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備於我

萬物皆備於我

萬物皆備於我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於:表示被動。萬事萬物都為我所具備。指世上的一切完全為我所有。出於《孟子·盡心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物皆備於我
  • 涵義:指世上的一切完全為我所有。
  • 出處:《孟子·盡心上》
  • 拼音: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
基本信息,讀解,

基本信息

出處:《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中國戰國時孟子的哲學命題。《孟子·盡心上》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東漢趙岐(約108~201)註:“物,事也;我,身也。”這段話的完整意思是,世界上萬事萬物之理已經由天賦予我,在我的性分之內完全具備了,如果反躬自省,誠實無欺,便會感到莫大的快樂。“萬物皆備於我”是個唯心主義命題,但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還是客觀唯心主義,中國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孟子的哲學以心為萬物之本,“萬物皆備於我”,即備於我心,因此,屬於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看法認為,孟子哲學的最高範疇是天,“萬物皆備於我”是天將萬物備於我身,這是客觀唯心主義。這個命題從屬於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
【原文】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譯文】
孟子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 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萬物皆備於我

讀解

“萬物皆備於我矣”作為一句名言,被認為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這裡面的是與非不在我們關心的範圍。我們關心的是孟子說這話的意思。所謂“萬物皆備於我”並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說是“萬物都為我而存在。”(由此來歸結孟子為典 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我們理解孟子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我都能夠思考、認識,所以天地萬物我都具備了。這樣才會有下面的 一句話,“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反躬自問,我所認識的一切都是誠實無欺的,所以非常快樂。這是一種認識的快樂,探求真理的快樂。但是,僅有認識,僅有自身的發現還不夠,所以要“強恕而行”,盡力按恕道辦事,這樣來實行仁道。所謂恕道,就是孔子反覆強調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論語·衛靈》)它的積極方面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總起來說,是 一種將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用這種思想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是一種認識的快樂,局限於自身;那么,“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種實踐的快樂, 涉及到他人與社會了。
由此可見,“萬物皆備於我矣”所引出的,是認識和實踐兩大領域的儒學追求:一是“誠”,二是“恕”,都是儒學的核心內容。 單從“萬物皆備於我矣”這句話給我們的感覺,則是一種充滿主體意識,樂觀向上的心態,的確有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那著名的命題“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風貌,給人以認識世界,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