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

菲律賓人

菲律賓人,指居住在菲律賓的各族人民,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總人口超過一億(2012年)。馬來人占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及外來後裔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 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拉丁字母的文字。英語為官方語言,政府文告、議會辯論和主要報刊均使用英語。國民約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律賓人
  • 屬於:東南亞菲律賓
  • 人數:1億多
  • 大多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
歷史溯源,民族特徵,主要民族,米沙鄢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比科爾人,摩洛人,邦板牙人,尼格利陀人,華人,經濟發展,

歷史溯源

現居住於菲律賓群島的民族全部為外來移民後裔,其中最早的移民是尼格利陀人,約在兩萬多年前從連線亞洲大陸的陸橋遷入,帶來舊石器時代後期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阿埃塔人。公元前3000年紀至前1000年紀,先後有兩批原始馬來人從海上遷入,帶來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邦都人、卡林加人、伊隆戈特人、巴戈博人、曼達亞人、布基農人等。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又有3批新馬來人遷入,帶來金屬工具、階級制度和文字,新馬來人的後裔占現今菲律賓人口的大多數,伊富高人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卡諾人比科爾人以及14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等皆是新馬來人的後代。除此以外,中國南方及亞洲其他國家的海商,也對菲律賓民族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殖民者東來後,一些非亞洲族群進入菲律賓,更是加強了菲律賓民族淵源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菲律賓小女孩菲律賓小女孩

民族特徵

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有的仍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有些則互相混合,並不斷吸收以後陸續遷入者的文化和血統,社會發展達到較高水平。3世紀時,菲律賓人即與中國有友好往來。中國宋代趙汝適《諸蕃志》中已有關於民都洛島麻逸國的記載。當時菲律賓人已輸入中國瓷器和其他商品。其後,在東南部又建有蘇祿國,在班乃島建有馬迪加亞斯國,在北部和中部建有呂宋和馮嘉施蘭等國。14世紀後有大批中國移民遷入,參加當地的經濟開發。1521年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人民奮起抵抗, 率隊入侵的F. de麥哲倫在此次進犯中斃命。 自1565年起受西班牙殖民統治達 330多年。1896年以A.博尼法西奧為首的 “最尊貴民族兒女協會” (“卡蒂普南”)發動反西班牙殖民者大革命,於1898年宣布獨立。其後又開展反對美國侵略、保衛獨立的鬥爭,失敗後,自1901年起受美國殖民統治達40多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占菲律賓,菲律賓人又進行抗日游擊戰爭,於1946年獲得獨立,建立菲律賓共和國

主要民族

米沙鄢人

米沙鄢人,又稱維薩亞人,是菲律賓最大的民族。人口301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 39%,主要分布在薩馬島保和島宿務島內格羅斯島和帕奈島。近代以外米沙鄢人不斷從這些原住島向附近島嶼移民,移民較多的是棉蘭老島巴拉望島蘇祿群島。米沙鄢人使用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米沙鄢語。米沙鄢語分為許多方言,各方言差別極大,幾乎是不同的語言。而且講不同方言的居民,在民族學上也有某些差別。在米沙鄢群島上居住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3。宿務是米沙鄢人分布區內最大的城市,是菲律賓的第二大城市,還是米沙鄢群島的文化中心。這裡有省級最高學府、國家圖書館分館、氣象站等。米沙鄢人主要從事農業,經營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椰子、菸草等。竹編、草編是米沙鄢人傳統的手工業。各種規格的菲律賓蓆子馳名世界。米沙鄢人大部分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的殘餘影響。設家庭祭壇,供奉祖先。
米沙鄢人傳統服裝米沙鄢人傳統服裝

他加祿人

他加祿人是菲律賓第二大民族,人口2200萬,主要分布在呂宋島中、南部地區。所使用的他加祿語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1937年被選定為國語基礎語言。80%以上的他加祿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比較隆重的節日都與天主教有關。他加祿人是公元前三世紀由亞洲大陸遷徙來的新馬來人後代,大部分混有西班牙人和華人血統。該民族文化上深受西班牙和美國影響,是菲律賓各民族中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民族,在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上一直處於優勢地位,城市裡的他加祿人大多經商或在政府機關工作,許多人在政府里擔任領導職務。
他加祿人傳統服裝同時也是菲律賓國服。他加祿人傳統服裝同時也是菲律賓國服。

伊洛克人

伊洛克人是菲律賓第三大民族,人口有770 萬,使用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伊洛克語。伊洛克人原居住在呂宋島西北部地區,後逐漸移向卡加延河谷地,以及棉蘭佬島等其他島嶼。伊洛克人廣泛信仰天主教中菲律賓獨有的教派——阿格里佩教。亦稱菲律賓獨立教。 菲律賓天主教徒在爭取獨立的鬥爭中創立此教派,因主張民族獨立,被稱為“菲律賓獨立教”。
伊洛克人傳統服裝伊洛克人傳統服裝

比科爾人

比科爾人是菲律賓第四大民族,使用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比科爾語,有多種方言,人口總數為370萬。多數比科爾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比科爾人分布在呂宋島東南部沿海地區、比科爾島以及卡坦端內斯島、馬斯巴特島上,系鐵器時代來自中國台灣的南島語民族後裔,其中一些混有華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血統。由於地處颱風地帶,比科爾地區是菲律賓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居民主要從事農業。
比科爾人傳統服裝比科爾人傳統服裝

摩洛人

菲律賓的摩洛人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集團,包括許多民族。 “摩洛”為西班牙所取,意為信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摩洛人分布在棉蘭佬島西部和西南部,人口總數為327萬多人,是由接受伊斯蘭教的當地居民和來自印尼、馬來亞的馬來人混合而成的,使用多種不同的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語言,有阿拉伯字母組成的文字,有獨立的司法和教育系統。
摩洛人摩洛人

邦板牙人

邦板牙人分布在呂宋島的中央平原,所使用的邦板牙語,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語音與他加祿語相似,人口總數為240萬。大部分邦板牙人是天主教徒。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邦板牙人是有名的勇敢的戰士來源地,在殖民軍中有一支邦板牙分遣隊幫助守衛馬尼拉,抵抗林鳳的進攻,也幫助西班牙人同荷蘭人、英國人及穆斯林襲擊者戰鬥。在近代邦板牙人和他加祿人一樣在菲律賓革命中扮演著主要角色。邦板牙人現在已經逐漸同化於他加祿人之中,其社會經濟水平較高,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稻米和蔬果。手工業發達,刺繡工藝達到很高水準。邦板牙人因其烹飪才能而出名,邦板牙地區盛產美味又獨特的食物。
邦板牙食品邦板牙食品

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呂宋島東北部山區,以及棉蘭老、民都洛、巴拉望、內格羅斯等島嶼的山林地帶。總人口約10萬,但是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因為要統計邊遠又隱居的部落群體有很大的困難,很多部落與外界沒有聯繫。尼格利陀人與非洲的俾格米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包括身材矮小(尼格利陀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5米,俾格米人身高1.4米),膚色黝黑,頭髮捲曲。但他們的起源和前往亞洲的遷徙路線還是一個尚無結論的問題。他們原有自己的語言,後改說南島語言,無文字。信仰原始宗教。他們至今仍保持漁獵生活,同時也有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種植旱稻、玉米等,並會馴養家禽。
阿埃塔人阿埃塔人

華人

菲律賓華人,可以說遍布全菲各地。據統計,目前在菲律賓人口的華人約有百萬,其中先祖來自福建閩南者(泉州、漳州、廈門)十之八九,當中又以泉州為最。在所有菲律賓華人之中,不論其已否菲化,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屬閩南裔;其餘約百分之十,以廣東籍為多,其它省籍為數無幾。閩南語(當地稱福建話)是菲華社區的通行語。菲律賓華人雖然是少數人口,但卻控制著菲律賓主要的經濟命脈。
菲律賓華人兒童觀看舞獅菲律賓華人兒童觀看舞獅
福建籍華人中,以原屬泉州府的三邑(晉江惠安南安)等縣最多,大部份居住在呂宋島,尤其是大馬尼拉地區,所經營的工商業和文教事業,也以在大馬尼拉地區的最為發達。原屬泉州府同安縣漳州府龍溪海澄(今合併為龍海市)等,以及廈門、金門,大多數在中部維薩亞斯地區的宿霧等地,和民答那峨島各處。

經濟發展

菲律賓人以農業為主,農村居民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種植水稻、玉米、可可、甘蔗、菸草、椰子和馬尼拉麻。漁業和手工業發達,刺繡工藝著名。近年來,現代工礦業和農產品加工工業得到發展,並在積極勘探石油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