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黑脛病

菸草黑脛病

菸草黑脛病是菸草生產上最具毀滅性的病害之一,又稱菸草疫病,菸農稱為“黑桿瘋”、“黑根”、“烏頭病”。中國各主要產煙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其中安徽、山東、河南省為歷史上的重病區;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煙區發生亦相當普遍,並多與菸草青枯病混合發生,故危害更為嚴重。中國由於採取以換種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由於一些地方連作煙田面積擴大,連作年限延長或改冬煙為春煙,此病為害有明顯上升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菸草黑脛病
  • 拉丁學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Breda de Hean)Tucker
  • 別稱:黑根、黑稈瘋
  • 二名法:Phytophthoranicotianae Breda
  • :植物界
  • 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菸草疫黴菌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菸草
  • 主要危害部位:莖,葉
症狀表現,病原特徵,病害循環,發病因素,侵染和傳播,氣候因素影響,耕作類型的影響,土壤因素影響,寄主抗病性影響,發病規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症狀表現

菸農俗稱“黑根”、“黑稈瘋”。多發生於成株期,少數苗床期發生。幼苗染病,莖基部出現污黑色病斑,或從底葉發病沿葉柄蔓延至幼莖,引致幼苗猝倒。濕度大時病部長滿白色菌絲,幼苗成片死亡。莖稈染病,莖基部初呈水漬狀黑斑,後向上下及髓部擴展,繞莖一周時,植株萎蔫死亡。縱剖病莖,可見髓部黑褐色壞死並乾縮呈“筍節”狀,“節”間長滿白色絮狀菌絲。葉片染病,初為水漬狀暗綠色小斑,後擴大為中央黃褐色壞死、邊緣不清晰隱約有輪紋呈“膏藥”狀黑斑。潮濕條件表面也生白色絨毛狀物。
菸草黑脛病
總結如下:
苗期先在莖基形成黑斑或先從底葉發病,然後擴展到莖上。苗床濕度大時,黑斑很快沿莖向上擴展,造成全株腐爛,病部布滿白毛菌絲和孢子囊),並迅速傳染給附近煙苗,造成成片死亡。
大田煙株是病菌侵染的主要對象,症狀有以下幾種。
①黑脛:莖基部受害後出現黑斑, 並環繞全莖向上部延伸,有時病斑可達病株高度的1/3~1/2,病株葉片自下向上依次變黃。
②穿大褂:煙株莖基部受害後向髓部擴展,葉片自下而上依次變黃:大雨後遇烈日、高溫,則全株葉片突然凋萎,故稱“穿大褂”。
③黑膏藥:在多雨潮濕條件下,中下部葉片常發生圓形大斑,直徑可達4~5cm。病斑初期,多無明顯邊緣,水漬狀、暗綠色,然後迅速擴大,中央呈褐色,形如膏藥狀,故稱“黑膏藥”。
④碟片狀:莖部發病後期,剖開病莖,髓部乾縮呈“碟片狀”,其間生有棉絮狀物:在天氣潮濕時,病部產生白色絨毛狀物,即病菌的菌絲體和孢廣囊。
⑤腰爛:煙株中部葉片發病後,病斑可通過主脈、葉基蔓延到莖部,造成莖中部出現黑褐色壞死,俗稱“腰爛”。莖部病斑上的葉片萎蔫。

病原特徵

寄生疫霉菸草致病型( 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為卵菌綱真菌。 病菌菌絲無色透明,粗細很不一致,直徑3~11微米,內含泡沫狀顆粒,有分枝,孢囊梗從病組織氣孔中伸出,無色透明,無隔膜,單生或2~3根在一起。孢子囊頂生或側生,梨形或橢圓形,頂端有一乳頭狀突起,大小為35×28微米,無色透明,內含有顆粒。孢子囊成熟脫落後得到足夠的濕度即萌發,生出5~30個7一11微米的遊動孢子,它們呈圓形,不整圓形或腎形,內含許多顆粒,有側生鞭毛兩根,能在水中遊動。經過一個短時期後或遇適宜寄主,鞭毛收縮進入靜止狀態,然後萌發抽生芽管,侵入寄主,在高溫等不適宜條件下,孢子囊也能直接萌發產生芽管。由氣孔、傷口或穿透幼嫩表皮細胞的角質層侵入寄主。病菌在病組織中尚能形成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卵孢子球形,黃色,直徑27~37微米,膜很厚,萌發時在芽管先端產生孢子囊。厚垣孢子的形態與藏卵器相似,萌發時產生芽管形成菌絲。
菸草黑脛病菸草黑脛病

病害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厚垣孢子在遺落土壤或混雜堆肥中的植株殘餘組織上越冬。同時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特別有寄主殘餘組織存在時,腐生時間更長,可達2年以上。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對不良環境抵抗力很強,能在土壤和肥料中存活3年以上,因此,土壤是最主要的侵染源;其次,用病株殘餘作成的堆肥,亦是病菌的侵染來源。苗床發病主要由土壤和肥料帶菌而引起。大田發病除大田土壤及所用肥料帶有病菌外,還可能由於苗床存有病菌,移植時把病苗及附在苗上的病土帶到大田中。除了由於人、畜傳帶病土和施用帶菌肥料傳播病害外,最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地面流水。病菌的孢子囊可借流水廣為傳播,因而下暴雨時地面積水漫流或洪水都有利於病菌傳播。此外,風雨也是傳病媒介,如葉部受害和莖部的“腰爛”,大多是病原經風雨傳播後所致。
菸草黑脛病菸草黑脛病

發病因素

侵染和傳播

帶菌的土壤、糞肥及灌溉水是菸草黑脛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次為帶病煙苗,其產生的孢子囊和遊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可引起再浸染。菸草黑脛病菌主要集中在距土表。一 5厘米的範圍內活動,通過傷口或直接侵入,侵染部位主要是莖基都。菸草黑脛病以土傳為主,風雨、流水、灌溉水、糞肥、癇土、病苗、農事操作等都是其傳播途徑。

氣候因素影響

菸草黑脛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其發生流行與溫濕度有密切的關係,平均氣溫 24、5叫2℃最適合病害侵染,28— 30℃發病最快,低於20℃很少發病,候平均氣溫達到20—22℃開始發病,23℃以上大量發生並迅速蔓延。濕度是菸草黑脛病流行的限制因子,雨後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3-5天,田間就會出現一個發病高峰,全年第一場大雨(雨量在40毫米以上)後7天左右、菸草黑陘病開始流行,在煙株現蕾前雨量大,則病害加重。
菸草黑脛病菸草黑脛病

耕作類型的影響

黑脛病是土壤傳播病害。據調查,年年連作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都在18%以上,而隔年水旱輪作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在3%以內,3年輪作的煙田,基本無發病。地勢較高的煙田黑脛病發生率較低,病情較輕;地勢低的煙田黑脛病發病率高,病19重;同等品種在同等的管理條件下,用房前屋後菜園地育苗比新地育苗發病早,而且嚴重,田間管理粗放的黑脛病發生也較重。

土壤因素影響

沙質壤土不易積水,發病均較輕;粘質土壤容易積水,發病較重。

寄主抗病性影響

不同品種的菸草對黑脛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同一品種的不同生育階段對黑脛病的抗性也有較大差異,苗期和現蕾期以前較感病,現蕾以後較抗病。

發病規律

以團棵至旺長前後發病普遍,盛發期在現蕾階段。病菌在病株殘體和上壤肥料中越冬,可在土壤、堆肥和病殘體上存活2-3年,通過流水人事活動進行傳播。病菌多集中在o~5cm土層中活動,主要危害土表及上面以下5cm深的莖基部。高溫高濕是發病的主要條件,最適溫度為24-32~C。在適宜溫度條件下,雨後相對濕度達80%以上保持3-5天,即可出現一個發病高峰。因此,凡雨季來得早、降雨量大、連作煙田、地勢低洼、上壤粘重的地塊有利於發病。
菸草黑脛病菸草黑脛病

傳播途徑

病菌以厚垣孢子和菌絲體在土壤和糞肥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侵染煙株,病部產生大量孢子囊,靠雨水、風、農事操作等傳播進行再侵染。該菌喜高溫高濕,菌絲生長溫限10-36℃,最適溫度28-32℃。孢子囊產生最適溫24-28℃。遊動孢子萌發和活動溫度範圍7-34℃,最適20℃,萌發時要求相對濕度80%以上。降雨及田間土壤濕度是黑脛病流行的關鍵性因素,在適溫條件下,雨後相對濕度80%以上保持3-5天,病害即可流行。低洼地、土壤粘重地、鹼性大、有效鈣鎂和氮含量較高地塊易發病。線蟲及地下害蟲為害重的地塊發病重。平畦、大水漫灌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 如牛津1號、牛津4號、中煙90、富字64號、抵字101、G28、G52、G70、G140、G80、金星、偏金星、安選4號、安選6號、許金1號、許金2號、柯克48、柯克86、柯克139、柯克258、柯克298、柯克411、Nc13、Nc82、Nc89、Nc95、K326、Va770、Va8611、夏煙1號、夏煙3號、台煙及白肋煙中的粵白3號、建白80、8701、Va509、B77等。
菸草黑脛病菸草黑脛病
(2)與禾本科作物及甘薯輪作3年以上或水旱輪作。
(3)推廣高壟栽培育苗,壟高30-40cm。適時早栽避開雨季。及時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結合,降低田間濕度。
(4)及時拔除病莖、病葉燒掉或深埋。
(5)藥劑防治。苗床在移栽前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霧。移栽後1個月內,零星發病時,用高科30%甲霜惡霉靈600倍液噴霧葉面或去掉噴頭噴淋莖基。或在移栽時,每畝用95%敵克松100~200克拌細土5千克,將藥土撒施於煙株莖基周圍,並用土封實。移栽後或培土前可噴58%甲霜靈錳鋅、9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此外,乙磷鋁、防毒礬等新型高科藥劑對黑脛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