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坪三絕

華坪三絕

華坪三絕,位於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華坪都一望無垠的綠色,顯示著活力。因為這裡的光熱水土資源和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個真正的物華天寶之地,華坪的地名也是由此而來。

因為這裡的光熱水土資源和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個真正的物華天寶之地,華坪的地名也是由此而來。

人們常說環境造就文化,這話一點不假。正因為華坪的獨特氣候和地理條件,形成了華坪與周邊區縣不太一樣的特色文化。其中華坪的特色食品如油底肉斑鳩菜爬沙蟲等,既顯示了華坪人民與自然相依相存的關係,也顯示了華坪人民勤勞聰慧、勇於開拓的性格特徵。

基本介紹

油底肉,爬沙蟲,斑鳩菜,

油底肉

華坪油底肉華坪油底肉
華坪的年平均氣溫很高,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最高氣溫接近四十度。在這樣的高熱環境中,尤其是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肉食品的保存保鮮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華坪人發明了用油來保存食品的方法,從而創造了風味獨特的美味食品——油底肉
就象華坪的近鄰永勝縣家家戶戶都醃製火腿一樣,油底肉是華坪人家家必備的食品,一年四季都可製作。通常選取上等的五花肉為主料,把皮子燒黃,然後刮盡濾乾,切成半斤大小的塊。使之變熟的方法不是用水煮,而是用油烹。這是油底肉最獨特的工藝之一。
把油燒熱,肉塊放入油中,用小火烹煮,不能讓油過熱,不然會使肉變得太乾,肉皮變焦。這道工序的關鍵是掌握好火候,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因此,往往由家中性格溫和又細緻認真的人來做。
用油煮一兩個小時後,當肉已熟透,水分已大部喪失時,就可起鍋了。然後,油底肉進入下一道工序——裝壇。
陶製的缸或壇,通常有能裝百十斤肉食的容量。先把肉全部放在壇的底部,再把油澆淋在上面。最重要的是油一定要漫過肉塊,讓油把空氣隔斷。油底肉的名稱也正因為肉浸在油的底部而得來。
放置一段時間後,油底肉就可食用了。取肉時,所有工具都必須乾燥不能沾一點水氣,否則可能破壞剩下的部分。根據消費量連肉帶油一塊舀出,重新放回鍋中加熱,當油化開,肉塊熱透時即可取出切片裝盤。也可先切片,然後用蒸鍋蒸熱。這時的油底肉,香氣四溢,肉中保持了適當的水分,油而不膩,軟糯適口,真正是一道可口的美味食品。
油底肉放置的時間很重要,最好在半年左右,如果時間太短,肉的香味就不足。所以,有條件的人家,一般要設定兩三個罈子,輪流使用,以保證肉的鮮美。
用油來保鮮的方法保存肉塊,時間可長達一年,從而解決了炎熱的地方保存肉食的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溝通和資源的共享,油底肉從原來民間自家食用和待客的食品變成了走向市場的商品。有人成立了相應的開發公司,批量生產油底肉,並設計了多樣的包裝,讓千里之外的客人也能和華坪人一道分享這項獨具特色的食品了。

爬沙蟲

如果說油底肉的發明顯示了華坪人的聰明,那么,爬沙蟲的發現則顯示了華坪人的勇敢氣質。爬沙蟲寄居在環境、水質較好的河溝里,因為平時都蟄伏在石塊下面的沙土中,所以人們就叫它爬沙蟲。據當地居民介紹,爬沙蟲是蟬的幼蟲,冬末春初,爬沙蟲便開始在河裡大量出現,盛夏來臨,爬沙蟲就變成成蟲飛走,秋天來時,又到河邊產卵,繼續新一輪的繁殖。
爬沙蟲爬沙蟲
人們常用“第一個吃螃蟹”形容那些敢為天下先的人,而第一次吃爬沙蟲絲毫也不亞於第一次吃螃蟹。爬沙蟲外表兇猛,它的前蜇還會蜇人,要制服它,需要幾分勇氣,而要吃下它,更需要十二分的勇氣。
爬沙蟲在遇到危險時,往往會捲成一圈,然後順水逃走,有人就利用這個特性,並不去一條一條捉,而是利用水的流動,在下游讓爬沙蟲一一落網,運氣好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就能捉到一桶。
爬沙蟲讓很多人退避三舍,加工爬沙蟲也會讓不少人起雞皮疙瘩。先用清水洗過幾次,還要用鹽清洗,再用開水燙死蟲子,掐掉蟲子的內臟,就可下鍋了。
爬沙蟲有多種吃法,最常見的是油炸。當油溫達到需要溫度時,把蟲子倒入鍋內快速油炸一分鐘,然後撈起放置幾分鐘,待水分隨熱氣蒸發乾後再次下鍋,直到酥脆時起鍋放盤。爬沙蟲屬高蛋白的昆蟲,是很好的蛋白質補充食品,素有動物人參的美譽。在遭遇饑荒的歲月里,爬沙蟲救了不知多少人的命。人們發現,爬沙蟲不僅是一種滋補食品,也是一種藥品,具有補腎健身的良好功效。如果小孩子尿床,只要做幾條爬沙蟲吃了,當天就可見到效果。基於這些原因,華坪人是不屑於購買那些補腎藥品的。誰的腎不好,那就吃爬沙蟲吧。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個大質優的爬沙蟲每條可賣一到兩塊錢。
爬沙蟲爬沙蟲
其實,在其他地方的類似環境裡也有爬沙蟲,也有人吃爬沙蟲,但只有華坪人才吃出了一種文化。每當外地客商到華坪商談業務,華坪人便端出爬沙蟲考驗這個人的膽量和勇氣。因此,外地人也常常在小蟲子的面前留下了許多笑話,成為了華坪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斑鳩菜

如果吃膩了油底肉,吃爬沙蟲也上了火,華坪人會請客人吃一種清火降燥的野菜——斑鳩菜
斑鳩菜是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多生長於地坎溝邊和房前屋後。食用部分主要是幼嫩的芽和葉,具有清涼解毒,開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是華坪人在春夏兩季最愛吃的野生菜。
沒有人去考證斑鳩菜的植物學名稱,關於斑鳩菜名稱的來源有三個版本,第一種說法是因為斑鳩喜歡歇在這種樹上,故名斑鳩菜;第二種說法是因為這種樹的葉子呈橢圓形,與嫩葉尖在一起很像斑鳩,從而取名斑鳩菜;第三種說法是因為斑鳩菜的枝條都向上生長,採摘時都要搬下來用手揪,所以斑鳩菜是“搬揪菜”的諧音。
斑鳩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不需要施用任何化肥,也不需要噴灑農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經農科院所檢測,斑鳩菜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及鈣、鎂、鐵、鉀、鋅等10多鐘礦物質,是極好的保健食品,具有清熱去火、降血脂、降血壓等藥用功效。尤其在華坪炎熱的氣候下,多吃斑鳩菜可以保持人體的內在平衡。因為這些獨有的功效,當二月份斑鳩菜初上市時,每公斤的價格竟高達40元,是一般蔬菜的十幾倍。也因為這個原因,斑鳩菜的種植從房前屋後主要滿足家庭消費走向了規模化種植,成為了廣大農村經濟增收的一大來源。
斑鳩菜令人費解的名稱也讓外地人留下了許多笑話。據說有一次華坪人宴請外地客人,客人明確地聽見主人點了斑鳩菜,可一直到散席,客人也沒見到斑鳩上桌,還在心裡想,這斑鳩到底是清燉的呢還是紅燒的?主人付帳,客人好心地提示主人要對帳,看菜上齊沒有。可主人說:都齊了。客人終於忍不住問:那斑鳩呢?主人才恍然大悟,說忘了在上菜時給客人介紹,其實斑鳩菜就是客人最愛吃的那一碗湯菜了。
斑鳩菜的做法很簡單,清水白煮即可。但華坪人最常見的吃法是青蠶豆煮斑鳩菜。先將豆瓣用油炒一下,下水煮沸,等豆瓣的皮開始爛,豆子的澱粉開始進入湯里時,將斑鳩菜下鍋,等湯再度漲起時即成。這樣的吃法,蠶豆的清香味和豆沙的口感與斑鳩菜苦中帶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非常爽口,不愧為華坪的一道名菜。
斑鳩菜油底肉爬沙蟲,口味有別,功能各異,被人們稱為華坪風味食品的“三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