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昊

萬昊

萬昊,油畫家,1912年生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萬家畈村。對於生年,萬昊先生說,戶口上記的是1915年,而家譜上寫的是1912年,應以家譜上所記為是。萬昊先生1940年被桂林美專聘為西洋畫教授,同時被初陽美術學院聘為靜物畫兼職教授。1945年在柳州創辦南華藝專,任校長。1947年應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顏文梁邀請任蘇州美專油畫教授。1948年創辦白鹿洞藝術學院。1949年任江西陶專改委會副主任,藝術系主任、教授。1952年任南昌大學藝術系教授,1953年調華中師範學院任藝術系教授,1958年任湖北藝術學院教授,1960年任江西文化藝術學院教授,後調入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任美術系教授,現已離休。萬昊先生曾是江西省美協副主席、顧問,江西油畫學會首屆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第三、四、五屆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九江市
  • 出生日期:1912年3月14日
  • 職業:油畫家
  • 主要成就:1945年在柳州創辦南華藝專
  • 代表作品:《皇軍末日》、《無家可歸》、《姦殺以後》
人物生平,畫壇耕耘,享譽畫壇,畫中情懷,求真善美,生平大事,

人物生平

畫壇耕耘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獻禮瓷的設計者之一、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教授萬昊先生雖已離休多年,然其作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經大半個世紀博取融匯、不斷探索新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開拓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畫,在畫壇內外名聲鵲起,眾多媒體先後報導,美術專刊相繼發表評論。
1996年1月,台灣《典藏》雜誌載文《隱於畫中的萬昊》,同時,世界著名的台灣敦煌藝術公司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二代油畫家萬昊》畫冊。
1997年第一期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美術學研究》雜誌在《中國當代美術評論》專欄中,刊載了一篇較長的文字《從幻毀中獲得解脫——萬昊人生觀的二次蛻變》,該文試圖從萬昊的家庭背景、學畫歷程、多舛命運來闡明萬昊人生追求的演變。該文認為,“萬昊在繪畫中獲得了生命的蛻變,完全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心情繼承著生命與繪畫”,萬昊“將油畫的境界從對自然的寫照轉換成為中國文人畫特有的借物喻胸臆的特殊表達方式”。該文認為,作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萬昊的“主要貢獻在於將民族的審美心理與民族的趣味滲透到自己的油畫作品中”,從而在自己的油畫作品中“注入了本土化的生命力。”
2001年4月7日、9日,江西衛視在《中國江西》欄中播放了專題片《萬昊與新印象派油畫》。該專題片向廣大觀眾熱情介紹了萬昊教授創立的新印象派油畫作品,認為萬昊教授“憑著厚實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多元化的知識素養,不斷探索新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開拓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畫的嶄新天地,完成了從繼承到發展,從發展到創立的艱難過程”,“萬昊教授開拓性的創造,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一筆寶貴的財富,亦豐富了世界繪畫史。”

享譽畫壇

萬昊先生年輕時對西歐各類油畫風格和流派作過悉心深入的研究,大量臨摹過安格爾、莫奈、康斯泰勃爾、畢卡索等大師的作品,幾可亂真,從此打下紮實功底。這都為他以後“集眾家之長、成一家之法”,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畫奠定了厚實基礎。
台灣敦煌藝術公司藝術總監、滬東海堂藝術實業公司總經理徐龍森多年來苦心孤詣研究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出版了許多專著和論文。1996年7月12日,他在給湖北省一位老畫家的信中慨嘆說:“萬昊先生才華橫溢,然晚年作畫條件較差,常令我扼腕。”在此信之前,徐先生訪漢,曾當著湖北美術學院的幾位教師談到萬昊先生的新印象派油畫作品時稱:“可以說當今沒有一個人能超過萬先生的水平了。他的油畫用色令我崇拜不已,太好了!”
《隱於畫中的萬昊》一文認為:“在作品的調子處理上萬昊的作品始終給人以一份朦朧感,仿佛在畫面上永遠存著一層散不去的神秘。”“萬昊的靜物作品則表現出畫家對物質深入觀察的結果,用精緻、細膩的筆觸敘述造物主的偉大,最令人心儀的是在萬昊的作品中,冷暖色往往交織在一起使用,給人以幻覺的效果,這是對色彩高度嫻熟把握的一種自由度,萬昊的油畫已無需把握色彩關係的處理,而是對物的感受而使用色彩本身而已。”“而萬昊的水鄉、山峽風景則是畫家兼具詩人氣質的表現。萬昊的風景畫往往在瀰漫開的色彩中,小筆觸將陽光折射下在空氣中那種能感覺但又無法著摸的閃爍不定的水份表現得淋漓盡致。” “清代以降,能作律詩的人已不多,油畫家能作詩的更是鳳毛麟角。萬昊能作律詩,可見他對中西文化的把握是有著十分獨特的能耐。”
早在1950年7月12日,國畫大師潘天壽在給萬昊的回信中,也曾寫道: “附詩工力甚深,難得!”
《從幻毀中獲得解脫——萬昊人生觀的二次蛻變》一文認為:“在萬昊晚年的油畫作品中,除卻上述的基本特徵外,集中地表現在詩意詞境的滲透,讀萬昊的畫猶如吟唱納蘭性德(容若)的詞,幽遠、淒艷、宛約又不失率真,每讀一遍均有一層體會,每揭去一層朦朧又多了一份淡泊,抹去淡泊卻又見到幽遠的空曠,直達你的四肢百骸。這在西方油畫中是無法體驗到的,這正是萬昊區別於法國外光派大師們的地方。”
《心橋》雜誌刊登了美術評論家萬聖興先生撰寫的《萬昊與他創立的新印象派油畫》一文。該文認為:“萬昊創立的新印象派油畫與西方新印象派油畫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新印象派油畫偏重於對外光的研究與表現,表現畫家的內心感受和表達客觀事物的美,不重視作品社會性和整體性。萬昊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體效果,強調作品的民族性、真實性、整體性。自然本真的性靈,平淡的心態,冷暖色的基調,真善美的表達,使畫面閃爍著高雅超逸的東方情調。”

畫中情懷

萬昊教授童年所居蘇山鄉萬家畈村,與陶淵明祖居原籍蘇山鄉陶家畈村隔隴相望。據鄉人介紹,萬昊幼年即嗜愛繪畫。他三歲頌《三字經》、讀唐詩,七歲作五、七言絕句,十歲作律詩,十三歲入武昌美術專門學校附中,有“小小畫家”之美譽。傍匡廬秀色,聽鄱湖漁歌,萬家畈的田園之勝、鐘靈毓秀之氣,對萬昊的精神世界、美學思想、藝術風格的薰染陶冶是十分明顯的。
在萬家畈萬氏祖祠懸有一匾:《扶風遺徽》。萬氏祖先是由陝西省扶風縣移民入贛分三處定居下來的,一處是南昌縣三江口村,二處是都昌縣萬家畈村,還有一處已無從查考。萬昊高祖萬昌福為景德鎮三大窯戶之一,人稱三尊大佛,財物之盛,富甲一方。據鄉里老人講,昌福公其貌不揚,衣著樸素。有次他在村前河旁與一木排老闆閒聊,問木材價值幾何,那老闆見這瘦老頭不象財主,便不屑地說:“怕你買不起!你若全部買下,我這批上等木材半價相送!”昌福公淡淡一笑,伸手從衣襟口袋中掏出一把黃燦燦的瓜子金。那木材老闆頓時噤若寒蟬,方知失言。但一言既出,似覆水難收。於是,昌福公買下這批木材,沿河蓋起了上官廳、中官廳、下官廳及祖祠。從此,官商迎來送往不斷,逢年過節祭祀祖先香火綿延不絕。數百年來,萬家子孫進士及第光宗耀祖、白鹿書院科課授徒桃李天下,燒窯制瓷經商財運亨通。祠堂內供奉祖宗牌位的龕柱上有一副對聯,則寄託了先祖遺訓:“金爐不熄千年火。玉盞長明萬歲燈!”
萬昊的父親萬籟鳴為保定軍官學校的首屆畢業生,曾追隨黃興參加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任李宗仁麾下中將平漢司令官,是位愛國將領。他見孩子執意學畫籍以謀生亦表贊同,常勉勵說:“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作孽錢!”萬昊1935年畢業於蘇州美專高中藝術科後,又於193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當時在昆明的國立美專,為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顏文梁呂霞光先生的高足。四十年代初,任廣西藝術館研究員,又被桂林美專聘為西洋畫教授,創作的一幅幅油畫參展均獲社會、報章好評,名噪西南畫壇,時年方27歲。歷經大半個世紀的滄桑風雲變幻,人生跌宕坎坷,而在萬昊心中的故鄉情節、田園理想始終揮之不去。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無不傾注了對故鄉田園、湖光山色的一往情深。退休後他曾多次提出要到萬家畈定居,似乎只有這裡才是他棲憩靈魂的所在。
有人說懷鄉之情是中國文化最深厚最動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此言極是。萬昊先生的油畫、詩詞、他的美學思想、藝術風格,猶如自己的肉體、靈魂,都與故鄉田園文化分隔不開。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特別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體效果、強調作品的民族性、真實性,平易樸實、親切自然,喜以小筆觸和富於變化的色彩,畫黃昏曙色、煙雨湖光,成功地創造出一幅幅層次細膩、色彩結構豐富、閃爍著高雅超逸的東方情調的作品,被人們譽為“東方的康斯泰勃爾”。

求真善美

台灣《典藏》雜誌《隱於畫中的萬昊》有著這樣的描述:“……在抽菸的時候,煙霧的辛味使老人眯起雙眼,煙霧散開時,消失在老人滿頭的銀髮中。我不知道該讚嘆萬昊與眾不同的油畫作品好,還是讚嘆我有幸見到這樣一位周身散發出襲人魅力的老人為好。”這道出萬昊先生終生追求、實踐的真、善、美。
萬昊作品萬昊作品
萬昊先生生活崇尚儉樸、寧靜淡泊,不喜奢華。家居之簡陋,令來訪的海內外客人驚詫不已。約40平方米的客廳內,大多還是五十年代購置的破舊桌椅,給如今的年輕人早就當垃圾扔出去了。他吃的是粗茶淡飯,吸的是幾角錢一包的劣質煙,客人來了都不好意思送出手。幸好吸菸幾十年,嘴上含含而已,從不吞進肚內去。生活保持節儉,卻不失助人為樂、濟貧扶困的中華美德。萬昊先生四十年代的一位學生晚年多病、癱瘓在床,家境貧困艱難。萬昊獲悉後分兩次各寄去1000元錢。那學生收到錢後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含淚寫下感謝信。
萬昊先生飽經憂患,卻胸襟闊大、常懷仁愛之心,待人以誠。在“文革”浩劫中,他的歷年畫作被洗劫一空,數千首詩詞及幾百萬字的論著、講稿也被自己忍疼付之一炬。1967年9月至1970年12月,萬昊先生被強冠以“資產階級反動藝術權威”的罪名關進了江西省集訓一隊。五、六十人擠睡一間大屋,副省長們、省文藝界著名人士、高級知識分子,均是年過花甲的老人,在上下雙層床鋪上爬上爬下,苦不堪言。監管員見萬昊先生厚道老實,令他當集訓小組長,組員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如實記錄上報。有一天,國畫家梁邦楚見四下無人便悄悄地埋怨說不該記他的行動。萬昊笑著說:“我對你不好,怎么敢在廁所里偷偷給你煙吸呢?你沒錢買8分的郵票,向我要,我也給了你。”那時,梁邦楚教授由於為人正直、性格倔強,處境十分慘,在外檢香菸頭,剝出乾淨菸絲卷喇叭煙吸,石凌鶴之子石慰慈還幫他卷過紙菸。在省文藝學校時沒錢買米。造反派頭頭某喝得酩酊大醉,把梁叫到一邊,叫他拿個臉盆,指著旁人嘔吐的一地污穢對梁說:這就是你明天的糧食。梁到萬昊家借米,萬從自家缸中分出一半米給他,叮囑說不用還了,但不要對別人說啊!到了集訓隊,由於白天活重,挑百斤重擔,體力消耗大,易餓。萬昊便在吃飯時悄悄留個饅頭,晚上又冷又飢,他便啃饅頭,方感覺身上暖和些。1971年7月,萬昊從集訓隊放出,賦閒在家,心境苦悶,便在詩中寄託了他那愁苦寂寞情緒:“我亦顛狂天地間,風塵冷落舊羅衫,莫因落落無人問,少買胭脂畫牡丹。”粉碎“四人幫”後,省下文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撥亂反正。萬昊先生一腔愁緒頓時冰釋。有時,萬昊在路上遇見當年斗他的學生,他總是笑呵呵地說:“當年斗我是聽上面的話,解放我也是聽上面的話,我不怪你們!”那幾個學生聽了感動得痛哭流涕,逢人便夸萬教授豁達大度,寬以待人。
藝術沒有國界,藝術家都有祖國。萬昊先生強烈的愛鄉情節也是祖國在觀念和情感上最具體的表現。他經常告誡做晚輩的子女,要愛崗敬業,不論是在國內國外都不要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要為祖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多作貢獻。當海峽兩岸長達40年的鐵幕開啟後,離散兩岸的骨肉親情得以團聚,萬昊先生喜與在台灣的胞妹萬素秋一家歡聚上海。當他得知兩位外甥在美國學有所成,一位大外甥沈福利三十出頭便榮獲美國腫瘤學與免疫學博士、哲學博士、終生教授;小外甥沈龍利獲美國土木工程博士,心裡十分高興。萬昊先生對黨和政府改革開放、強國富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深表讚賞,大力擁護支持。在參加省五屆政協二次會議時,他熱情澎湃地賦詩以頌:“洪都盛會喜盈盈,南浦西山無限情,農村繁榮商業旺,人人都道黨英明。”“似水流年去不回,丹青老邁愧無為,明朝要借東風力,多寫江山入畫題。

生平大事

1912年  3月14日 出生於江西都昌縣蘇山鄉萬家畈村,與陶淵明祖居原籍蘇山鄉陶家畈村隔隴相望。都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擁有鄱陽湖3分之2的水域,鐘靈毓秀之氣,薰染陶冶著童年萬昊。高祖萬昌福為清道光年間景德鎮3大窯戶之一,人稱3尊大佛,財物之盛,富甲一方。曾祖為進士,曾主講廬山白鹿洞書院。祖父為瓷商。
萬昊萬昊
1925年
在蘇山朝陽廟讀私塾。萬昊3歲開始在父親萬籟鳴的指導下學習吟詩作畫,7歲能作5言7絕和臨碑摹帖,至10歲通曉音律,103歲已經詩才橫溢,作有詩句:“小橋流水繞吾家,秋盡沙頭數蓼花,楓葉卻隨風腳去,尋詩不覺日西斜。” 父親見孩子執意學畫籍以謀生亦表贊同,常勉勵說:“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作孽錢!”
1927年
入武昌美術專門學校附中,學習水彩、素描。全家寄居武漢。父親系中國早期軍校保定軍官學校首屆畢業生,任北伐軍7軍參謀,他積極投身辛亥革命,曾隨黃興參加武昌起義,任督戰官,後任李宗仁麾下中將平漢司令官,是位愛國將領。
1935年
畢業於蘇州美專高中藝術科。同學有陳志華楊祖述費以復、董郁文等。學生們在顏文梁老師的教導下打下了紮實的造型基礎。一次,全校油畫專業學員臨摹顏文梁先生在法國回來的名畫《魯拉》摹本,還未正式學習油畫的萬昊被破例允許參加臨習,結果表現最為出色,孫文林譽之為摹本翻版作。顏文梁亦在全校大會上說:“在你們身邊就有很好的學習榜樣,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他的名字就是萬昊”。
1939年
1月26日,油畫《皇軍末日》、《無家可歸》、《姦殺以後》參加國立藝專《抗敵畫展》,反響強烈。《貴州晨報》報導: “……首先映入視線的是《皇軍末日》。這是一幅寬闊而長大的布質油畫。在1群高舉著斧頭和鐮刀的農民包圍中,所謂‘皇軍’早就匍匐於地了,一個高大的鬚髮蒼然的老者,氣昂昂雄赳赳的立在前面,手裡緊握著1把鮮血淋漓的大刀,血債從那上面一滴滴的償還了。這是一幅超凡的藝術作品,給我們堅定了勝利的信念,穩固了抗戰的決心。而《無家可歸》這一幅,更使我們認清了誰是敵人,要安居樂業就必須把敵人逐出國境,那么抗戰到底,便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再一轉眼,便看見許多赤裸裸的女同胞,帶著不能反抗的憤怒被敵人姦淫侮辱以至屠殺。看了這圖畫(《姦殺以後》),簡直不相信大和民族還是人類。……”
畢業於當時在昆明的國立藝專,系第二屆學員。其間,每天早晚兩次到校外寫,起早貪黑,沉迷於光色的瞬息萬變,成績出類拔萃,深受老師喜愛。一次,全校同學各作抗日宣傳畫1幅代考試成績,呂霞光當眾指定萬昊為其代審人。
1940年
萬昊與錢家駿、范敬祥、金右昌、楊祖述等合作繪製的動畫短片的《農家樂》由重慶勵志社製作完成。《農家樂》講述了祖國富饒美麗的農村被日本鬼子占領,男人們上前方打仗去了,爺爺、女兒、孫子3代人用各種巧妙的辦法擊退日本鬼子的故事。 影片上映正值抗戰的艱苦年代,它吸引了一大批觀眾,上海乃至南洋一帶的報紙紛紛有人撰稿推崇,對宣傳抗日愛國起到1定作用。畫家們隨後又著手繪製兩部短片,都因設備器材困難而中途夭折。
與在國立藝專學習期間相識相戀的浙江紹興女子夏葉結婚。當年,長子萬滇寶在雲南玉溪出生。
1941年
被聘為為桂林美專高級班西洋畫教授、廣西省立藝術館研究員。
9月9日由廣西省立藝術館舉辦的廣西全省美術作品展覽在松坡中學開幕,分8個陳列室展出,連日觀眾達萬人。萬昊參展油畫作品有《妹之像》、《薰豆腐乾》等。
3月28日桂林美術界為籌募美術工作室基金,舉辦募捐美展。展品有徐悲鴻關山月陽太陽、萬昊、林素園、李樺等人的國畫、油畫、書法、木刻等作品2百餘幅,葉淺予、張安治等名家亦有作品贊助。
10月18日、萬昊、陽太陽、陳仲綱、張在民、鐘惠若、張蘭芬、林恆之、黃超等聯合舉辦的101人油畫展在廣西百樂門大廈舉行,萬昊油畫作品《芋》、《白衣戰士》、《春耕》、《播種》、《靜物》好評如潮。
8月22日,萬昊與龍月廬、關山月陽太陽、李瘦石等10餘人共同發起籌設桂林美術專修學校,學校設美術教育、西洋畫、中國畫3科,招生百餘名。萬昊任該校教授、教導主任。《大公報》報導。
1942年
1月1日 萬昊、陽太陽、陳仲綱、張在民、鐘惠若、張蘭芬、林恆之、黃超等101人油畫展再次在樂群社展出,連展3天。柳亞子、茅盾、歐陽予倩、李濟深、李任仁、田漢等即場參觀並為畫展題字、題詞。
1月2日赴美麗川菜館參加桂林美術界新年聚會,尹瘦石沈同衡、陳海鷹等310多人到會,與會者均以自畫像代為簽名。會上,萬昊就修建美術工作室作了發言。
萬昊經常到很遠的地方寫生。一次寫生回來,發現長子萬滇寶患急性惡疾,當時社會動盪,缺醫少藥,孩子不幸夭折,年僅兩歲。
1943年
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的李濟深請名家為自己畫了不少油畫肖像,但他家裡掛的還是萬昊畫的那1張。他對萬昊說“你畫的這張最有感覺,我太喜歡了!”。
鼎力支持好朋友陽太陽創辦初陽美術院,出任西畫教授。
1944年
1月3日 參加“初陽美術院師生作品展”暨“名家書畫展”,李濟深、柳亞子、田漢、林虎等名家亦捐出書畫作品義賣,為初陽美術院籌款。萬昊、陽太陽以及學生的作品引起熱烈的反響。進步文化人士紛紛撰寫評論。
6月,次子萬漓風在出生。名字取桂林灕江風光無限之意。
李濟深與柳亞子等人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戰工作協會。16日,桂林文化界擴大動員宣傳周之“美術日”。萬昊為揭露日寇罪行,夜以繼日,創作了410餘幅抗日宣傳畫,其中《拋刀》、《借用1夜》等在當日舉行的美術抗日大遊行中反響強烈。
桂林淪陷。8月5日《大公報》發表了敏之的《流徙中的文藝中作者》,報導了桂林文藝工作者疏散流亡情況。萬昊全家在學生楊欽的安排下,前往柳城縣洛崖鄉避難。所作油畫人體、靜物、風景不下百餘幅,俱在傖徨逃難中失散。
1945年
在柳州創辦南華藝專,萬昊任校長,桂北師管區司令王贊斌任校董,林恆之任教務長,教授有楊秋人陽太陽等。
1947年
抗戰勝利,美專在蘇州復校,師資緊缺,百廢待興。應恩師顏文梁盛情邀請,萬昊辭去南華藝專校長之職,出任蘇州美專西洋畫教授,接授教務主任黃
覺寺的油畫課。校刊《藝浪》出版了“1946-47級畢業紀念號”,刊中介紹了萬昊藝術經歷並配發了大幅圖片。教學期間寫生於蘇州,喜畫水鄉、小巷及晨曦夕陽。
1948年
於江西廬山創建白鹿洞畫院,準備廣授生徒,一展鴻願,惜因時局動盪,竟未果而折。後在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任教。除教學外,亦作野外寫生,在鄱陽鄉里為父老畫肖像。
大女兒萬菡芬出生。
1949年
4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5兵團107軍4109師全副武裝進入景德鎮,解放景德鎮,一些人驚慌失措,奪路而逃:“共產黨打進來了,快跑!”萬昊鎮定自若:“我為什麼要跑?共產黨也是中國人!”
景德鎮陶瓷專科學校改革,任校改委副主任兼藝術系主任、教授。接受有關方面的宣傳任務,作連環畫(素描)300餘幅。
1950年
使用油畫技法,創作《馬、恩、列、斯、毛》系列瓷版畫。
7月12日,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在給萬昊先生600多字的書法長信中,探討了瓷藝師資問題,並對萬昊先生郵去的詩詞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萬昊先生的詩詞“工力甚深,難得!”徐龍森先生亦撰文指出:“清代以降,能作律詩的人已不多,油畫家能作詩的更是鳳毛麟角。萬昊能作律詩,可見他對中西文化的把握是有著十分獨特的能耐。……對這樣一個學貫東西的畫家而言,繪畫,作詩,少人打擾的生活本身已經足夠了。”
作品作品
二女兒萬蒂芬出生。
1952年
景德鎮陶專併入南昌大學,萬昊任南昌大學藝術系教授。
土地改革運動期間,接受組織上安排的宣傳畫繪製任務。期間加班加點,以每天完成10餘張的速度,共繪製5百餘幅。
10月,全國院系調整,萬昊與鄭昌中孫世灝、楊焱諸等1大批最優秀的教授被調入由湖北省教育學院與華中大學等院校合併的華中高等師範學校。省長邵式平在江西大旅社(現為81起義紀念館)設宴為萬昊送行,依依惜別之情溢於言表。在武漢,萬昊每天早起,作大量教學示範畫,有靜物,風景,肖像等。
1953年
三兒子萬小嵐出生。
1956年
蘇聯著名畫家梅尼柯夫1行來武漢主持油畫研究班。其間,萬昊及楊立光等畫家陪同赴廬山、黃山寫生。萬昊油畫速寫《廬山》令蘇聯專家刮目相看,他們對萬昊油畫的貴族氣質、高雅格調以及對光和色的高超處理技法欽佩不已,一改蘇聯專家對中國油畫界的輕薄態度。後來,該作品被蘇聯專家要求帶回國內收藏、研究。
油畫《叢林》參加湖北省第1屆美術展覽。
1957年
8月,萬昊回南昌與老鄉、老同事兼好友余塞一家相聚;7日,為余塞夫人繪油畫像。
4兒子萬小寒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