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1903年6月4日-1988年1月19日)又譯葉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姆拉文斯基,前蘇聯指揮家,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指揮大師之一,21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和作曲;1931年即任列寧格勒基洛夫歌舞劇院副指揮;1938年在全蘇指揮比賽中獲頭獎,被聘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達40多年;穆拉文斯基指揮的曲目廣泛,尤擅蕭士塔高維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的指揮風格穩重果斷,精密嚴謹,處理樂曲富有清晰的層次與健康明快色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 外文名: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
  • 國籍:(原)蘇聯
  • 出生地:(原)蘇聯列寧格勒聖彼得堡
  • 出生日期:1903年6月4日
  • 逝世日期:1988年1月19日
  • 職業:原蘇聯指揮家,20世紀重要指揮家
  • 畢業院校:列寧格勒音樂學院
  • 主要成就:對音樂作品有探刻理解與精美途釋
    柴可夫斯基交響曲錄音登峰造極
    執棒列寧格勒愛樂樂團40餘年
  • 代表作品柴可夫斯基(第4—6交響曲)、俄羅斯及德奧音樂作品等
人物簡介,人物成就,人物生平,家庭背景,指揮生涯,指揮曲目,現場錄音,音樂之友,政治立場,指揮風格,個人生活,人物錄音,經典錄音,歷史錄音,錄音全集,

人物簡介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俄語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英語 Evgeni·Mravinsky,1903年6月4日-1988年1月19日),是原蘇聯(俄羅斯)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1903年出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1922開始在馬林斯基劇院參加民族舞演出,同時擔任芭蕾舞學校的鋼琴伴奏。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1924年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十月革命後更名為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指揮大師高克學習指揮,1933年畢業後,在馬琳斯基劇院擔任助理指揮。直到1937年,受肖斯塔柯維奇的邀請(穆氏與肖氏在音樂學院學習時,就已是好友),臨危受命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演了肖氏最著名的交響曲——第五交響曲之後,一炮而紅。並在1938年奪得全蘇指揮大賽最高獎,同年被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現更名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聘為首席指揮,這一職位,穆拉文斯基一直擔任到自己過世為止。
在這50年裡,這位傳奇的指揮家將樂團帶至世界領先水平,創造了傳奇一般的輝煌成就。 但是因為冷戰,他和樂隊到西方巡迴演出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實現,在他擔任首席指揮的40多年裡,僅在國外舉行了30多場音樂會,在西方錄製的唱片就更是少之又少,但幾乎每張都是傳世經典,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對外開放,穆氏在蘇聯國家唱片公司的黑膠唱片被轉製成CD後,世界才慢慢了解到其藝術成就。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1954年,他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的稱號,1963年成為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教授(後任院長),1973年又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稱號。穆拉文斯基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任期一直延續到1982 年,前後歷時40 餘年。直到逝世之前,他都保持著與這個樂團親密無間的特殊關係。在他任職期間,除了極少數例外情況,他幾乎將自己的指揮活動完全限制於這個樂團,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在他的培養和訓練下,這個樂團建立起一種特別富於俄羅斯傳統的合奏方式,毫無矯飾造作之感。這是典型的俄羅斯音樂,同時又融入了穆拉文斯基特所特有的洗鍊和清澈。樂團演奏中的織體極為明淨,結構嚴整。在音樂的演繹方式上,穆拉文斯基特彆強調尊重作品的原意,一切都按照樂譜所標示的那樣去做,避免過多的個人理解而使音樂的表現出現偏頗。在他的指揮下,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在俄羅斯傳統曲目方面成為眾口一致的最佳表演者。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
穆拉文斯基指揮了幾乎所有肖斯塔柯維奇的作品首演。他與肖斯塔柯維奇的友誼一直保持著,直到20世紀60年代因為政治原因而破裂。肖氏的第八交響曲就是獻給穆拉文斯基的。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於對柴科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奇這兩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與精美途釋,而他對柴科夫斯基最後3 首交響曲的解讀,旁人幾乎無法超越。

人物成就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於對柴科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奇這兩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與精美途釋,而他在60年代,穆拉文斯基指揮列寧格勒交響樂團在倫敦和維也納錄製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響曲(DG雙張,cd編號419 745-2 )旁人幾乎無法超越(個人認為穆氏這個版本對柴可夫斯基最後三首交響樂的詮釋可以說是完美的,在這張錄音里體現了彼得堡愛樂熱情奔放的演奏風格,樂隊的音色理念和德奧系樂團完全不同,給人一種完全不同於一般的音響效果,令人拍案叫絕;在這張唱片裡,我們可以聽到最柔美的弱和最富有力量的強),這套唱片是古典音樂錄音歷史上的經典之作,至今仍是後世之楷模。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綜觀其一生,穆拉文斯基最大的功績就是造就了一支世界一流的樂團:前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現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這支樂團氣質之好、音質之純、演繹之優、音色之清、音響之佳、氣魄之大、感染力之強,完全可與世界上任何超級樂團相媲美,而這了不起的成就正是穆拉文斯基一手訓練出來的。
穆拉文斯基還是前蘇聯當代音樂作品的積極推廣者,特別是蕭士塔高維奇的交響曲多半是由他指揮前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演,如第五交響曲》(1937年) 、《第六交曲》(1939年) 、《第八交響曲》(1943年) 、《第九交響曲》(1945年) 、《第十交響曲》(1953年) 、《第十二交響曲》(1961年)等。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穆拉文斯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家族的先人們曾在拿破崙戰爭中為沙皇效過力。穆拉文斯基家族有音樂傳統,他的姑媽,耶夫金尼婭 姆拉文娜曾是馬琳斯基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在里姆斯基哥薩克夫的一部歌劇首演時擔當女主角,曾經令得柴可夫斯基嫉妒十分。因為姑媽的身份,六歲的穆拉文斯基常有機會去馬琳斯基歌劇院觀看演出。據說他是在埃米爾 庫帕的指揮棒的激勵下走上指揮之路的。
布爾什維克革命時期,貴族的家庭成員被禁止進入音樂學院學習。穆拉文斯基的另一個姑媽,亞利山德拉 寇隆苔(ALEXSANDRA KOLLONTAI)是革命政府的福利部長,她向亞歷山大 哥拉祖諾夫(ALEXSANDER GLAZUNOV)推薦了她的侄兒,穆拉文斯基才能夠被“保送”進入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尼古拉 瑪爾寇(NIKOLAI MALKO)和亞歷山大 高克(ALEXSANDER GAUK)。高克培育出了整整一代的指揮家, 他的老師是亞瑟 尼基什(ARTHUR NIKISCH)。

指揮生涯

穆拉文斯基的音樂指揮生涯始於馬林斯基歌劇院,馬琳斯基歌劇院後來被重新命名為國家歌劇舞劇學院大劇院。一九三一年夏天音樂學院畢業後,他首次亮相就與列寧格勒愛樂交響樂團合作。一九三四年之後,他常到樂團擔任客座指揮。一九三七和一九三八年音樂季的開幕式上他被委以指揮的重任;該音樂季的晚些時候,時值史達林肅反運動的高峰,他首演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交響曲。此次音樂會意義非同凡響,對觀眾來說,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交響曲是在描述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經歷和他們內心的恐懼。由於當時蕭士塔高維奇受到報紙頭版的指責,演出他的曲目似乎是在要求穆拉文斯基為其平反並使其得以新生,成功與否,就看穆拉文斯基如何指揮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觀眾群情激昂。曲目進行到廣板的時候,男人和女人們都放聲哭了。曲近結束,觀眾們再也坐不住,他們站起來,跟隨著穆拉文斯基的指揮棒在頭頂揮動的節拍,用暴風驟雨般的掌聲和樂隊一起完成了曲目最後的音符。
我們應該感謝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巡迴演出和錄音,直到那時,穆拉文斯基才被西方所了解(雖然他只有一次造訪過英國和美國)。他對樂團巡迴演出時的要求十分簡單:“在外演出應該比在家好。”他的許多錄音大都是巡迴演出的實況錄音;在布達佩斯演出了巴托克,在柏林演出了勃拉姆斯和貝多芬,在維也納演出了莫扎特和布魯克納。然而,一九五六年出訪時演奏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是他被公認最好的詮釋。 彼得 赫沃茲(PETER HEYWORTH)在觀察家報上如是說:“他的解讀帶有超常的力量和激情… 一種在西方的詮釋里找不到的令人嘆服的宏大。”維也納日報報導說:“列寧格勒愛樂樂團是最高級別的樂團… 耶夫捷尼 穆拉文斯基是這個樂團的偉大的指揮和導師。”正是在這種氣氛下,德意志留聲機(DEUTSCHE GRAMOPHON)唱片公司為穆拉文斯基錄製了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穆拉文斯基是無法比擬的,其他的錄音相比之下顯得缺少悲涼感,力量感,情緒的把握尺度和令人折服的才能。

指揮曲目

穆拉文斯基的演出曲目十分廣泛,核心曲目主要有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柴可夫斯基和蕭士塔高維奇的交響曲。他也演出過亨德爾巴赫和華格納的序曲,交響曲以及格拉祖諾夫的芭蕾音樂,和一些不出名的蘇聯作曲家的曲目。穆拉文斯基有效地為許多作曲家講出了俄羅斯表演傳統的精確含義,例如布魯克納、巴托克、欣德米特、史特勞斯、普洛克非耶夫以及斯特拉文斯基。

現場錄音

穆拉文斯基現存的錄音大都為現場錄音。他演奏的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或西貝柳斯讓我們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他對音樂製作的用心良苦。聽者仿佛覺得自己置身於整個的創造過程之中,如同在欣賞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音樂一般。當然,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間,穆拉文斯基也在錄音棚里錄音,但他卻始終認為給現場的聽眾演出是神聖的,錄音棚出來的音樂在聽眾與樂隊之間橫著一個不受歡迎的障礙。
那么,他的音樂會又是如何呢?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回憶起在斯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的爭戰之後觀看穆拉文斯基的演出時的情景時說:“情緒醞釀漸入結局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在這個輝煌而且震撼的高潮中,一種莫可名狀的喜悅油然而生。”
一位聽過穆拉文斯基現場的音樂學院的教師-愛拉 芭露察埃娃回憶當年在列寧格勒現場聆聽穆拉文斯基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套曲時說:“這簡直整個是個全新的曲目呀!效果太震撼了!”
關於布魯克納的第九交響曲,她說:“這個偉大的柔板令我周圍的聽眾淚流滿面。”每一次演出都有不同的解析,穆拉文斯基的一位學生,馬理斯 楊森斯 (MARRIS JANSONS)曾這樣描述說:“我聽過三種完全不同詮釋的第五交響曲。”(註: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
穆拉文斯基的協奏曲錄音並不多,最常見的兩首協奏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和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穆拉文斯基一共留下了三個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錄音,分別是同謝列布里亞科夫(53.1.6)、里赫特(59.7.24)和吉列爾斯(71.3.30)。則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同里赫特合作的錄音。這款錄音多次出版(目前已經有超過80款出版),是穆拉文斯基發行最多的唱片。穆拉文斯基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指揮(同奧伊斯特拉赫合作),對這部作品的演繹具有天生的權威性。目前已知穆拉文斯基有兩款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錄音,都是同奧伊斯特拉赫合作。一款錄製於56.11.30,樂隊是列寧格勒愛樂。這款錄音效果比較差,更好的選擇是57.5月在布拉格的錄音,樂隊是捷克愛樂。Praga PR 256012收錄了這一錄音。

音樂之友

穆拉文斯基與蕭士塔高維奇交往甚密。第五交響曲取得成功之後,第六和其他一些交響曲的首演都交給了穆拉文斯基。雖然穆拉文斯基沒有在首演指揮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第十一和第十五交響曲,但蕭士塔高維奇說穆拉文斯基指揮的那些曲目才是“真正的”首演。他們之間的友誼使得穆拉文斯基能夠深入地探察到作曲家的創作心理過程,與其說穆拉文斯基能夠詮釋作曲家的作品,不如說他是該世紀最富有悲劇性交響曲的共同創作人之一。
穆拉文斯基崇拜蕭士塔高維奇,他把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當作他事業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後來根據資料發現,穆拉文斯基的妻子患有不治之症,將不久於人世,穆拉文斯基在三年的時間裡沒有做巡迴演出,並謝絕了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三交響曲的首演。

政治立場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從來就沒有加入任何政黨,從不向權貴折腰。他拒絕在譴責流亡作家索爾仁尼琴(SOLZHENITSYN)的信上籤字,為此穆拉文斯基付出了代價,有好幾年的時間他被禁止出訪。他反對反猶主義,並堅持錄取猶太人在樂團里擔當高位。當他被質問為什麼許多樂手們離開他的樂團去以色列時,他的回答是,“他們的離開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你們和你們的政策!”

指揮風格

穆拉文斯基的指揮風格與弗里茲·萊納(FRITZ REINER)或喬治·塞爾(GEORGE SZELL)有些近似,不矯揉造作,注重細節並且指揮的動作很小。因為力度表現的靈活性和聲音的平衡,他的指揮而與眾不同。有時候很直接並且嚴厲,由於樂曲中哲學的線索使得說服力極強。
穆拉文斯基被認為是個瘋狂的排練者,即便是很熟悉的曲目,他也要排練八到十次。有時,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研究一個曲目,最終他還是放棄演出。

個人生活

穆拉文斯基熱愛大自然和上帝,生活儉樸,喜歡把自己的私人時間用在山鄉田野之間。他的這種特性在他的高貴的音樂中處處可見;此外,眾多的指揮名家,如阿巴多(ABBDO),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奇(CELIBIDACHE),馬克維奇(IGOR MARKEVITCH),馬澤爾 (MAAZEL),穆蒂(MUTI),朱里尼(GIULINI)都承認他們向穆拉文斯基學習了很多。他是他那個時代的傳奇也是整個時代的傳奇。

人物錄音

經典錄音

1960年9-11月間,出訪西歐的穆拉文斯基在倫敦的溫布里鎮為DG公司錄製了老柴的後三部交響曲,唱片史的老柴一章卻因此翻開了輝煌一頁。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這套雙CD唱片收錄俄羅斯指揮大師穆拉文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響曲——這個版本本公認是正宗原汁原味的俄羅斯演繹,令無數人趨之若鶩。
CD時代,三首作品做成兩張套正價片成為DG的鎮山之寶,它的封面綠色一片,淡淡的穆氏側面肖像浮雕般泛出莊嚴和沉靜。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套唱片創下了穆氏錄音的音效之最,甚至連他80年代在ERATO的那些唱片都無法匹敵,而且,60年代的列寧格勒愛樂無疑正處於顛峰期。冷戰武器恰恰依賴於對手的技術獲得完美再現,其中寓意頗為深遠。
如果把這套唱片一口氣聽下來,你也許會同意,它毋寧說是一部宏大的連成一體的巨型交響曲,激烈、嚴酷的凌駕于樂隊之上的銅管呈現,樂隊的外形不是上揚而是水平的鋪展,音調的寬闊柔厚幾近人聲,速度、強弱、節奏的變化驚人的自如而迅猛。
那種風格高度統一的演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老柴以呈現內心世界矛盾為要旨的後三部交響曲,乃是一個同質不同形的心靈投影的三重疊加,第四里狂暴的命運擊打順利地被轉移,第五里的命運消解相對陰鬱無望,自我排解的味道濃了,第六則是誇張到極點的第三次書寫,驚天動地的掙紮成了這次書寫的主導印記,整個三部曲構成一個神經質的理想主義者的幻滅之路,但其驚人的雄強和緊迫,讓幻滅如此靠近崇高,讓沉痛如此靠近絢爛,又讓告別如此靠近再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有趣的是,當我不再沉迷於第四的末樂章癲狂的推進,不再為第六首樂章後半段的呼天搶地而震顫的現在,我無法忘懷的反而是這套錄音的柔軟部分,比如第四次樂章的雙簧管吟唱,第五次樂章的圓號書懷,而第五的圓舞曲樂章弦樂起奏和第六首樂章第二主題亮相的片刻弱奏,那種聲音宛若消散滲透於空氣中緩緩飄進心田,決非常見的靜靜傳遞,這時的穆拉文斯基,才是真正難以企及的。DG的錄音師卡爾-亨茨·施耐德捕捉了穆氏軍團最細微的溫情表達,此後,這樣高質量的技術支持再沒有在穆氏身邊重現。
1955年穆拉文斯基出訪維也納,在DG也錄有一套老柴後三,其中的柴四出自助理桑德林之手,比之於綠色柴四,桑德林的演繹溫和而留有餘地,而穆氏60版的柴四強調的則是音樂的鋒芒和張力,音樂形象更接近一個笑傲萬里冰封的冬之神;穆氏55年的柴五、六,與60版比較結構上沒有特別顯著的區別,音效不及之故,音樂呈現的完滿程度略打折扣。
這個1995年發行的大禾花套裝至少表明,穆氏對一部作品一旦形成自己看法,那么他的詮釋就基本上被固定了下來,他追求的乃是同一方向的一種精益求精。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總而言之,這個錄音是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的一種典範,相信再過百年也不會改變。
E時至今日,歷史上只有五張唱片曾經同時登上日本究極100、日本名曲300、企鵝三星帶花與留聲機百大這四份權威榜單,這張就是其中之一;同時這套唱片還曾獲得1988年愛迪生唱片大獎、1990年Penguin Rosette Award。

歷史錄音

莫扎特:《唐璜》序曲、布魯克納:第7交響曲(1833版本,穆拉文斯基改編)、海頓:第88交響曲、柴可夫斯基: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格拉祖諾夫:第5交響曲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演奏:列寧格勒愛樂樂團
指揮:穆拉文斯基
錄音: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大音樂廳
錄音時間:1968年11月29日(莫扎特);1967年2月25日(布魯克納);1968年11月29日(海頓);1983年3月19日(柴可夫斯基);1968年9月28日(格拉祖諾夫)
唱片號: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EMI CLASSICS/IMG ARTISTS 5 75953-2
穆拉文斯基是一位不平凡的人。他自1938年至1988年擔任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席指揮,整整五十年的經歷使他能夠將這支樂團訓練成為最著名的樂團之一。他的學識和與蕭士塔高維奇的特殊關係成為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部分,並且他首演了這位作曲家不下6部交響曲。但是,在這輯唱片中並沒有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而選擇了其他作曲家的一些迷人的作品,這其中包括海頓、布魯克納和格拉祖諾夫。《唐璜》序曲開始部分的演繹是典型的穆拉文斯基的風格:非常注重細節(有著真正令人感動的弦樂刻畫),同時富有戲劇效果,以引出緊接下來的劇情。
莫扎特作品的錄音時間是1968年11月——而上一年的2月,穆拉文斯基和他的樂團演出了布魯克納的《第7交響曲》(兩部作品都在1995年發行過,唱片號Russian Disc RDCD10911)。從多方面來看,《第7交響曲》都十分優秀。第一樂章的速度很自然,音樂優美而合理地呈現。能聽得真正俄羅斯的雙簧管和小號真是很欣喜。音樂的明暗對比強烈,穆拉文斯基對他的樂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控制非常出色。聆聽音樂漸強的表達方式,每個音符都發自肺腑而對於整個作品又富於真實的表達。誠然,在第一樂章並沒有一絲陽光自叢雲中透出的感覺,並且樂團和音色(特別是長笛)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不可否認音樂的震撼力,並且也不能否認柔板樂章中深厚的情感那種自如而充分地流露。樂段的表達十分敏銳(特別是來自弦樂部分),但遺憾的是整個樂章的速度隨著強度的增加而變快,高潮部分的演奏不是十分理想。
諧謔曲正如同所標註的“很快”那樣,穆拉文斯基採用了較快的演奏速度,三重奏部分有些過於沉迷。那種在第一樂章中出現的獨特的風格又在終樂章里,然而:這裡顯得更為優秀,有著更為優雅強烈的弦樂演奏和銅管部分的配合。樂曲的速度並沒有留意布魯克納所標註的“激動的,但不太快”,而是:非常快。樂曲的結束非常輝煌。真不知道為什麼掌聲不能更激昂些呢?不能期望穆拉文斯基指揮海頓的作品有著學院派的風格,事實也正是如此。急板樂章嚴肅而準確,廣板緩慢,其中富於顫音的雙簧管非常出色。這裡的小步舞曲沒有舞曲的風格,顯得非常威武,而三重奏活潑輕快。我感覺對於終樂章穆拉文斯基試圖採用歡樂的情緒,但是卻顯得很困難去表達!
柴可夫斯基的《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揮下成為了一部傑作,音樂的開始是很大的動態,而後是有著巨大、灰色的陰影伴隨的狂風暴雨的世界。這也是這輯唱片最為精彩的部分,它證明了這兩張唱片是物有所值的。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揮下(他指揮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非常著名),音樂顯得毫不冗長,逐漸行進至高漲,令人無可挑剔。
格拉祖諾夫的《第5交響曲》是一部令人愉快的作品。穆拉文斯基採用了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他的作品,演奏充滿了驚喜。在規劃這兩張唱片時,可能EMI最後才冒險選用了這部作品,然而它卻非常值得。穆拉文斯基令人信服地表達了格拉祖諾夫的富於保守的浪漫主義。第二樂章的諧謔曲充滿活力,穆拉文斯基的表達富於感情。格拉祖諾夫詼諧而具有芭蕾風格表露無疑。行板中的一些低音被穆拉文斯基所強調,因此樂章的風格近似於華格納(5分30秒),但是音樂忽然一轉,而後回復的俄羅斯舞曲驅散了這種念頭。歡樂而精彩的終樂章對這套充滿了關於指揮家眾多精彩演繹的專輯來說是個完美的結束。

錄音全集

BMG唱片公司於1995/1996年採用20Bit技術重新製作原Melodiya版的《穆拉文斯基全集》CD盒裝(CD1-10 74321-25189-2,CD11-20 74321-29459-2),共20款CD:
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葉夫根尼·亞歷山德羅維奇·穆拉文斯基錄音
第一集 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舒伯特《第八交響曲》
第二集 莫扎特《第三十八交響曲》、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曲》
第三集 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五交響曲》
第四集 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
第五集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組曲
第六集 欣德米特《世界的和諧交響曲》奧涅格《第三交響曲》(禮拜)
第七集 貝多芬《第四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第八集 巴托克《弦樂、敲擊樂、鋼琴曲》、斯特拉文斯基《阿波羅》
第九集 蕭士塔高維奇《第六、第十交響曲》
第十集 華格納《歌劇序曲、前奏曲集》
第十一集 貝多芬《第五、第七交響曲》
第十二集 勃拉姆斯《第三、第四交響曲》
第十三集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
第十五集 奧夫斯亞尼科-庫利科夫斯基《第二十一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
第十六集 蕭士塔高維奇《第七交響曲》
第十七集 蕭士塔高維奇《第八交響曲》
第十八集 格拉祖諾夫《第四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
第十九集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隱城基切日的故事》、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
第二十集 柴科夫斯基《義大利隨想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