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美元大崩盤

萬億美元大崩盤

基本介紹

  • 書名:萬億美元大崩盤
  • 作者:查爾斯·R.莫里斯
  • 譯者:劉寅龍
  • ISBN:9787807289777
  • 類別:金融
  • 頁數:180 頁
  • 定價:¥35.00
  •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內容,媒體推薦,目 錄,

編輯推薦

解讀魔鬼般的華爾街金融工具 揭露美國金融界的黑幕
深挖萬億美元人間蒸發的根源 揪出美元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最荒淫無度的金融世界裡,不計其數的信貸衍生品已經膨脹成數十萬億美元的泡沫。查爾斯·R.莫里斯告訴我們,對於投資銀行及其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的客戶來說,天文數字般的槓桿率必將誘發一場全球性災難。一旦這場危機降臨,我們將無處藏身。
在過去的1/4世紀裡,自由市場曾讓我們狂熱痴迷,但是在現實面前,自由市場卻帶著它津津樂道的資產重組,肆意泛濫的借貸,還有深奧莫測的對沖基金,一落千丈,跌向無底深淵。莫里斯將帶領我們走回昨天,剖析今天,預見明天,為我們解讀次貸危機的根源、現狀與前景。危機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但是黎明來臨之前總要經歷一番黑暗。我們要真正認識過度的繁榮怎樣把世界經濟帶向災難的邊緣,以及未來世界將以何等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萬億美元大崩盤》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甫一出版,即被評為第一本深入剖析美國金融風暴的著作此書榮登亞馬遜《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出版商務周刊》等各大暢銷書榜《經濟學人》《今日美國》《紐約時報》《彭博新聞》《新聞周刊》爭相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銀行家》主編 王松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著名經濟學家 楊斌 聯合推薦《經濟學家茶座》策劃人和執行人 董新興

作者簡介

查爾斯·R.莫里斯
金融海嘯洞見者
美國著名的銀行家、律師和作者,3年前就以深邃的眼光精準地預測到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
紐約市財政預算專員
大通過曼哈頓銀行集團經理
Devonshire合夥公司的管理者
華盛頓州健康與人道主義服務機構秘書
經典著作:
《善意的代價》(The Cost of Good Intentiongs)被評為1980年《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
《即將到來的全球繁榮》(The Coming Global Boom)被評為1990年《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
《大富翁》(The Tycoons)被評為2005年《巴倫周刊》(Barrons)最佳暢銷書
他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哈佛商業評論》以及《洛杉磯時報》等權威媒體的特約評論員。

圖書內容

兩個人爭論誰現在過得更好。一個在誇耀他的新車,一個誇耀他的等離子電視,最後一個人說“我比你更好,我欠的債比你所擁有的財產還多!”之後另一個人承認失敗。這個笑話形象地反映了正籠罩美國的次級貸款泡沫。
隨著金融市場動盪難安,美國經濟衰退逐漸成為事實。嚴重的次級貸款危機和信用危機已席捲全國,讓金融投資機構和華爾街舉步維艱。次貸危機的波及面比想像中大得多,歐洲的銀行幾乎都有涉及美國次貸有關的投資業務,也被危機擊中。
格林斯潘亦因此危機而被冠之以“泡沫先生”的稱號,認為他在任最後幾年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薄弱監管為當前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應為此負責。
美國次貸危機的故事可謂一波三折。2007年初,大西洋彼岸颳起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金融颶風”,以美國著名的住房按揭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為代表的貸款機構、以美林公司為代表的投資銀行,以及以花旗集團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財富管理著稱的瑞銀集團成為這場“金融颶風”的直接風眼,同時,受這場“金融颶風”的影響,大大小小的對沖基金、海外投資者等都遭受了颶風的波及。
眾多金融機構報露出的巨額虧損訊息,一時成為美國社會的熱點新聞,當時有人認為這只是美國金融的一次小感冒,也有人認為這是新一輪經濟危機的預兆。
2007年下半年,有關報導和評論逐漸平息下來,人們似乎已經忘了次貸事件。然而,事情並沒有真正過去,2008年初,有關次貸危機的報導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不斷出現的報料提醒人們次貸危機仍在繼續。人們終於意識到對美國經濟來說,這決不是一場感冒。天知道還會發生什麼!次貸危機不應該被忽視,包括美國人在內。要看清楚整個事件,就應該回顧一下這場史無前例的“颶風”是如何被引發的。
《萬億美元大崩盤》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在回顧歷史上重大金融危機的基礎上,重點對當前正影響全世界的美國次貸危機和信用危機做了絲絲入扣、深刻、全面的剖析,並預測了未來的金融市場。
給了陷入困境的金融投資機構、華爾街從業人員、房地產行業以及受此危機影響的相關人群以醍醐灌頂般的震撼。此書甫一出版,即被評為第一本深入剖析美國金融風暴的著作,撼動全美。
作者在書中提到造成億萬美元窟窿的8個過程
美國的金融危機是怎樣發生的?對通往毀滅之路的回顧會告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被扔到這條路上的惡棍比英雄要多。
回顧一下1979-1982年,那時美聯儲主席保爾·沃爾克竭力降低經濟中的消費通脹。今天的不同就在於,通脹爆發已經被房地產、股票、債券,以及辦公樓吸收了,而不是集中到你在商店購買的物品價格上。這就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1. 美聯儲煽風點火。破滅與9/11事件喚醒了美夢,美聯儲將利率降低到1%,自1958年來的最低點。在經濟重新恢復增長很長一段時間之後 ,美聯儲基金利率仍然保持著低於通脹利率的水平,這大約持續了2年多。實際效果就是,對於銀行來說,流動性過剩產生了。
2.財務槓桿猛信貸過寬。財政債務,家庭債務,和家庭價格都翻番。大銀行改變了他們的商務模式,從本來為客戶執行交易收佣金改變為直接參與交易的“市商交易”,或者說是用他們自己貸的款來賭博。 2007年,花旗,JP摩根,高盛與美林的市商交易總額達到 1.3 萬億美元。
3. 消費者這次可真的盡情消費了。急劇上揚的家庭消費額從家中被轉移到自動取款機。在新千年中,消費者從自己家拿出超過4萬億美元的淨自由現金(包括財務成本和家庭投資款)。從2004年到2006年,那樣的現金吸出超過了個人可支配收入的7%。個人消費從過去占GDP的66%~67%猛然上漲到2007年的72%,這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值。
4. 美元風暴。美國目前的赤字額從2000年到2007年終於超過了4.9萬億美元 ,幾乎相當於所有的石油或消費品總價值。( 現在的數額比包含商品、服務和資本金融的全美交易額還要多)包括伯南克在內的經濟學家,都認為,全球美元過剩將強制世界花10或20年來吸收這些美元。可惜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
5. 產出垂直下降。現金像洪流一樣地橫掃所有的風險資產。那么多人都從廉價貸款中獲得好處,更多的風險性背書抵押證券的利率只有比最安全的政府債券稍高一點,而比私人資產企業買入交易的貸款利率高50%。接管基金貸了更多的款用於他們的投資組合,這些投資組合公司來為其本身的巨大的現金分紅提供資金。
6. 對沖基金沿街叫賣冰毒。吸毒般興奮的投資者將資金連續不斷地投入到通過用借來的錢賭博來獲得高回報的對沖基金中。為了最大化收益,對沖基本來加強了如次貸這樣的高風險抵押方面的業務,其還將重點放在最高風險的債券上,這些債券吸收在如擔保債務權證(CDO,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的低質抵押的複雜投資組合上的損失。 從賣出股票中獲得的利潤主要來源於風險性優先股超過銀行家傳統的風險規避。到2006年之前,高風險借出在家庭抵押貸款業務中已經變得非常規範。
7. 一個設定等級的抗重力機器。養老基金不能普遍投資於作為主流級別的風險證券。因此,銀行和投資銀行在等級化代理機構的默許下,帶著一種安全的幻覺,創造出結構化債券。8000萬美元的次級擔保債務權證被回收了1000萬美元。次貸並不會引起損失除非基金違約率超過20%。等級化代理機構給那樣的債券授予3A等級;投資者構想這些債券相當於被證明違約的美國財政部債券或者是藍籌股。令他們感到震動的是,全世界的投資者都發現,當基金違約開始出現,他們的次級CDO債券在他們遭遇實際違約之前的很長時間前就迅速失去交易價值。
8. The Wile E. Coyote 時刻來到了。突然在去年夏天,所有的偽裝都已暴露,並且市場也瘋狂地螺旋下降。聯邦政府的反應是以1萬億美元投入到新的抵押貸款與那些多樣化貸款的權威機構上,這些機構包括聯邦住房融資委員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Fannie Mae, Freddie Mac公司。住房價格卻仍然無情地下跌,衰退的信號不斷擴散,風險資產價格也垂直下跌。

媒體推薦

本書用敘事詩般的語言講述了當前金融海嘯發源地美國華爾街的次貸危機,它交代了危機的來龍去脈、生成基礎、“罪魁禍首”和演變過程,只有真正具有深厚理論修養的行家才能寫出這等深入淺出的論著。
王松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銀行家》主編
本書深刻揭露了華爾街金融精英因貪婪私慾,而將整個世界拖入萬億美元壞賬窟窿的真相。
這些人既不會關心本國民眾和國家的利益,更不會顧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民眾的利益,倘若中國金融改革沿著他們鼓吹的金融自由化推進,勢必步美國後塵而墜入金融危機的深淵。
楊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著名經濟學家
這是第一本有關信貸危機的論著,早在3年前,莫里斯就已經預見到了這場無法逃避的危機。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極具穿透力的巨作,它揭開了一場幾個月之後便成為美國經濟最熱門的大爭論。
《經濟學人》(Economist)
莫里斯先生用犀利的眼光看穿了這場久已形成的危機……作為一個文筆高雅的作家,莫里斯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我們解讀了魔鬼般的華爾街金融工具……任何一位讀者都會覺得不虛此讀。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莫里斯絕不是在危言聳聽。儘管他的分析似乎有點悲觀,但肯定不是作秀。美國經濟正走向滑坡,危機已經初見端倪。莫里斯用犀利的筆鋒為我們解析了今人深思的美國經濟和市場的發展歷程,更讓我們認清了當前經濟的窘境。
——《今日美國》(USA Today)
這是第一本有關信貸危機的論著,早在3年之前,莫里斯就已經預見到了這場無法逃避的危機。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極具穿透力的巨作,它揭開了一場幾個月之後便成為美國經濟最熱門的大爭論。
——《經濟學人》(Economist)
莫里斯用犀利的眼光看穿了這場久已形成的危機……作他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我們解讀了魔鬼般的華爾街金融工具……任何一位讀者都會覺得不虛此讀。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很少有作家能像莫里斯這樣,把虛幻的金融世界以如此平白卻妙趣橫生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紐約時報》書評
日漸縮水的次級貸款……在莫里斯的眼裡,僅僅是這場危機的開端。
——《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
這本書里既有好訊息也有壞訊息。好訊息是:莫里斯讓一個原本深奧莫測的主題變得通俗易懂;壞訊息是:他對當今風暴的分析會讓更多的人徹夜難眠,腦後冒涼風……
——拉里·考克斯(Larry Cox)
《圖森市民報》(Tucson Citizen)
自由市場經濟的不足在70年前就曾有一次大暴露,當時也有經濟學家作了理論分析。可惜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最近幾年,美國的經濟學家特別是美國政府忽視了這一點。自由市場經濟今天確實得了一場大病,需要下猛藥治療。讀《萬億美元大崩盤》這本書,會讓你明白自由市場經濟“大病”的因由,思考“猛藥”何在。我想,無論這個“猛藥”是什麼,絕不是將自由市場經濟一棍子打死。
——董新興《經濟學家茶座》策劃人和執行人

目 錄

序言
第一章 自由主義的滅亡
1973—1982年這10年間的美國,無疑是一段不朽的悲劇佳作。美國在此10年間所經歷的種種災難,至少可以歸結為三個根源:企業遠景的喪失、人口結構的變遷和整體經濟的管理不當。當凱恩斯倡導的自由主義黯然失色時,默默忍耐、只等時機一到就想一試身手的貨幣主義迎來出頭之日,準備登上寶座,開始漫長的治國之旅。
虛弱乏力的美國企業
嬰兒潮
政治藝術家們的錯位管理
自由主義到底為何物
第二章 皈依宗教的華爾街
剛剛進入20世紀80年代時,兩個意義深遠的事件讓眾多保守主義者洗心革面,轉而變成高舉自由市場大旗的教條主義者。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執政時,經濟居然實現了大復甦。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經濟歷程確實讓保守派對自由市場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和徹底解放金融市場的重要性這兩個核心原則不再心存疑慮。
消滅通貨膨脹
來自市場的兩個故事
插曲:20世紀90年代的“金髮女孩經濟”
第三章 幻想的天堂: 摸索中前行
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10年裡,發生了3個事件:1994年的住房抵押貸款大衰落;1987年的股市崩盤;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遭遇危機。這些事件揭示了金融市場的原發性缺陷:肆無忌憚的管制放鬆與代理問題的惡化。
抵押貸款的興衰沉浮
1987年的股市崩盤
LTCM的衰亡
地域性轉移
第四章 金錢街
所有泡沫終將破裂,膨脹得越大,破裂得越迅猛。到2007年年底,破裂的飛沫已經演變成洶湧的川流。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根源在於“格林斯潘的賣出期權”、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全球性不動產泡沫,以及華爾街對資產證券化技術所進行的登峰造極的發揮。
“格林斯潘對策”
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不動產泡沫
風險大挪位
危機漸起
第五章 美元的咆哮
“二戰”後,美國確立了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但是由於美國經濟的失控特別是經常賬戶狀況的惡化,美元的領主權被剝奪了。“布雷頓森林體系II”理論試圖恢復美國和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由於外國人持有美元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以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貨幣多元化趨勢,這一嘗試難以成功。信貸危機使華盛頓再不能像以前那樣無拘無束地印製鈔票。
失控的經濟
曇花一現的“布雷頓森林體系II”理論
貿易盈餘的分配
主權財富基金的興起
第六章 大崩盤
對沖基金從事變化莫測、風險極高的投資,它們的信用評級並不能準確反映其實際價值;全部已發行債券的平均信用等級明顯下降,但是證券化和新的信用套期工具降低了這些債券的違約率;信用卡貸款、商業房產抵押貸款證券、單一險種保險包、信用違約互換等主要信貸行業已處於危機邊緣。 信貸緊縮將演化成走向衰退的力量,解決20世紀70年代的急劇經濟衰退的方式對於解決今天的危機應該有所借鑑。
對沖基金 信貸衍生品與CDOs
公司債泡沫
尚未見底的危機
硬著陸之一:經濟衰退
硬著陸之二:信貸崩潰
明斯基、龐茲和市場邏輯
第七章 勝敗之間
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的收入不均現象進一步惡化,收入不均不斷惡化的原因多種多樣的。很長時間以來,美國金融業的利潤率幾乎相當於其他行業的兩倍。金融業之所以能長久地保持自身優勢,其原因在於,金融市場非真正的自由競爭市場。
失衡的財富
階級鬥爭
混亂無序的金融業特權
第八章 找回平衡
儘管芝加哥學派一貫主張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但是政府往往也是解決方案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不容懷疑的。 面對次貸危機,政府的救市計畫必須從銀行入手;對於大批量交易的金融工具,例如信貸衍生品,應在交易所而不能在場外交易;《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中有關分離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的條款應考慮恢復。
目前金融危機的普遍性迫使我們承認,市場問題上的教條主義本身就是問題,而非解決方案。
金融管制
醫療衛生
市場的局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