28片葉時打頂,或封壟時打頂,及時去掉蔓上的幼瓜和第一節2個孫蔓,留子蔓8節~12節位孫蔓結瓜,幼瓜前留2片葉子摘芯,促進座果,順蔓時應沿壟中間兩邊分,行內交叉密集,一定要剔除多餘枝蔓,行與行之間不能交叉走不通路。
3.8.4、授粉留果:當選留座果節位的雌花開放時,採摘當天開花的雄花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8:00~10:00進行。座果蔓結果後留1~2片葉摘芯,授粉後5~7天,當幼瓜長至雞蛋大時蔬果,選留果大、形正、無病蟲傷的果實,每株留2~6果,多餘的果實全部摘除。座果15~20天時及時翻瓜墊瓜。
3.9、病蟲害防治
病蟲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綠色防控。
3.9.1、主要病蟲害:甜瓜病害發生重於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蔓枯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粉虱等。
3.9.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避免與瓜果蔬菜連作;利用蘭瓜砧抗瓜類枯萎病特點,推廣套用嫁接苗;通過培土作壟、抬高栽植,深溝高畦,合理排灌,開好三溝,控制田間濕度,嚴防積水;逐步改地爬式小拱棚栽培為吊蔓式大棚栽培,極大地改善甜瓜易受病害侵染的現狀;增施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氮、磷、鉀配合施用,切忌偏施氮肥;加強中耕除草,徹底清除瓜類作物枯枝病葉,清潔田園,提高植株抗性;控制密度,及時整枝打杈防止植株生長過旺,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物理防治:利用光、電、聲、色、熱等物理手段,針對目標病蟲所具有的特性而進行的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在大棚利用臭氧發生技術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利用光處理、熱處理、射線處理等措施,抑制和消滅病害;利用插黃板紙誘殺蚜蟲、白粉虱、薊馬;採用太陽能殺蟲燈誘、頻振式殺蟲燈或光控殺蟲燈誘蛾。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合理使用生物農藥。
化學防治: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濃度及安全間隔期,注意交叉使用農藥,合理混用。病害在發病初期選用下列低毒農藥進行噴霧或灌根。對立枯病、猝倒病用95%惡霉靈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間隔7天再噴一次;對炭疽病用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對霜霉病、疫病用68.75%銀法利每畝60~75毫升兌水10~120斤噴施;對細菌性角斑病可用46%氫氧化銅(可殺得3000)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4、及時採收、分級銷售
從外觀觀察,當植株坐果節卷鬚乾枯,坐果節葉片葉肉失綠,瓜皮由綠變白,白里泛黃時,鼻嗅果實香氣散發,經抽樣檢驗後適時採摘。宜於清晨露水乾後採收九、十成成熟果實,長途外運或外銷的,宜於下午採收八、九成成熟果實,並將果實套上發泡網,放入包裝瓦楞紙箱,輕拿輕放,防止破損。按果實個頭大小、果實色澤和光潔度分級,分級過程要剔除畸形果、病蟲果和受傷果。用剪刀採收,保留“T”字形果柄和5~10厘米長坐果蔓,注意輕拿輕放。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5、生產記錄要求
在甜瓜整個種植期要建立完善的生產記錄檔案,全面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分項記載使用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甜瓜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採摘日期;重大氣候因素、物候期;管理措施、收穫日期等;生產記錄保存二年。
  • 質量安全規定
董市甜瓜生產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8321.7)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496-2010)的規定,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產品經農藥殘毒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專用標誌使用

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為董市甜瓜地理標誌持有人,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及全體專業技術人員為地域保護範圍內的技術指導和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按照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相關要求指導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農戶從事甜瓜生產,與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戶簽訂甜瓜購銷契約,建立投入品檔案、產品銷售檔案,以上契約、檔案保存二年。
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戶嚴格按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相關要求、《甜瓜購銷契約》及該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的要求從事產品的生產管理,並建有完整的田間生產記錄。
符合上述條件的甜瓜專業合作社及種植農戶先與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簽訂擬授權使用標誌聯合聲明,方可向董市農業服務中心提出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申請,申請經核准後可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董市甜瓜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圖案相組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2019年,董市鎮甜瓜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量超2萬噸。

產品榮譽

2007年,董市甜瓜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董市甜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董市甜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枝江市董市鎮所轄桂花村、石港橋村、石匠店村、裴聖村、黃金村、新周村、雙湖村、五嶺村、草台村、曹店村、泰州村、石坪村、金龍村、馬家沖村、高石崗村、平湖村16個村;安福寺鎮所轄書院壩村、柏楊沖村、桑樹河村3個村;仙女鎮所轄張家灣村、屈店村、趙家沖村3個村,共3個鎮22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2′~111°42′,北緯30°23′~30°32′。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
董市甜瓜喜光喜溫,該產地的氣候日照充足,地勢高燥,地形平畈及崗地,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雨量、氣溫、無霜期、熱量等要求達到了《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2、品種要求
董市甜瓜主要種植薄皮型厚皮甜瓜“翠玉”系列品種。該系列品種含糖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耐低溫,耐弱光,坐果強,產量高,適應性強,特別適應小拱棚提早栽培。
3、生產過程管理及控制
董市甜瓜生產過程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8321.7)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496-2010)的規定。為了保證董市甜瓜的品質特色和產品質量安全,尤其要注重以下環節:
3.1、產地選擇: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排水條件良好的田塊。
3.2、播種期和播種量:一般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栽培於立春時節,連續一周氣溫穩定在8℃以上為宜播種,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於7月播種。每畝栽培面積的用種量15~30克 。
3.2.1、苗床選擇: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田塊,在大棚和中棚內育苗。苗床還應配備120瓦/平方米電加溫線,便於進行電熱加溫育苗。
3.2.2、制缽:營養缽直徑8厘米,高10厘米,每畝大田準備400~700隻。
3.2.3、營養土配製:一般按60%~70%未種植葫蘆科作物的田土,30%~40%經無害化處理的腐熟有機肥的比例配製營養土,即1000千克的土壤(稻田土)加充分腐熟的廄肥、餅肥等50千克,12%過磷酸鈣2千克,充分拌勻和過篩,堆制2個月以上,乾濕程度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度。或者選擇使用適合甜瓜育苗的基質。
3.2.4、苗床製作、營養缽排放:苗床底部用腐熟農家肥墊平,四周做好圍岸,將配製的營養缽土裝入營養缽中,土面距離缽口1厘米,將缽排列於大棚、溫室等設施內,用細土填充缽縫,播種前一天用噴壺將苗床澆透,並用薄膜封實,缽面平整,高低一致,排缽緊密齊整。
3.2.5、種子處理、催芽:陽光曬種1~2天,播種前用55℃左右的溫水浸種20分鐘,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繼續浸種3~4小時,然後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0~15分鐘,撈出瀝乾種子表面水分,用乾淨的濕紗布包好,放25℃~28℃的恆溫廂中;或用紗布包在懷裡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經2天左右,有80%種子破嘴露芽即可。
3.2.6、播種:播種前7~10天,春季栽培密閉育苗用大棚或溫室,秋季栽培建遮蔭、防雨棚。在營養缽中央挖1.0~1.5厘米的播種穴,每穴播一粒催芽種子,覆0.5厘米~0.8厘米厚的營養土,蓋土後用1000倍的防毒礬或者2000倍杜邦抑快淨液噴施土壤後蓋地膜和草簾。
3.2.7、苗床管理:冬春育苗應多層覆蓋保溫,夏季育苗要遮雨降溫,出苗前保持30℃~35℃的土溫和95%的空氣濕度促進出苗,保證地溫在25℃以上,經過2~3天,70%的種子萌芽出土後揭開地膜逐步降低棚內溫度,待齊苗後逐步揭膜通風。移栽前7天降溫煉苗(白天20℃~22℃,夜間15℃~17℃);並噴一次惡霉靈防猝倒病和立枯病。適當控制澆水,寧乾勿濕,當葉片輕微下垂時選晴天中午澆一次透水。
培育壯苗:冬季育苗的苗齡30天左右,幼苗3~4片真葉,夏季育苗的苗齡15~20天左右,幼苗2~3片真葉,葉片肥厚,葉面濃綠,節間短,子葉完整,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3、定植時間:在瓜苗長至3葉一芯時定植,定植時地表下10厘米,溫度應確保在10℃以上,早春小拱棚一般3月上旬。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3.4、翻耕整畦:定植前一個月搶晴將土壤耕翻耙勻整碎。一般要求畦寬2.2~2.5米(連溝),溝深0.25米,溝寬0.3米,畦長可根據田塊長度而定。
3.5、施足底肥:在土壤翻耕時用氮、磷、鉀總含量15%生物有機肥120千克或氮、磷、鉀總含量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40~50千克全層撒施。定植前7天在瓜苗定植行開30厘米深的溝埋施腐熟有機肥,每畝施2000~3000千克,或者餅肥100~150千克。
3.6、防草害、增地溫:用白色微膜或雙色微膜0.80~1米,覆蓋廂面,兩邊用細土壓緊,以利保溫增溫防草,底肥施下後最好在雨後天晴覆膜,以保持很好的墒情。
3.7、定植:定植時應做到營養土與土壤緊密結合,缽土面高於畦面1厘米,在鋪好的地膜上毎畦一行50~60厘米距控定植穴,用栽缽器打孔,每667平方米定植瓜苗400~600株。澆足定根水(每穴0.5~1千克水)搭好小拱棚,蓋上2米寬農用地膜的小拱膜。
3.8、田間管理
3.8.1、溫光管理:緩苗前溫度宜控制白天27℃~30℃,夜間不低於15℃,一般光照8小時以上,一般不通風,緩苗後到座果前適當通風增加光照,結合通風降濕控溫,定植2~3周后如果白天溫度在25℃以上每隔30米小拱棚要掀開口子通風,天氣好轉後逐步揭膜通風,遇寒潮時隨時蓋膜保溫;盛花期控制夜間溫度18℃~20℃左右;座果後防止溫度過高引早衰,白天溫度28℃~30℃,中午適當延長通風時間;膨果期白天控制棚內溫度35℃以內,夜間溫度18℃~20℃,4月中下旬以後,白天溫度穩定在25℃以上,夜間溫度穩定在15℃以上,就可揭膜。
3.8.2、肥水管理:定植7天內無需澆水,10天以後根據情況澆足一次緩苗水,結合澆水可加入0.2~0.5%磷酸二氫鉀液,有利於發苗和培育壯苗,果實膨大切忌忽乾忽濕,以防裂瓜,在伸蔓至1米左右可溝施或穴施一次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加硫酸鉀10千克,或者追施氮、磷、鉀總含量45%硫酸鉀複合肥20~30千克,可促進開花後果實膨大,每採摘一批果後,可穴施硫酸鉀複合肥10~15千克,開花前保持土壤濕潤,開花座果期適當控制澆水,果實膨大期保持水分充足,果實膨大後期停止澆水。
3.8.3、整枝打杈:苗期2~3葉時摘芯,移栽後長出4條子蔓,當子蔓長到23~28片葉時打頂,或封壟時打頂,及時去掉蔓上的幼瓜和第一節2個孫蔓,留子蔓8節~12節位孫蔓結瓜,幼瓜前留2片葉子摘芯,促進座果,順蔓時應沿壟中間兩邊分,行內交叉密集,一定要剔除多餘枝蔓,行與行之間不能交叉走不通路。
3.8.4、授粉留果:當選留座果節位的雌花開放時,採摘當天開花的雄花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8:00~10:00進行。座果蔓結果後留1~2片葉摘芯,授粉後5~7天,當幼瓜長至雞蛋大時蔬果,選留果大、形正、無病蟲傷的果實,每株留2~6果,多餘的果實全部摘除。座果15~20天時及時翻瓜墊瓜。
3.9、病蟲害防治
病蟲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進行綠色防控。
3.9.1、主要病蟲害:甜瓜病害發生重於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蔓枯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粉虱等。
3.9.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避免與瓜果蔬菜連作;利用蘭瓜砧抗瓜類枯萎病特點,推廣套用嫁接苗;通過培土作壟、抬高栽植,深溝高畦,合理排灌,開好三溝,控制田間濕度,嚴防積水;逐步改地爬式小拱棚栽培為吊蔓式大棚栽培,極大地改善甜瓜易受病害侵染的現狀;增施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氮、磷、鉀配合施用,切忌偏施氮肥;加強中耕除草,徹底清除瓜類作物枯枝病葉,清潔田園,提高植株抗性;控制密度,及時整枝打杈防止植株生長過旺,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物理防治:利用光、電、聲、色、熱等物理手段,針對目標病蟲所具有的特性而進行的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在大棚利用臭氧發生技術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利用光處理、熱處理、射線處理等措施,抑制和消滅病害;利用插黃板紙誘殺蚜蟲、白粉虱、薊馬;採用太陽能殺蟲燈誘、頻振式殺蟲燈或光控殺蟲燈誘蛾。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合理使用生物農藥。
化學防治: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濃度及安全間隔期,注意交叉使用農藥,合理混用。病害在發病初期選用下列低毒農藥進行噴霧或灌根。對立枯病、猝倒病用95%惡霉靈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間隔7天再噴一次;對炭疽病用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對霜霉病、疫病用68.75%銀法利每畝60~75毫升兌水10~120斤噴施;對細菌性角斑病可用46%氫氧化銅(可殺得3000)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4、及時採收、分級銷售
從外觀觀察,當植株坐果節卷鬚乾枯,坐果節葉片葉肉失綠,瓜皮由綠變白,白里泛黃時,鼻嗅果實香氣散發,經抽樣檢驗後適時採摘。宜於清晨露水乾後採收九、十成成熟果實,長途外運或外銷的,宜於下午採收八、九成成熟果實,並將果實套上發泡網,放入包裝瓦楞紙箱,輕拿輕放,防止破損。按果實個頭大小、果實色澤和光潔度分級,分級過程要剔除畸形果、病蟲果和受傷果。用剪刀採收,保留“T”字形果柄和5~10厘米長坐果蔓,注意輕拿輕放。
董市甜瓜董市甜瓜
5、生產記錄要求
在甜瓜整個種植期要建立完善的生產記錄檔案,全面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分項記載使用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甜瓜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採摘日期;重大氣候因素、物候期;管理措施、收穫日期等;生產記錄保存二年。
  • 質量安全規定
董市甜瓜生產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8321.7)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496-2010)的規定,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產品經農藥殘毒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專用標誌使用

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為董市甜瓜地理標誌持有人,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及全體專業技術人員為地域保護範圍內的技術指導和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按照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相關要求指導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農戶從事甜瓜生產,與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戶簽訂甜瓜購銷契約,建立投入品檔案、產品銷售檔案,以上契約、檔案保存二年。
地域保護範圍內種植戶嚴格按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相關要求、《甜瓜購銷契約》及該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的要求從事產品的生產管理,並建有完整的田間生產記錄。
符合上述條件的甜瓜專業合作社及種植農戶先與枝江市董市農業服務中心簽訂擬授權使用標誌聯合聲明,方可向董市農業服務中心提出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申請,申請經核准後可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董市甜瓜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圖案相組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