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林自然保護區

萬木林自然保護區

萬木林自然保護區1973年建立,1980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萬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南側,鷲峰、戴雲山的西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木林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武夷山脈南側,鷲峰、戴雲山的西北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89公頃
  • 景點級別:省級自然保護區
  • 建立時間:1973年
概況,地理位置,占地面積,保護區類型,生態環境,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環境保護,

概況

萬木林保護歷史悠久,原為元末清初(1354年)鄉紳楊達卿逢災年募民“植杉一株,償栗一斗”營造的人工杉木林,經600多年封禁保護,自然演替成為富有特色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寶貴的自然與人文遺產。1957年,原國家林業部根據第一屆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案劃定為“天然森林伐區”,當時劃定面積107公頃。1980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管理機構,1981年省林業廳批覆徵用保護帶集體林劃歸保護區,面積擴大至189公頃。
紀念明太師楊榮的萬木林登贏牌坊紀念明太師楊榮的萬木林登贏牌坊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北部順昌、建陽建甌三縣交界處,地處閩江支流高陽溪上游。與房道鄉的上癢、石祭、南科、七道等4個村相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2′22″~118°09′23″,北緯27°02′28″~27°03′32″,東西寬1.04公里,南北長1.89公里,總面積189公頃。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1%。

占地面積

總面積為189公頃

保護區類型

主要保護對象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生態環境

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南側,鷲峰、戴雲山的西北。區內丘陵起伏,溪谷縱橫。主山脊南北走向,支脊東西走向,海拔554米,相對高度僅334米,山坡下部較陡,中上部較平緩。年均溫為18.8℃;無霜期277天;年降水量1673毫米,4—6月降水占全年的50%。

植物資源

保護區維管束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78科203屬441種,占全省樹種的1/3以上。其中樟科29種,薔薇科16種,殼斗科15種,山茶科11種,冬青科11種,山礬科11種,木蘭科7種,杜英科7種。
區內藥用植物有420多種,如:金栗蘭、苦參、當歸、黃精、七葉一枝花、五味子等。
名貴綠化觀賞樹種有深山含笑、含笑、日本櫻花等。
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觀光木、長瓣短柱茶,三級有樂東擬單性木蘭、琅琊榆、長序榆、天竺桂、紅豆樹、閩楠、沉水樟、杜仲、八角蓮、野大豆、巴戟天等
閩楠屬樟科植物,是世界上珍貴樹種。楠木有“樹中金子”之稱。樹高20—30米,直徑可達1.5米,樹幹通直,木材呈淡黃色,氣味芬芳,紋理美觀,不易變形和開裂,是製作高級家具、建築、造船和國防建設的特等用材。
保護區從元末1354年營造,1425年封禁,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原為當地楊家卿營造的一片以杉林為主的人工林,約367公頃。後來明朝有位皇帝讚賞他的這種精神,把這片林稱為“萬木林”。從此,萬木林名揚於世。由於長期封禁保護和自然演替發展,已成為組成複雜、林齡不一、鬱閉度高、林相整齊的常綠闊野林。

動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鳥類有130多種,如:蛇雕、啄木鳥、斑鳩、雉雞。獸類有:獼猴、黑熊、毛冠鹿、野豬等。昆蟲有1000多種。
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蟒,二級有獼猴、穿山甲、白鷳等。
蛇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73厘米。頭頂及羽冠黑色,羽基白色。上體暗褐色,尾上覆羽端緣白色;虹膜黃色;跗跖和趾黃色。
蛇雕棲息於沿海島嶼,常見於山地林區。以蛇、蛙、蜥蜴為食,也吃鼠、鳥、蟹及甲殼動物等。

環境保護

2005年經建甌市編辦同意,保護區管理機構更名為“建甌萬木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保護區管理處隸屬於建甌市林業局,現有人員編制5人。
萬木林省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有關大中專院校重要的“教學基地”,並被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南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