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褐斑病

菜豆褐斑病

菜豆褐斑病是一種主要針對菜豆的葉片的一種真菌型病害,病發時葉片上有明顯的褐色圓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菜豆褐斑病
  • 別稱:葉煤病、褐紋病
  • 病原中文名:菜豆假尾孢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豆類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斑較明顯,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4~10毫米,綠褐色至黃褐色或銹褐色至血紅色,周緣分明,病斑上生有明顯輪紋,中央赤褐色至灰褐色,邊緣色略深,濕度大時葉背病斑上產生灰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菜豆褐斑病

病原形態特徵

菜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ruenta(Sacc.)Deighton),異名豆類煤污尾孢霉(Cercospora cruenta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層多生在葉背,灰褐色至欖褐色,分生孢子梗近無色至淡欖褐色,直或波紋狀,偶爾分枝,具0~4個隔膜,頂端圓錐形,大小10~75×2.5~5微米;分生孢子無色至淡欖褐色,倒棍棒形或圓筒形,具4~14個隔膜,大小25~150×2~5微米。有性態為豆類煤污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ruenta(Sacc.)Lath.),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

北方病菌主要以菌絲塊隨病殘體在地面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靠氣流傳播引起初侵染,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在南方病菌分生孢子輾轉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於田間寄主終年存在,侵染周而復始終年不斷,無明顯越冬或越夏期。該菌喜歡高溫高濕禁件,高溫雨季易發病,連作地、栽植過密,偏施氮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增強寄主抗病力。
(3)採用滴灌,防止大小漫灌,雨後及時排水。
(4)合理密植,保持通風良好。
(5)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複方硫菌靈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棚室保護地也可選用煙劑1號,667平米350克熏1夜,翌晨放風,隔10天左右1次,連熏2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