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光村

萬光村位於忠縣西北部,距忠縣縣城42公里,與梁平縣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光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壽山市
  • 人口::1萬餘人
  • 主要民族::漢族
眉山市東坡區萬勝鎮萬光村,忠縣官壩鎮萬光村,廣東河源市龍川縣回龍鎮萬光村,

眉山市東坡區萬勝鎮萬光村

省 分: 四川 城 市:眉山市 區/縣: 東坡區 地 址: 萬勝鎮萬光村 郵 編: 620038 區 號: 0833

忠縣官壩鎮萬光村

省分:重慶城市:重慶
圖片圖片
區/縣:忠縣機構名:忠縣官壩鎮衛生院萬光村
郵編:404315
區號:028
位於忠縣西北部,距忠縣縣城42公里,與梁平縣接壤。
一、基礎條件良好
自然條件優越。全鎮屬典型的淺丘夾平壩地貌,紅棕紫泥土壤,土質肥沃,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交通條件優越。官壩鎮是忠縣農村路網密度最大的鄉鎮,全鎮公路里程256公里,村社以及較為集中的院落都通了公路,道路質量良好,各種車輛暢行其間。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齊全。全鎮有小(二)型水庫12座,山坪塘408口,水面1356畝。林木資源豐富。全鎮有森林6萬多畝,林木品種繁多,材質優良。土地資源富足。全鎮有耕地面積4萬多畝,土質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勞動力29000多個,常年外出務工15000多人。
二、歷史悠久,民風淳樸
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清宣統時建制“官壩鄉”,1992年撤區並鄉建制官壩鎮。這裡養育了清朝翰林周學士、現代著名植物學家方文培、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方鳳富等名人學士。
官壩鎮設鄉建制已有100多年歷史,歷來是忠縣經濟繁榮、商貿活躍、社會平安的重鎮。優良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孕育了淳樸的民風。自古以來,官壩人民以勤勞致富為榮,以好學上進為樂,以誠信做事為本,以睦鄰友好為貴,以踏實做人為根。秉承歷史遺風,開明開放、誠實守信、寬懷大度的民風,成為官壩鎮創建和保持市級文明鎮的巨大優勢。
三、黨建工作有效推進
近年來,不斷深化學習實踐活動、認真開展創先爭優、落實“八強八好”,深入開展“三項活動”,認真落實“三項制度”,大力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圍繞“四有”目標,紮實推進“四大工程”建設,即:圍繞“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目標,紮實推進“堡壘工程”建設;圍繞“有一支作用突出的黨員幹部隊伍”目標,紮實推進“先鋒工程”建設;圍繞“有一套民主公開的管理制度”目標,紮實推進“滿意工程”建設;圍繞“有一條經濟發展的致富路子”目標,紮實推進“富民工程”建設。爭當“四比四創四打造”先鋒,即:比學習,創一流素質,打造學習型黨組織;比進取,創一流精神,打造創新型黨員幹部;比貢獻,創一流業績,打造增收排頭兵;比作風,創一流形象,打造服務型政府。
四、產業發展
蠶桑產業:官壩鎮是渝東著名的蠶桑大鎮,是忠縣最大的蠶桑生產基地,有桑園面積18756畝,年均養蠶6500餘張,最多年份養蠶達15000餘張,已形成種、養、加、銷售一條龍完善的產業鏈。桑園規模、養蠶量、產繭量一直居全縣首位。
種植加工業:官壩鎮是忠縣有名的糧倉,常年種植優質水稻3萬多畝,產出優質稻穀1.5萬噸。所產大米、油菜、花生等量大質優。官壩大米遠近聞名,供不應求。官壩有明米業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2萬噸,產值971萬元。
養殖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糧草資源,使官壩鎮養殖業長盛不衰。養豬、養魚、養羊、養兔成為官壩農業最明顯的特色。官壩鎮是重慶市“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和萬頭種豬基地,有“洋三元”優質種豬6000餘頭,年出欄生豬6萬頭,有種豬養殖大戶300多家,年產值7000多萬元。

廣東河源市龍川縣回龍鎮萬光村

位於龍川縣的中部,東經約115°31’,北緯約24°22’。東北面與興寧相連,南接田心鎮,西鄰赤光、新田鎮,全鎮人口29760人,均為漢族。總面積84.5平方公里。
本村山巒起伏,西北高,中間低,向東南傾斜。最高山峰是位於北部的羅豐村與新田鎮交界處的阿髻寨,海拔709米,其次是禾稿嶂699米,旗山嶂653米。水流向除上藍、吉仙兩自然村流入東江河外,其餘均流入韓江,屬韓江水系發源地之一。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境內土壤多以赤紅壤、侵蝕紅壤、黃泥骨粘土田等類型,農作物種植主要有水稻、花生、玉米、大豆、木薯、蕃薯、瓜類蔬菜.山地種值油茶、毛竹、松、杉木類。
工業生產發展。引進了聯豐針織廠、中泰毛織廠。鎮內辦起了三個小水電站,裝機容量360千瓦。1990年與田心變電站聯網,全鎮村村通了電,電器產品不斷飛入尋常百姓家。
萬光人民歷來以農為本。在農業生產上,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挖溝改土、平整土地、興修水利,堅持科技興農,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04年底,農業總產值達到420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700元。交通運輸:解放後開闢了回龍至赤光連線老隆的公路幹線,並可向南直達興寧。2003年至2004年,境內公路——大利線實行改造,為省道二級水泥公路。現交通便利,往來車輛絡繹不絕。鎮內通往鄉村的回龍至上藍、回龍至羅豐、回龍至萬塘、回龍至駱歧公路等也已逐步進行硬底化建設。
文化教育衛生:在文化方面,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1990年1月辦起接收中央電視台的轉播塔,1995年4月辦起12套節目的有線電視轉播台,2004年與縣有線電視興光聯網,接收35套電視節目。在教育方面,全鎮村村辦起了國小,設有2間初級中學。12所完全國小。各學校教學用房已全部用上樓房。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環境舒暢、書聲琅琅。有在校中小學生5500多人。衛生方面,鎮建立了一間衛生院,建立健全了醫療網路、保健機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