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儒釋道

華山的開闢和興盛,與道教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華山自古是一座道教名山,至今留存著大量與道教有關的文物古蹟。可以說,自然景觀的奇險,與道教人文景觀的源遠流長,是華山最大、最顯著的兩個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山之儒釋道
  • 性質:傳說
  • 地點:華山
  • 宗教:道教
神話傳說,社會評價,

神話傳說

華山之儒釋道(華山神話傳說)
華山的開闢和興盛,與道教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華山自古是一座道教名山,至今留存著大量與道教有關的文物古蹟。可以說,自然景觀的奇險,與道教人文景觀的源遠流長,是華山最大、最顯著的兩個特徵。
相傳道教的道祖老子曾到過華山。華山北峰有一段險途叫“老君犁溝”,傳說是老子用犁開劈的。在華山南峰上,至今還保留有老子當年的煉丹爐。據說,老子就是從華山到了陝西周至縣的樓觀台,向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
歷代都有不少道士隱居於華山,而最著名的當推五代宋初的陳摶。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關於他的出生,充滿神秘色彩。據說有漁人用網捕得一物,如肉球狀,外面裹以紫衣。漁人拿回家中,準備煮來吃,突然雷聲大震,電光繞室,漁人驚駭,把東西扔在地上,結果紫衣裂開,從肉球中生出一個小孩來。這個小孩就是陳摶。他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後因仕途艱險,遂不求功名,而以山水為樂。自言曾遇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受其點化,乃入武當山修道。又從何昌一學鎖鼻術(即睡功),能一睡三年不起。
據說陳摶有一次在華山中一連睡了幾個月,身上都長出苔蘚來了,有樵夫過而見之,以為他死了,就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準備把他埋了。當他扛起陳摶準備放到坑裡時,陳摶醒了,揉揉眼睛,說:“誰攪了我的好夢?”
五代戰亂頻仍,陳摶雖身在山林,而心繫天下,時時注視著時局的演變。一日他騎驢下山,來到華陰城中,聽得市人相與傳言“趙點檢作官家”(即趙匡胤作皇帝),驚喜大笑,竟從驢背上跌了下來。人問其故,陳摶道:“從此天下太平日子了!”
陳摶曾先後受到周世宗、宋太宗的召見。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陳摶與宋太祖趙匡胤也有過一段故事。傳說趙匡胤一日打山下經過,陳摶以神風攝其上山,二人於亭中對弈,言明以華為質,一決勝負。初局和,二局趙先占優勢,心中暗喜,誰知“大意失荊州”,陳竟連殺數子,轉敗為勝。第三局陳又勝了,趙乃寫契,把華山輸給陳摶。
陳摶學問高深,著述眾多,其所創《易龍圖》、《先天圖》、《無極圖》開宋明理學之源,對後世影響極大。
華山現存的道教廟宇主要有山下的西嶽廟、玉泉院和山上的東道院、鎮岳宮、玉女祠、翠雲宮等。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宮觀。
西嶽廟又名華岳廟,是歷代帝王祭謁華岳的神廟。位於華陰城東約2.7公里處。初建於漢武帝時,當時名曰集靈宮,建在華山腳下的黃甫峪口。到北魏文成帝時才遷現址,改為今名。以後屢遭破壞,多次重修。現在的西嶽廟是明清兩代王朝仿北京皇宮修建的,有“小故宮”之稱。其主體樓觀殿堂都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莊嚴肅穆。外城為明代建築,長約2公里,建有角樓。正門“灝靈門”,外有九龍影壁遮掩,兩端各立一鐵旗桿。門對面是五鳳樓,五個門洞連券,白石為基,單檐式歇山頂被十二根粗大石柱高高托起,形成“山”字形圖案,在兩旁陪樓的襯托下,格外雄偉壯觀。內城欞星門,其建築藝術別具匠心的是斗拱部分不用散斗而相互勾連,構成如意斗拱,在出昂當中有九條雕刻別致的龍頭,張目暴睛,昂首視天,從不同方向為西嶽神守護大門。在欞星門西側,有一塊高、長約一米,寬約五米的巨石,人稱“五嶽石”。這就是著名於世的“天下第一碑”殘石。它立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原碑高大雄偉,銘文共738字,為唐玄宗親筆所書。可惜如今已殘缺不全。但碑上浮雕的飛天和圓雕的金甲力士,仍然清晰可見。
巍然聳立的灝靈殿是西嶽廟的主體建築。大殿面闊九楹,進深五間。外觀飛檐高聳,斗拱層疊,巍峨壯觀。大殿月台前兩側各有相互對稱的重檐御碑樓和攢天頂八角亭。殿後是一座面寬五間的建築,名曰“寢宮”,是帝王和欽差大臣祭祀華山後的休息之處。出寢宮,過“少昊之都”、“蓐收之府”(牌樓名),萬壽閣台基迎面壓來。該閣系明萬曆年間所建,台高十六丈,閣分三層,高凌雲表。據云,登上萬壽閣,可南望太華,北俯洛渭,東眺黃河,西瞰終南,雲樹蒼茫,川原交錯。可惜此閣1932年毀於大火,今惟台基依舊。
玉泉院位於華山谷口,相傳為陳摶隱居修真之處。院內綠蔭蔽天,泉石如畫,建築宏偉,迴廊曲折,為山麓風景最佳之廟宇。院內有清泉一股,相傳與山頂鎮岳宮玉井潛通。泉水清冽甘美,玉泉院便以此得名。玉泉院的主體建築為“希夷祠”,它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庭堂,主殿為陳摶老祖殿,炮奉陳摶塑像,東西兩邊為客堂和住房,青磚藍瓦,古樸無華。玉泉院的西部有迴廊、石舫、無憂亭、含清殿、希夷洞、山蓀亭等建築。山蓀亭立於巨石之上,傳為陳摶所建,亭旁的無憂樹亦為陳摶手植。希夷洞內有宋代石刻陳摶臥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玉泉院的東部有華佗墓等。
玉泉院的園林建築充分利用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全院傍山臨水,泉流淙淙,山氣霏霏,峰巒當窗,幽竹傍岩,亭台廊廡參差曲折,情趣盎然。
東道院原名九天宮,位於青柯坪。因在青柯橋東,故名東道院。清康熙年間所建。廟宇坐東朝西,規模較小,正殿三間,內奉九天玄女。廟南竹園有青竹數叢,拂竹南望,白雲、梅花、雪花、水簾諸洞隱約可見,人稱“小蓬萊”。
鎮岳宮舊名上宮。在華山玉女、蓮花、落雁三峰之間的一片山谷中。谷內古松蔭翳,野蔓糾結,清幽深邃,望影生寒。宮前有玉井,深約30米。據說井內曾生長一種千葉白蓮,人久服之可延年益壽,甚至可羽化成仙。鎮岳宮外觀宏偉,正殿供奉西嶽大帝,西邊有藥王洞,內奉藥王。
玉女祠在華山的中峰,祠宇屹立在一個天然的石龜背上。相傳,玉女是春秋時
穆公的愛女弄玉。她酷愛音樂,尤喜吹簫。一晚,她夢見一位英俊青年,極善吹簫,願同她結為夫妻。穆公按女兒夢中所見,派人尋至華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簫。此人名蕭史。使者引至宮中,與弄玉成了親。一夜兩人在月下吹簫,引來了紫鳳和赤龍,蕭史告訴弄玉,他為上界仙人,與弄玉有殊緣,故以簫聲作合。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騰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趕,直至華山中峰,也未見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這就是最早的玉女祠。後來多次重修,現在的玉女祠建於清代。
翠雲宮又名聖母宮,分前後兩殿,上下兩層,全用石條砌成。宮內供奉三聖母像,香火特盛。宮外有一條狀巨石,斷而為三,酷似斧劈,這就是有名的“斧劈石”。石旁有巨斧,據說就是沉香劈山救母所用。劈山救母是我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故事之一。說的是揚州秀才劉彥昌赴長安趕考,路過華山,遇見了仙女三聖母,因而結為良緣,生下兒子沉香。三聖母之兄二郎神楊戩認為妹妹破壞天規,率領天兵天將趕走劉彥昌,並把三聖母壓在蓮花峰下,活活拆散一對恩愛夫妻。沉香被靈芝大仙救出交給劉彥昌撫養。沉香長大成人,父親備說其事,沉香決心救母,投師於霹靂大仙。藝成之後,他持天賜寶斧,戰勝二郎神,劈開西峰,救出了母親,一家人終於團聚。

社會評價

華山有眾多的名勝古蹟,流傳著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它的魅力是永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