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2004年10月31日,在影視圈、音樂界各自負有盛名的華誼兄弟投資公司與戰國音樂於崑崙飯店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表聲明,兩大品牌自即日起締結聯盟,整合雙方旗下精英、藝人、產品、優質資源,相互交流合作,齊力打造亞洲文娛市場頂級品牌。簽約藝人有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李慧珍、楊坤等。

2016年9月7日,該公司榮獲第20屆華鼎獎中國最佳電影製作機構獎。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 成立時間:2004年10月31日
  • 公司性質:民營
  • 簽約藝人: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楊坤等
公司簡介,運做特點,對話華誼,演藝經紀,公司業績,電影,電視劇,代表影片,

公司簡介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短短几年間,華誼兄弟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這為日後的競爭儲備了強大的實力,同時也在國內業界迅速風生水起,聲名顯赫,成為最成功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在未來,華誼兄弟將不局限於影視製作業,在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影視製作環節、開展影視藝人經紀代理的同時,也會積極開拓影視不動產專項投資等業務,並與國內優秀同行開展廣泛合作,力爭使中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運做特點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
大製作——大投入、大產出的商業模式是華誼兄弟在國內業界頻頻取得成功的法寶,今天“大製作、大手筆加影視大腕”已成為華誼兄弟的投資經驗和原則。另外在電影前期的策劃、後期的推廣和發行上也有大筆投入。同時,在運做的每一個環節上,華誼都在力求從三個方面做到專業化:第一是密集資本投入實現規模化生產;第二是專業化分工;第三是技術先導。
海外發行——在中國電影界,華誼兄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電影《大腕》是中國第一部實現全球票房的影片,這種合作方式給華誼兄弟帶來巨大的利益 ,除了票房收益外,影片發行的海外渠道是華誼兄弟得到的最大碩果,由此一條中國電影打向世界的道路展現在華誼的面前,從2005年起集團成立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直接行銷公司自己的電影。

對話華誼

【疑問1】《西遊》的投資是怎么構成?5家出品方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為了把整件事情說得更清楚透徹,胡明反覆用到“種麥子”的比喻,新浪娛樂整合了胡明所舉的例子,結合事件經過,將整個投資過程還原如下——
比高開墾了一塊地,找了2個夥伴(威秀、安樂),一共出了1.06億,一起種麥子,比高占60%,威秀占30%,安樂占10%。華誼一看,這長勢不錯,心想“我們一定能給你們賣個好價錢!”,就說,“我來幫你賣吧,我先給你8800萬,如果賣的利潤少於這個數,算我倒霉,虧的是我自己的錢,如果賣出多的錢了,我就跟你們分,但我拿大頭。”這三家就同意了,也收了這筆錢。麥子快種熟了,文化中國又想進來了,但這時候麥子的賣相也能看到了,華誼也給保底了,文化中國基本上風險很小了,所以比高將自己一半的股份溢價20%(等於多掏了600萬左右),賣給了文化中國,於是文化中國也占30%。
還原到電影上,對應的情況就是——
《西遊》總製作成本:1.06億(註:比高此前公告已披露)比高投資:3180萬,占30%威秀投資:3180萬,占30%安樂投資:1060萬,10%文化中國投資:3800萬,占30%(註:比高本來有60%股權,文化中國是最後加入的投資方,比高溢價20%將一半股權賣給了文化中國)華誼投資:8800萬,這部分並不直接投到製作中,而是付給比高、文化中國、威秀、安樂,作為四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獲得的最低回報,即保底。折算下來,即當總票房超過3億時,華誼才能有分成入賬。
【疑問2】華誼的身份到底是發行方還是投資方?
華誼回應:既是發行方,也是契約規定的投資方
華誼的身份質疑源於比高在公告中將比高及其他投資方合稱“投資方”,而將“華誼兄弟[微博]”表述為“負責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運營和發行”,導致公眾產生疑問——華誼兄弟其實是發行方嗎?隨之而來的疑問是,華誼兄弟在公告中稱自己以9.9億票房計,能獲得1.96億利潤,那么為什麼一個發行方能有這么高的利潤?這個利潤裡面是否有摻水?繼而有人懷疑華誼兄弟有藉機哄抬股之嫌。
而事實上,華誼作為投資人的身份確實可疑。關鍵就在於華誼投的這8800萬,從屬性和功能上看,和別的投資方的投資都不一樣,是保底,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投資。華誼在26日晚的公告中也表示“發行淨收益”要扣除“公司的投資額”再跟幾家製片方分賬,而這裡並沒有扣除其他幾家製片方的投資額,而且根據華誼董秘的“發行淨收益”計算公式,裡面也只有扣除保底一項而無扣除製片成本一項,充分說明8800萬就是保底。
華誼董秘胡明對新浪娛樂也承認了這8800萬確實是保底。不過,胡明指出,根據協定的約定,這8800萬也可以稱為“投資額”。華誼確鑿無疑是《西遊》的發行方,但根據協定,華誼享有《西遊》“‘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出品人’、‘製片人’等的署名權”,而華誼確實也投了錢,所以華誼自稱為投資方,具有法律效力。
“我們是中國大陸的投資方,也是中國大陸的發行方,但不是大陸以外的投資方,也不經營大陸以外地區。電影按地區劃分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我們從金額上也可以看,電影上片前,華誼需要承擔的風險是8800萬,從其他投資方已經公告的內容看,整部電影的成本是1.06億,等於他們需要承擔的風險只是1800萬。不管名字叫什麼,再怎么說,數字能說明一些問題的。”胡明也進一步表示,截止到目前,對於華誼出品的所有電影來說,華誼都是投資方和發行方。
至於為何比高為何在公告將華誼列在投資方之外,胡明認為只是大眾在理解比高的表述時出現問題,“‘其他方’是比高在發公告的時候用了這個簡稱,但大眾理解的可能比較狹隘一點,因為他們那幾方所扮演的角色是比較相似的,所以統稱投資方,而稱華誼為發行方。人家也沒否認華誼是《西遊》的投資方。華誼兩個身份都是。”
至於比高的公告使得外界對華誼產生疑問,並使華誼股價下挫,胡明表示華誼方面對合作方予以理解和信任:“我堅信我們的合作方發這個公告是依據香港聯交所的要求來發的,畢竟兩地的上市公司的規則會有一定的差別,我們對合作方還是信任的態度。他按照他的規則來工作的時候,對我們的股東造成了一定的誤解,所以我們就要把這件事講得更清晰一些,我們兩方沒有實質的矛盾。”
【疑問3】為何比高說4家投資方可獲的淨收益70%,華誼卻說自己是最大收益方?
新浪分析:以10億推算,華誼淨利潤可達2.09億,其他4家投資方分1.57億收益
(華誼部分的分賬過程得到胡明的認可)
如圖所示,為便於計算,當《西遊》票房為10億時,分賬情況如下——
首先,刨除5%國家專項基金和3.3%稅費,剩餘毛票房9.17億。
然後,中影數字要先收6億以下部分淨票房1%-3%的代理費,約875萬,之後院線、影院和片方按57%:43%分賬(註:有疑問指出華誼從去年賀歲檔開始是否已經調高分賬比到45%,但經核實,華誼在《西遊》上的實際分賬比例仍為43%)這時,發行方和製片方回收的票房總收入為3.91億元,這部分金額叫做發行毛收益。
到了這個階段,投資方和發行方就可以分錢了——除華誼外其他4家投資方獲得8800萬保底收益,而華誼獲得12%的發行代理費,為4700萬,扣除這兩部分之後,再扣除宣發費3000萬,剩下的就是發行淨收益2.26億。(發行淨收益=發行毛收益-發行代理費-宣發成本-保底-其他相關費用)
發行淨收益的部分就可以開始分賬了,根據華誼公告,華誼在3個淨收益區間享受從70%-90%的分賬,實際收益情況對應區間的分賬比為70%,即1.58億。其他四家投資方則相應享受30%的收益,獲得6800萬分賬。
所以,
華誼的總收益為:4700萬+1.58億=2.05億,由於後期需要刨除的8800萬保底華誼之前已經墊付,2.05億即是華誼的稅前淨收益。我們推算的這一數值,和華誼公布的1.96億(以票房9.9億計算),基本吻合。
其他四家投資方的總收益為:8800萬+6800萬=1.56億。1.56億約為發行淨收益2.26億的69%,所以比高稱自己將獲得大陸地區發行淨收益的約70%,雖然從分賬比例上看並非如此,但從發行淨收益加上保底之後的總數值上看,這個說法也並不錯誤。所以雙方在分賬上其實並未有實質性分歧。
胡明也證實了這一分析,“到上周末為止,我們預計給華誼的利潤是2個億,我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扣25%的所得說還掙1億5。不過最終的分配要看最後票房的總額以及獎勵的協定的情況。
雖然華誼和其他投資方在關於獎勵的部分只達成了意向,而未簽訂協定,公告也披露了這一點,如今出現“分賬疑雲”,華誼也“不計前嫌”地表示仍然會考慮給其他投資方進行獎勵,“《西遊》之所以到今天還能在不斷挑戰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無論中間有多少插曲和波折,我們堅信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都會被寫進中國電影的歷史。我們覺得不論怎樣,還是秉持有收益應該分享的理念。”
【疑問4】華誼一月內連發4個公告,最後才公布協定細節?
華誼回應:按照交易所的規則,所有重大事項要公告,還有如果是股價敏感信息,也一定要及時公告。電影在做了試片以後,有2萬觀眾看了,反響非常好,第二天股價就有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及時主動公告了這些信息。為什麼把協定內容分了幾次公告?也有當時的背景。首先我們還是希望公眾的注意力在電影上,而不是還沒上映就在說怎么分錢。第二,我們覺得這個電影畢竟是由各方合作的,有這么多合作方,票房出來後,畢竟有一個誰賺多誰賺少的問題,擔心中間產生誤解。所以我們在前面3個公告裡都沒有講的這么具體。為什麼26號又覺得能說了?是因為公眾對於算賬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的判斷是,無論電影觀眾,還是二級市場股東,都希望了解到這個情況,那么我們就有義務披露,還是要保持一個恰當的透明度,所以把我們所有契約細節都披露了出來。
【疑問5】華誼相比其他4家有保底的投資方,有很大的虧本的風險,且票房過3億才能開始分賬,為何當初願意參與這個項目?
華誼回應:華誼早於2004年就與星爺合作了《功夫》,但星爺之前的戲在大陸最高的票房是1.6億,但我們敢於以3億保底,一是基於今天的市場情況的判斷,第二我們非常信任周星馳的電影品質,第三我們對自己的經營能力有信心,所以華誼在一天之內就做了合作的決定。最終在2012年2月21號,簽了合作協定,約定了華誼兄弟要投資多少錢,當時簽的還是8100萬,是中國大陸的保底,對於後面階梯式的分賬也做了約定,基本上合作的主要條款都已經在這個協定里約定完了。影片定檔後,去年年底大家看了完成片子都覺得不錯,對方提出如果賣得特別好,可不可以有獎勵?我們也覺得沒問題。我們一直沒有完成任何書面檔案,所以現在獎勵方案也沒有定案。

演藝經紀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與其他的獨立製片人不同,華誼兄弟擁有自己的旗下的演員,這得益於華誼兄弟圍繞影視製作投資擁有運營權成立的“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該公司專門運作和推行影視經紀人制度。現有藝員數十名之多,其中有實力影星的有周迅(已解約)、李冰冰張涵予、任泉、黃曉明、羅海瓊、劉孜、車曉、胡可、蘇有朋、林心如、安以軒、張靚穎(已解約)、趙晨浩、熱力兄弟、尚雯婕、音樂小才女朱雅瓊(現已解約)、井柏然與付辛博組成的BOBO組合;同時電影公司還與著名導演馮小剛、張紀中、滕華弢、陳大明簽約,合作建立四個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如此強大的陣容,為公司製作高品質的影視作品提供了持續保證。華誼兄弟始終相信今天簽約的明星、導演,是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業績

電影

1998年《荊軻刺秦王》
1999年《鬼子來了》、《我的一九一九》
2000年《一聲嘆息》、《防守反擊》、《沒完沒了》、《夏日暖洋洋》
2001年《大腕》、《天地英雄》、《尋槍》、《手足情》、《刮痧》
2002年《卡拉是條狗》、《我心飛翔》、《理髮師》
2003年《手機》、《功夫》、《可可西里》
2004年《天下無賊》
2006年《夜宴》、《寶貝計畫》、《雞犬不寧》、《墨攻》
2007年《心中有鬼》《集結號》
2008年 《功夫之王》《李米的猜想》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的電影連續創下多個年度的中國大陸票房冠軍,2003年度的影片《手機》創下5300萬元的票房奇蹟,而另一部在2003年度上映的電影《天地英雄》成為2003年度影片票房亞軍。2004年度《天下無賊》創造票房1億2千萬元的驚人紀錄,《集結號》則突破兩億,《功夫之王》也有望在大陸一地突破2億。在已取得的成績面前,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將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為中國電影,電視事業的復興和繁榮盡一份綿薄之力。

電視劇

1998年投資拍攝: 《心理診所》 (20集)
1999年投資拍攝: 《罪證》 (20集)
2000年投資拍攝: 《情證》 (20集)
《永恆戀人》 (18集)
2001年投資拍攝: 《夢斷紫禁城》 (40集)
《警探雷鳴》 (20集)
《秀才豆腐》 (30集)
《等你歸來》 (20集)
《復樂園》 (20集)
《非你不可》 (20集)
2002年投資拍攝: 《眾里尋她千百度》 (30集)
《愛情滋味》 (22集)
《熱血痴心》 (19集)
《南少林》 (30集)
《名捕震關東》 (34集)
《太陽背面》 (20集)
2003年投資拍攝: 《鐵拳浪子》 (33集)
《仙劍奇俠傳》 (30集)
2004年投資拍攝: 《天一生水》 (40集)
《夜半歌聲》 (30集)
2005年投資拍攝: 《嘉慶傳奇》 (42集)
2006年投資拍攝: 《少年楊家將》 (43集)
《鹿鼎記》 (50集)
2006年投資拍攝 《士兵突擊》(30集)
2008年投資拍攝《我的團長我的團》 《身份的證明》

代表影片

黑暗物質:黃金羅盤 The Golden Compass 2007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在瘟疫蔓延時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2007
火星的孩子/火星來的孩子 Martian Child 2007
引渡疑雲 Rendition 2007
伍德考克先生 Mr. Woodcock 2007
火線保鏢 Shoot 'Em Up 2007
尖峰時刻3 Rush Hour3 2007
破綻 Fracture 2007
魔力玩具盒 The Last Mimzy 2007
靈數23 The Number 23 2007
耶穌誕生 The Nativity Story 2006
德州鏈鋸殺人狂前傳 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The Beginning 2006
空中蛇災 Snakes on a Plane 2006
拯救貓頭鷹 Hoot 2006
獨領風騷 Take the Lead 2006
奪命槍火 Running Scared 2006
死神來了3 Final Destination 3 2006
新世界 The New World 2005
朋友一場 Just Friends 2005
多米諾 Domino 2005
暴力史 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
神勇智探 The Man 2005
婚禮傲客 Wedding Crashers 2005
邪惡親家母 Monster-In-Law 2005
綁架計中計 King's Ransom 2005
憤怒之上 The Upside of Anger 2005
面具2:面具之子 Son of the Mask 2005
刀鋒戰士3 Blade: Trinity 2004
日落之後 After the Sunset 2004
重生 Birth 2004
勁歌飛揚 Raise Your Voice 2004
一線聲機 Cellular 2004
豬頭逛大街 Harold &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 2003
寫我情真 The Notebook 2003
誘惑法則 Laws of Attraction 2003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2003
魔戒3:王者無敵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2
聖誕精靈 Elf 2002
德州電鋸殺人狂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2002
二手雄獅 Secondhand Lions 2002
弗萊迪大戰傑森 Freddy Vs. Jason 2002
千頭萬緒 How to Deal 2002
當阿呆遇上阿瓜 Dumb and Dumberer 2002
單刀直入 A Man Apart 2002
馭鼠怪人 Willard 2002
絕命終結站2 Final Destination 2 2002
關於施密特 About Schmidt 2001
魔戒2:雙塔奇兵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1
下下星期五 Friday After Next 2001
黑幫二代 Knockaround Guys 2001
西蒙妮 Simone 2001
王牌大賤諜3 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 2001
刀鋒戰士2 Blade 2 2001
重獎之下 All About Benjamins 2001
迫在眉睫 John Q 2001
十三號星期五10 Jason X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尖峰時刻 2 Rush Hour 2 2000
城裡城外 Town and Country 2000
大毒梟 Blow 2000
15分鐘 15 Minutes 2000 看不見的馬戲團 The Invisible Circus 2000
甜與辣 Sugar and Spice 2000
驚爆十三天 Thirteen Days 2000
龍與地下城 Dungeons & Dragons 2000
超級撒旦人 Little Nicky 2000
小吸血鬼 The Little Vampire 2000
撒旦之子 Lost Souls 2000
死亡空間 The Cell 2000
生死頻率 Frequency 2000
愛與籃球 Love and Basketball 2000
開水房 Boiler room 2000
下一個星期五 Next Friday 2000
木蘭花 Magnolia 2000
十三號星期五 9 The Dark Heart of Jason Voorhees 199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