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禪寺

萬福禪寺

黃檗山萬福禪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境內,因山上盛產黃檗樹而得名。素有“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稱。萬福禪寺始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由正乾禪師開山,初名“般若堂”,唐德宗賜名“建福禪寺”,明朝萬曆皇帝賜額“萬福禪寺”,是中國禪宗主流--臨濟宗的發源地,世界黃檗宗福庭,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福禪寺
  • 外文名:wanfu toast
  •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境內
  • 美稱: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
  • 始建:唐貞元五年公元
背景,歷史沿革,特色,

背景

萬福禪寺歷史上高僧輩出,先後有正乾、希運、鴻庥、大休、正圓、密雲、費隱、隱元等高僧卓錫弘化,大闡宗風。盛於唐,重修於明清,以黃檗希運禪師的一部《傳心法要》享譽長江兩岸,法脈遍布閩粵、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一年(1654),隱元禪師率弟子三十餘人應邀東渡弘法,參照中國黃檗山萬福禪寺模式修建了日本黃檗山萬福禪寺,世稱“新黃檗”,創立了日本“黃檗宗”,隱元被日本天皇封為“大光普照國師”,黃檗派下所屬寺院有五百多座,信徒一千多萬。現在,日本黃檗宗每年都會組團前來古黃檗祖庭尋根拜祖,舉行文化交流活動。
1989年重興祖庭修復大計,先後有印尼僑賢陳子煌先生,日本黃檗宗信徒山崗容治先生、日本黃檗宗大本山萬福禪寺,日本京都旅日華僑同鄉會以及國內外高僧大德、仁人志士慨舍二千萬元淨資,梵宇朗照大千,法筵重開東南。

特色

黃檗山山因寺名,寺因僧顯。山上有十五峰、七石、五嶺、三溪、三泉、三井、蟒洞、龍潭、下棋櫳等風景名勝。歷代文化騷客如:梁江淹、唐宣宗、宋理學家朱熹、
大學士蔡襄、著名詩人劉克莊、明內閣首輔葉向高均在此留有詩篇題刻。
重修後的黃檗山萬福禪寺,占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五千平方米,主要有:總門、開山亭、歷史亭、山門、放生池、天王、鐘鼓樓、西歸堂、功德堂、祖師殿、伽藍殿、法堂、觀間殿、禪堂、隱元紀念堂、回向堂、齋堂、僧寮、黃檗亭、費隱亭、觀音亭等建築,為仿宋重檐歇山式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