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污煤病

菜豆污煤病稱菜豆假尾孢,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假尾孢屬真菌。異名稱豆類煤污尾孢霉,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真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豆污煤病
  • 外文名:Bean Cercospora leaf spot.
  • 報檢植物:?>菜豆
  • 報檢類型病害
  • 檢測認定:菜豆褐斑病
基本信息,危害症狀,病原特徵,侵染循環,發病因素,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報檢植物:菜豆
報檢類型:病害
檢測認定:菜豆褐斑病
中文名稱:菜豆褐斑病
中文別名:菜豆葉煤病、菜豆褐紋病、菜豆污煤病、菜豆褐緣白斑病
英文名稱:Bean Cercospora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稱:菜豆假尾孢、有性態為豆類煤污球腔菌
病原中文異名:豆類煤污尾孢菌
病原拉丁學名:Pseudocercospora cruenta(Sacc.)Deighton.
有性態為Mycosphaerella cruenta (Sacc.) Lath.
病原拉丁異名:Cercospora cruenta Sacc.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界半知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假尾孢屬、真菌界子囊菌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豆類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病殘體、活體寄主
防治指標:(不詳)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斑較明顯,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4~10 mm,綠褐色至黃褐色或銹褐色至血紅色,周緣分明,病斑上生有明顯輪紋,中央赤褐色至灰褐色,邊緣色略深,濕度大時葉背病斑上產生灰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徵

子實層多生在葉背,灰褐色至欖褐色,分生孢子梗近無色至淡欖褐色,直或波紋狀,偶爾分枝,具0~4個隔膜,頂端圓錐形,大小10~75×2.5~5μm;分生孢子無色至淡欖褐色,倒棍棒形或圓筒形,具4~14個隔膜,大小25~150×2~5μm。
有性態為Mycosphaerella cruenta(Sacc.)Lath.稱豆類煤污球腔菌,屬真菌界、子囊菌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屬真菌。該菌很難見到。

侵染循環

北方病菌主要以菌絲塊隨病殘體在地面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靠氣流傳播引起初侵染,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在南方病菌分生孢子輾轉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於田間寄主終年存在,侵染周而復始終年不斷,無明顯越冬或越夏期。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5)育苗移栽,播種後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6)適時早播,早移栽、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移栽時汰除病、弱苗。
(7)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9)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10)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1)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2)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
二、化學防治:
(一)設施消毒
1對舊架桿,應在插架前用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淋滅菌。
(二)種子消毒:
(1)浸種劑:用40%福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後沖淨晾乾播種。
(2)拌種劑: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0.2%的50%四氯苯醌、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三)噴灑藥劑:
(1)及時噴施除蟲滅菌藥,殺滅蚜蟲、灰飛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蟲,斷絕蟲害傳毒、傳菌途徑。
(2)發病時噴施:
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複方硫菌靈800倍液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
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四)藥土:
百菌清或托布津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份+克線丹{或米樂爾顆粒劑}1份+乾細土50份充分混勻
(五)熏煙劑{保護地用}:
10%速克靈煙劑或一熏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或煙劑1號熏蒸,使用方法按說明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