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又稱腐爛病,是葡萄生長期引起果實腐爛的主要病害,在全國各葡萄園地發生較普遍,果實損失率在10-15%,在嚴重的年份里可損失60%以上,甚至失收,高溫高濕季節,該病危害相當嚴重。

果園白腐病發生與雨水有密切的關係。雨季來得早,病害發生也早,雨季來遲,病害發生也遲。果園內發生此病後,往往每逢雨後,就會出現一度發病高峰。一般高溫多雨有利於病害的流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葡萄白腐病
  • 拉丁學名: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 別稱:水爛或穗爛
  • :真菌界
  • 亞門:半知菌亞門
  • 英文名:Grapevine white rot
  • 病原中文名:白腐盾殼黴菌
  • 主要危害作物:葡萄
  • 主要為害部位:果穗和枝梢,也可危害葉片
症狀特徵,病原物,病菌生長習性,發病因素,病害循環,發病規律,防治措施,田間管理,藥劑防治,

症狀特徵

果梗和穗軸上發病處先產生淡褐色水浸狀近圓形病斑,病部腐爛變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變褐軟爛,後期病粒及穗軸病部表面產生灰白色小顆粒狀分生孢子器,濕度大時由分生孢子器內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團,病果易脫落,病果乾縮時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發病,初期顯水浸狀淡褐色病斑,形狀不定,病斑多縱向擴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顆粒狀,後期病部表皮縱裂與木質部分離,表皮脫落,維管束呈褐色亂麻狀,當病斑擴及枝蔓表皮一圈時,其上部枝蔓枯死。葉片發病多發生在葉緣部,初生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逐漸擴大略成圓形,有褐色輪紋。
葡萄白腐病發病果穗葡萄白腐病發病果穗

病原物

病菌為無性態為白腐墊殼孢(Coniella diplodiella Petrak et Sydow),半知菌亞門墊殼孢屬。病部長出的灰白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大小為118~164×91~146μm。分生孢子器底部殼壁凸起呈丘形,其上著生不分枝、無分隔的分生孢子梗,長12~22μm。分生孢子梗頂端著生單胞、卵園形至梨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大小為8.9~13.2×6.0~6.8μm。分生孢子初無色,隨成熟度的增長而逐漸變為淡褐色,內含1~2個油球。 有性階段為白腐卡尼囊殼(Charrinia kiplokiella (Speq.)Vuaka et Ravaz),屬於子囊菌亞門卡尼囊殼,我國尚未發現。此外,病菌有的還能產生一種小型分生孢子器,有人稱為“性孢子器”,其中產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小為4~6×1.5μm,無色,短棒狀,中部膨大。還有一種孢子類型,不生在孢子器中,直接產生在無色、分枝且很長的分生孢子梗上(長180~200μm)。這種分生孢子(6~8×3~4μm)的形態和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相似。葡萄白腐病的病原物是一種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

病菌生長習性

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於在13~34℃間均能萌發,在空氣濕度達飽和狀態下,萌發率可達80%。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較乾燥的情況下,能保持生活力8~10個月;如果保藏於實驗室內,能保持生命力達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對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有著很強的抵抗力。分生孢子萌發需要少量糖分的刺激,所需糖分,最低含量為0.01%,最適為2%,在0.001%的糖量中不能萌發。

發病因素

由於白腐病菌是從傷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傷口的條件都有利於發病。如風害、蟲害及摘心、疏果等農事操作,均可造成傷口,有利病菌侵入。特別是風害的影響更大,每次暴風雨後常會引起白腐病的盛行。
病害的發生與寄主生育期關係密切。果實進入著色期與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
果穗的部位與發病也有很大的關係。據調查,有80%的病穗發生在距地面40厘米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又占60%以上。這由於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後病菌的侵染,同時下部通風透光差,濕度大、容易誘發病害。

病害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於器及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果園表土中和樹上的果穗、葉片和枝蔓的病殘體,都可成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茵,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厘米以內的土壤中為多。病果落地後一般不完全腐爛,其上病菌有些可以存活4、5年。乾燥病果的基部有一個結構緊密的菌絲體,稱為“殼座”,這種器官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殼座”越冬後,能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經傷口侵入引起初次發病。以後又於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器,散發分生孢於引起再次侵染。一般從6月上、中旬開始,直至果實成熟期,在果園中病害會不斷發生。秋末病菌又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組織中過冬。

發病規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病組織上越冬並能以菌絲在病組織內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層的病組織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組織,在春季條件適宜時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風雨傳播,由傷口、蜜腺、氣孔等部位侵入,經3—5天潛育期即可發病,並行多次重複侵染。該病菌在28—30℃,大氣濕度在95%以上時適宜發生。高溫、高濕多雨的季節病情嚴重,雨後出現發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採收期都可發病,果實著色期發病增加,暴風雨後發病出現高峰。在南方,1991年在蘇州調查,謝花後7天(6月10日前後)始見病穗,出現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進入盛發期,為第二次高峰,以後隨果實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後便可出現一次高峰。近地面處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勢低洼和排水不良條件下病情嚴重。雜草叢生、枝葉密閉或濕度大時易發病。偏旺和徒長植株易發病。

防治措施

田間管理

(1)選擇抗病品種:在病害經常流行的田塊,儘可能避免種植感品種,選擇抗性好、品質好、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種。
(2)增施有機肥:增施優質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培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植株根系發達,生長繁茂,增強抗病力。
(3)升高結果部位:因地制宜採用棚架式種植,結合綁蔓疏花疏果,使結果部位儘量提高到40厘米以上,可減少地面病源菌接觸的機會,有效地避免病源菌的傳染髮生。
(4)疏花疏果,根據葡萄園的肥力水平和長勢情況,結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調節植株的掛果負荷量,避免只追求眼前取得高產的暫時利益,而削弱了葡萄果樹生長優勢,降低了葡萄的抗病性能。
(5)精細管理:加強肥水、摘心、綁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及其它病蟲的防治等經常性的田間管理工作。
(6)搞好田間清潔衛生:生長季節搞好田間衛生,清除田間病源污染和侵染物,結合管理勤加檢查,及時剪除早期發現的病果穗、病枝體,收拾乾淨落地的病粒,並帶出園外集中處理,可減少當年再侵染的菌源,減輕病情和減緩病害的發展速度。

藥劑防治

(1)無公害防治:發病初期,使用相關殺菌農藥稀釋噴霧,每5—7天噴施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病情嚴重時,加入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全株均勻噴霧,3天一次,連用2到3次
①、重點發病月份:遼寧等北方地區一般6—7月開始發病,8-9月為發病盛;廣東、湖南及上海等地,於5月下旬至7月開始發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
②、用藥倍數及用藥次數:在發病前使用廣譜藥進行植株全面噴施。用藥次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間隔期為7-10天噴施1次。
(2)土壤消毒對重病果園要在發病前用50%福美雙粉劑、硫磺粉1份、碳酸鈣1份三藥混勻後撒在葡萄園地面上,每畝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鈉、福美砷、退菌特,噴灑地面,可減輕發病。
(3)生長期的噴藥防治 開花前後以波爾多液、科博類保護劑為主,以後根據病情及天氣情況,每隔7-15天噴一次。第一次噴藥應掌握在病害的始發期,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以後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直至采果前15~20天停止。噴藥時要仔細周到,重點保護果穗。噴藥後遇雨,應於雨後及時補噴。廣譜藥劑有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粉劑1500倍液等。 最新藥劑選用【控白】800-1200倍液;30%醚菌酯12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和64%防毒礬700倍。必須在發病前1周左右開始噴第一次藥,以後每隔10~15天噴1次,多雨季節防治3~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