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自《滕王閣序》,是唐代文人王勃創作的名句。此句常常與序中的下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被歷代文人稱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落霞與孤鶩齊飛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滕王閣序
  • 作者王勃
作品全文,注釋,賞析,誤讀,

作品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釋

這句與“秋水共長天一色”成一句,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
落霞與孤鶩齊飛

賞析

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載:王勃作《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信之。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都督閻公何以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讚嘆不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以成為千古名句?是因為它對語言藝術的巧妙運用。其語言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視野開闊。天上布滿晚霞,天空中一隻野鴨飛過。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呈現出同一種顏色。組成了一幅天地渾然一體的波瀾壯闊的畫面。沒有廣闊的胸襟和氣度的人,是斷不能寫出這樣視野開闊的句子來的。都督閻公與其說是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這兩句而讚嘆,不如說是為王勃蘊涵在這簡單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氣度以及才氣所折服了。
二是動靜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讓人感覺有點單調,少了些許生氣。在這種情況下,高明的作家總是設法用動靜搭配的方式來補救。如杜甫的詩句“星垂平野闊”是靜態展示,“月涌大江流”則是動態展現。上下句一動一靜,動靜一搭配,境界就出來了。王勃也深諳此道,於是在“落霞”中加進一隻“孤鶩”。這一來,動態有了,生氣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單調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雖然年輕,但頗有才氣,然而懷才不遇,輾轉漂泊。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無時無刻不伴隨著他。與“落霞”齊飛的那隻“孤鶩”,與其說是一隻野鴨,不如說是王勃自身的寫照,是王勃的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在文句中的間接反映。而從“落霞”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那種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見奇。一開始就把文句寫得很精彩,先聲奪人,是一種寫法;一開始寫得相當平淡,經過層層鋪墊之後,才推出精彩的部分來,平中見奇,也是一種寫法。王勃顯然採用了後面一種寫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些平淡語句的鋪墊,再推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精彩的語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難怪都督閻公聽了他前面寫的內容,不以為然,其後才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誤讀

唐代大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更是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對於句中的“落霞”一詞,百度和教科書的解釋為“晚霞”。其實有多種解釋.
很多書對“落霞”的解釋有兩個釋義:其一指晚霞。舉例即是王勃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二指琴名。舉例為唐人陸龜蒙的《夜問會答》詩:“落霞琴,寥寥山水揚清音。”而前一種詞義顯然是一種誤讀。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路過,即席而作。當時是舉座皆驚,尤其是閻伯嶼,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時,“矍然曰:‘天才也!’”《滕王閣序》寫的是南昌地區的風物,因此,理解“落霞”的含義必須放在南昌的地理環境中去分析。宋人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一文中寫道:“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原來,當時的南昌地區,八九月間,田野里活動著一種飛蛾,數量極多,在江上飛舞時,紛紛墜落水中,引得江魚群游爭食。當地人管這種飛蛾叫做“霞蛾”,簡稱為“霞”。“霞蛾”紛墜如雨,也引得野鴨(鶩)游來爭食,於是便出現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奇異場景和壯觀畫面。
對於“霞”指“霞蛾”之說,後世學者也多有考證。宋代學者俞元德在其著作《瑩雪叢說》中指出:“落霞者,飛蛾也,非雲霞之霞。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是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之句,描寫的是當地的一種自然景觀。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霞蛾飛舞,自上而下;孤鶩爭啄搶食,自下而上;兩物相交,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尤為讓人稱嘆的是,這一句對仗極為工整:“落霞”、“孤鶩”與“秋水”、“長天”相對,精巧絕妙,而且上句寫“動”,下句寫“靜”,動靜結合,合成畫面,既美麗又壯觀。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